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科研項目成本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對如何加強科研項目成本管理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科研項目成本管理;核算;期間費用;分攤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9-0131-02
近年來,隨著科技創(chuàng)新力度的不斷加大,科技投入迅速增長,僅2011年云錫組織實施科技研發(fā)項目160余項,科技經費投入達7億多元。如何合理利用好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好科技項目經費以創(chuàng)造更大效益,成為云錫科研項目成本管理的迫切任務。
一、科研項目成本管理的定義及科研項目成本管理的要求
科研項目成本管理是指在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為了確保項目在成本預算內盡可能高效率地完成項目目標,使其所花費的實際成本不超過預算成本而對項目各個過程進行的管理與控制。
科研項目成本管理要求,一是要科學安排,優(yōu)化配置。要嚴格按照科技計劃項目的目標和任務,科學合理地編制和安排預算,杜絕隨意性;二是要獨立核算,??顚S?。項目經費應當納入單位財務統(tǒng)一管理,獨立核算,確保??顚S?,對項目經費管理和使用應當建立面向結果的追蹤問效機制;三是要加強監(jiān)督,規(guī)范管理。項目經費按全額預算、過程控制和成本核算進行管理,項目經費的使用實行承擔單位法定代表人及項目負責人雙重負責制。
二、在科研項目成本管理及核算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科研項目經費來源不同。云錫科研經費來源主要有承擔云錫內部科研項目的公司撥款,承擔政府科研項目的政府資金撥款以及對外的科技創(chuàng)收。不同來源的科研經費根據相應的管理辦法,有不同的核算要求,這就造成了科研經費成本管理的難度。
2.項目經費預算主要憑經驗測算,實際支出與預算出現較大偏差。由于科研工作的不確定性,部分項目承擔單位在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邊設計、邊施工、邊試驗”的情況,從而項目實際支出與預算出現較大偏差。云錫在進行內部項目審計時發(fā)現,一個對原有產品進行新工藝試驗工程化研究的項目,由于項目預算由項目人員憑經驗編制,財務部門對預算執(zhí)行關注不夠,導致經費預算277萬元,實際支出324.36萬元,超支17%,對項目單位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3.沒有嚴格按照項目經費的開支范圍進行項目的成本核算,如項目發(fā)生的外協費及專家咨詢費這些費用沒有單獨列示,而統(tǒng)一放在其他費用核算,導致費用的核算不明晰。
4.沒有嚴格按照全成本法核算項目費用。項目費用的歸集主要是項目發(fā)生的直接費用,而期間費用分配進項目隨意性較大。
5.科研項目經費使用過程的監(jiān)督不夠,造成科研項目執(zhí)行進度與項目經費管理相脫節(jié),最終導致項目實施與預算存在差異。如會計師事務所對一單位承擔的政府項目進行中期審計時發(fā)現,該項目2010年以來進度與任務書相比存在一些差異,主要原因是,平臺建設所需設備大多為非標設備,需項目實施單位設計出來后,由公司采供部門統(tǒng)一對外訂制。而在審計時,大量非標設備正在制作當中。同時,在項目實施中,可能會產生部分設備增加或調整,而項目工程人員沒有同財務部門溝通,從而造成了項目工程費用與任務書不一致。
6.項目結束后,存在對項目結算數與預算數考核不嚴,導致項目實施人員只注重項目是否完成,而對項目成本費用的發(fā)生不加重視的情況。
三、針對科研項目成本管理中存在問題解決辦法的一些建議
1.針對不同來源的科研經費,應結合項目承擔單位的實際情況,按不同的項目類別,如政府項目、一類科研項目、一般科研類項目和對外設計試驗項目來明細核算,以滿足不同來源項目經費的項目管理及核算要求,同時對于不同來源項目經費的拔入款要統(tǒng)一納入科研經費管理,按不同的項目分別進行核撥。
2.要明確科研項目成本費用的歸集分配,嚴格按照項目經費的開支范圍,包括人員費、設備費、租賃費、材料費、燃料動力費、試驗外協費、技術引進費、差旅費、會議費、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權事務費、勞務費、專家咨詢費、管理費、其他費用等的規(guī)定,設置相應的經費支出明細科目進行核算。
3.要注意科研項目的預算管理,在確定具體項目經費預算時,要講求實際,實事求是,要讓每個科研課題組成為預算編制的責任主體,準確、合理地編制預算數。同時為了避免項目經費預算浮于表面,應由財務部門、科研管理部門及項目研發(fā)人員一起參與到預算的編制工作中來,財務部門要廣泛收集資料,充分吸取各方面的意見,詳細論證、充分研究,拿出預算方案,并在實際工作中適時修改,不斷完善,使預算編制更加趨于合理、符合實際。預算控制數下達后應嚴格執(zhí)行,盡可能避免發(fā)生經常變更預算計劃,使經費預算正常進行。除特殊情況,不得超范圍、超預算數亂開支。同時要加強對預算執(zhí)行的監(jiān)督,要建立相應的預算監(jiān)管及預算執(zhí)行分析報告制度,通過具體分析項目的預算執(zhí)行情況,找出差距和原因,不斷進行總結、改進,對科研項目的完成、要從資金的申請與撥付等方面重點把關,對專項資金的使用要進行追蹤問效,建立健全規(guī)范、高效的預算管理的內部運行機制。當出現項目預算申報與批復金額不一致時,應根據批復的金額,組織相關人員立即重新編制項目實施方案,調整項目經費預算。
4.注意完善科研項目的成本核算。對科研項目成本費用的開支,要嚴格按計劃列支,對撥入的科研經費要??顚S?,不得擠占、挪用。為了更好地用好科研經費,提高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在核算中要嚴格劃分課題經費及其他成本費用的開支,不屬于科研項目直接開支的不得在課題成本中列支;要正確區(qū)分課題,使得課題收入與課題支出相匹配;要避免出現不屬于課題成本計入科研項目的情況,對于科研課題中已領出的一些大額物料要注意跟蹤管理,用不完的要進行退庫,對于科研課題產生出的一些合格的研發(fā)產品,要計算成本,進行計價,其實現的銷售收入要從課題已經發(fā)生的費用中轉出,不得擠占科研經費,從而影響到科研課題費用的真實、準確核算。財務部門要根據項目預算批復的經費支出內容進行報銷,按批復的項目經費預算來管好每一筆項目經費的使用。項目負責人要按批復的項目預算使用項目經費,不能隨意變更開支的范圍和開支的標準,保證項目經費使用的正確性和合理性。
5.要注意科研項目的期間費用的分攤。為避免出現分攤不科學,隨意歸集的狀況,對多受益主體的成本費用,可按照受益時間、合同金額、直接成本額等分配計入不同項目成本。如科研項目參研人員的費用,在扣除單位基本支出預算承擔的部分后,可根據其工作時間分配進入相關項目成本,即:
項目負擔的人員經費 =(人員經費—基本支出預算負擔部分)/總工作時間 ×該人該項目工作時間
科研單位的管理費用,在扣除單位基本支出預算承擔的部分后,可根據項目直接成本或項目合同金額占剩余管理費用的比例等方式分攤進入相關項目成本,即:
項目負擔的管理費用 =(管理管理費用總額—基本支出預算負擔部分) /全部項目直接成本總額 ×該項目直接成本額
6.加強科研項目經費使用過程的監(jiān)督。為避免科研項目執(zhí)行進度與項目經費管理相脫節(jié),財務部門要注意與科研管理部門多溝通,要按項目實施方案和項目合同上的項目預算和進度來監(jiān)督和管理科研項目經費,嚴格按項目進度執(zhí)行預算。項目實施方案和項合同經主管領導批復后,項目負責人應及時交財務部門一份,財務部門按項目實施方案的進度來管理和監(jiān)督科研項目經費使用,向項目負責人及時匯報科研項目經費使用情況,保證科研項目按進度執(zhí)行。
7.要完善科研項目的成本決算制度。在科研項目研究任務完成后,必須根據科研項目成本核算的實際數據,如實編制科研項目決算,反映該科研項目的實際投入情況;同時結轉科研項目收入和支出數據,核算科研項目收支是否平衡。對于資金來源單一的科研項目,科研項目決算可根據實際核算的成本費用情況如實填報項目決算;對于按照一個成本核算對象核算的資金來源多渠道的科研項目,可根據預算金額乘以實際研究月數的復合標準分攤已經發(fā)生的成本費用并以此填報項目決算,同時將少數專用大額支出按照匹配性原則和合同任務直接列入相關項目決算中,以避免特殊大額支出嚴重影響成本費用分攤結果。
8.健立健全相應的考核機制。通過對科研項目成本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總結,全面科學正確地評價科研項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績和不足。在考核中,一是要嚴格以科研項目成本預算為標準,它是科研單位各部門和各環(huán)節(jié)進行科研項目成本管理的依據。二是要以完整的項目核算資料為基礎。在進行內部科研項目成本考核時,必須對各項科研項目成本核算資料進行檢查,最后才能開展考核評價;三是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在對科研項目成本考核時,要堅持客觀性,減少或避免主觀性,只有這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做到獎懲分明,考核合理,提高經濟效益。
最后就是在進行了嚴格考核的基礎上,根據獎懲規(guī)定,對科研項目成本責任人進行獎罰。兌現時要實事求是,該獎則獎,該罰則罰,只認數據不認人,堅決維護考核制度的嚴肅性,以取信于廣大員工;同時要合理拉開獎罰差距,杜絕獎勵或處罰中的平均主義現象,只有這樣,才能使廣大員工在今后工作中做到積極承擔工作任務,認真完成科研項目成本指標,提高本單位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義明,劉紅梅.科研經費管理機制探討[J].中國農業(yè)會計,2006,(7):21-23.
[2] 萬年青.公益性科研單位財務控制淺析[J].財會通訊:理財,2008,(3).
[3] 李海波,劉學華.新編預算會計:第5版[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
[4] 馬志彤.加強成本控制,提升國有企業(yè)財務管理水平[J].財會研究,2007,(7).[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