【摘要】基礎教育階段下的學生是在學習理論與學習實踐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成長,而非預設性教學也不應當僅限于教師與學生對語境的應對,還包括學生與家長、與家庭相關的各種社會角色的語境的應對。本文從幾個方面出發(fā),探討語境與非預設性語文閱讀教學的協(xié)同關系。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境;非預設性;前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當前,“中國式”教育已成了全球華人關注的焦點。千百年來,尊師重教一直是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然而在思索人類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中,我國大多數民眾始終堅信不“教”則無功,于是教育的形式也更加傾向于重教而輕學,“教”者更多的將自以為是的觀點傳達給學生,從而忽略了學生思維個性的發(fā)展。
然而又有人指出,非預設性教學“就是在閱讀教學語境的展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對語境的一種應對行為”,誠然,這是一種全新的理念,理念的科學性值得肯定,但實用性卻值得思考。當前,我國處于基礎教育階段下的學生全部的生活內容只圍繞兩個重點展開:一是家庭,二是校園。也就是說,基礎教育階段下的學生是在學習理論與學習實踐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成長,而非預設性教學也不應當僅限于教師與學生對語境的應對,還包括學生與家長、與家庭相關的各種社會角色的語境的應對。
一、實施非預設性教學的前提
非預設性教學雖然是一種適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全新教學理念,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存在一個重要前提,即是教師的綜合素質。所謂非預設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預設教學目標,而是順應學生的個性成長。誠然,這與我國的應試教育背道而馳,但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在現(xiàn)代教育中實施非預設性教學是可取的,并且是科學的。當前我國大部分學者認為,實施非預設性教學教師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但前提是教師能夠靈活應對學生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要求教師對教材分析透徹,需要教師具備廣博的知識,并且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非預設性教學不等于漫無目的的開展教學工作,而是要求教師充分構想學生可能從哪個方面提出問題、發(fā)表意見,且在沒有學生發(fā)言的情況下,教師應當怎樣應對。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考慮到,以彌補教師在課堂上應變能力的不足。
二、語境與非預設性語文閱讀教學
當前,許多人推崇西方教育方式,甚至有的人認為美國之所以如此發(fā)達,是由于教育造就了人才的結果。這是一種不了解歷史的表現(xiàn)。作為一名中國教師,尤其是中國的語文教師,應當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美國強盛的根源,并結合我國當前的發(fā)展現(xiàn)狀,制定符合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教育策略。眾所周知,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其中,既包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實質性的對話,又包括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思想對話。而語境也隨之產生。
綜合前文所述,非預設性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自此,語境與非預設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關系一目了然。筆者現(xiàn)以《孔乙己》一課為例,再次加以論證。
略讀課文,導語:體會意境。
精讀課文,導語:找出文中的關鍵詞。
分析課文,導語:體會課文中心思想。
分析課文,導語:“孔乙己”值得同情嗎?
事實上,這是一種預設的目標,也是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但凡事沒有絕對的,如下所示。
師:通過閱讀,同學們都能夠體會出這篇課文的意境,但目前關鍵詞卻不是統(tǒng)一的,一方以“我”為關鍵詞,一方以“笑”為關鍵詞,現(xiàn)在大家說說自己的感受(語境的形成)。
學生代表1:以“我”為關鍵詞,因為課文的事發(fā)經過都是從“我”的角度觀察,說明了“我”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以及社會現(xiàn)狀。
學生代表2:以“笑”為關鍵詞,因為孔乙己是以“笑”引出,并且課文也是在“取笑”中結束,從“笑”中可以反映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
師(非預設性):同學們說得很好??v觀課文,全文沒有一個“悲”字,也沒有說明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然而,大家卻從不同的角度體會出了相同的課文意義。那么,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分組討論)
生(結論統(tǒng)一):從孔乙己的角度分析,課文反映出了封建教育對文人的毒害,從“我”的角度分析,反映出了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的舊社會的腐朽和病態(tài)。
師:想一想,與文中的“我”以及孔乙己相較,你們的優(yōu)越性在哪里?并回答,孔乙己值得同情嗎?
學生代表1:孔乙己不值得同情,因為他“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吃懶做”,好吃懶做的人是永遠沒有好下場的。
學生代表2:孔乙己是值得同情的。因為他“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并且樂于教人,他的悲慘下場是舊社會所造成的結果。
師(非預設性):同學們回答的都很正確。正如大家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統(tǒng)一認識。因此,我們需要反思。而反思的內容又是什么?
生(結論統(tǒng)一):反思個人的缺點,以及在新社會中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綜上,通過案例表明,語境與非預設性語文閱讀教學既是不同的個體,又是相同的且可以相互結合的教學概念。其中,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只有首先強化閱讀,讓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之間產生對話,其次才能達成師生間的對話,并形成語境,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明確自己的角色地位,并通過不斷的加強學習,優(yōu)化自身素質,轉變教學思想,以最大限度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完成教學任務。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不能僅從某些國家的角度去評價我國的教育,而是應當立足于我國社會發(fā)展的特色,制定長遠的計劃,為我國未來更好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為祖國的繁榮與富強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孫茂如.也談閱讀教學中的生成與預設[J].現(xiàn)代語文:中旬·教學研究,2008(12):37.
(責任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