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目旨在呈現(xiàn)讀者對本刊文章的評論及見解。我們會定期通過商業(yè)評論網(www.ebusinessreview.cn)向大家推薦雜志文章,歡迎廣大讀者踴躍發(fā)表評論。
《稻盛和夫談心靈管理》(2013年1月號)
經營者的心靈像庭園,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放任它荒蕪。稻盛和夫一直強調“企業(yè)經營由經營者的器量決定”。不管你主觀上想把企業(yè)搞得多么出色,但“螃蟹只會比照自己殼的大小挖洞”。企業(yè)發(fā)展的水平取決于經營者的品格,即人的器量大小。
胡傳誠:稻盛和夫是我最崇拜的企業(yè)家,他不像杰克·韋爾奇那樣讓員工“緊張”,不用擔心被末位制淘汰掉。稻盛在企業(yè)管理中,將精進、利他等觀念運用得游刃有余。本篇“心靈管理”再次觸動了我。大多數(shù)人知道鍛煉身體對身體有好處,卻不知心也需要鍛煉,要靜心、養(yǎng)心、修心,要無求、無我、利他,才能做到心平如鏡、心如止水,也才有動力去創(chuàng)新、去經營。管理者應當要將員工的心靈“管好”,讓員工能從內心愿意竭盡全力工作,企業(yè)才能真正立于不敗之地。
吳積鳳:稻盛和夫總是可以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闡述人生哲理。“我認為人生在世,需要三個方面的管理——健康管理、才智管理以及心靈管理。這三者之中,心靈管理尤為重要?!爆F(xiàn)在中國社會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文化跟不上物質的發(fā)展,導致滋生出許多和心靈相關的問題,也就是稻盛先生講的“雜草”,而過度的“利己”思想就像雜草一樣在社會野蠻生長。我們需要稻盛和夫先生的“清醒劑”,提醒我們要多一點“利他”,提高心性,從而擁有一個更美好的人生。推薦大家有空去閱讀稻盛和夫的書籍!我也在不斷努力中!
子魚文業(yè):在任何位,道義需正,人做天看,亙古不變!管理的技巧只是技巧,人心才是道,面和心離,墻倒眾推,多少前車之鑒!
《論有同情心的學術:我們?yōu)楹我P愛》(2012年11月號)
美國管理學會主席徐淑英教授指出,所有的管理學者應該有勇氣付出關愛,將同情心融入研究和教學之中……
李剛:企業(yè)通過創(chuàng)新技術、生產產品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同時安排社會就業(yè),為社會創(chuàng)造稅收,其本質就是一種“愛”。問題是這種原始的“愛”,在商業(yè)活動中被忽略,企業(yè)行為演變成一種純商業(yè)活動—— 一種牟利行為。這是商業(yè)活動的倒退。關心客戶,用科技與產品改善生活,用愛幫助人們更加幸福地生活,這是企業(yè)的根本。
楊玲:徐教授的觀點并不是全新的,其實,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倡導對人的惻隱之心。只不過,在如今的管理領域內,大家很難把這種美德與管理理論結合起來。作為剛剛從大學校門出來的普通大學生,我對大學教授們做研究的繁忙感受頗深。一些教授將大部分時間用于學術論文的準備及發(fā)表,而非講課方式與內容的創(chuàng)新。另外,教授們的論文的實際效用確實有待提高。我們能感覺到教授們做論文、做學術研究更多是源于考核的壓力,而不是來自他們對相關項目的興趣?,F(xiàn)在的大學教授普遍缺乏學術熱情,無法在學術上和授課上給學生很好的影響與啟迪。教授們更像一群高知的精英群體,在他們的生活中很少有展現(xiàn)同情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