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平
摘 要:作為教師,不要輕易否定學生深思熟慮后得出的答案,要允許學生對問題有獨特的見解,讓我們的課堂出現(xiàn)“異類”,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作為老師,要鼓勵學生和別人不一樣,要為學生的標新立異叫好。
關鍵詞:批判性閱讀;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5-092-1
一、創(chuàng)造批判性閱讀的和諧氛圍
和諧的氛圍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當讓學生從和諧的師生關系中體驗到平等、自由、信任,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不同的看法,鼓勵學生勇于“異想天開”。在教學中,教師要允許差異、距離的存在。如:教學《狐假虎威》時,我采用了讓學生自讀、自悟、自演的教學方式?,F(xiàn)截取如下一段對話:
師:現(xiàn)在,你就在森林王國里,請你與老虎或狐貍做個貼心交流吧。
生A1:老虎,你真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呀!
生A2:迷信的老虎,你這是自作自受,活該!誰叫你不講科學呢?
生A3:老虎啊老虎,你太傻了,被狐貍騙了卻渾然不知呀?
生B1:狐貍啊狐貍,你也太狡猾啦,怪不得人們把你和狡猾連在一起。
生B2:老師,狐貍想的不是壞主意?。ㄒ谎约瘸?,滿座皆驚)
師:那——說說你的理由吧!
生B2:它是急中生智,在保護自己的生命呢!(老師帶頭鼓掌——一陣熱烈的掌聲)
生B3:我想對你說,狐貍,你太聰明了,老虎被你騙得團團轉還信以為真。
……
這節(jié)課中,我肯定和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諸如張揚的個性、生存的意義等內在的人文精神。在這節(jié)課總結時,我布置了一項作業(yè):“狐假虎威”究竟是批評狐貍依仗別人的勢力來嚇唬和欺壓人呢?還是贊揚狐貍有才智、勇敢呢?根據(jù)你的判斷,請續(xù)編故事。
二、打造批判性閱讀的思維基礎
一切創(chuàng)新都始于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而發(fā)現(xiàn)問題又源于強烈的問題意識。沒有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及創(chuàng)新活動將成為無本之木。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埃及的金字塔》時問:“文中說:‘金字塔有多高,沙堆就有多高。同學們認同這句話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見,有的用作圖方法來示意,有的則用文字反駁。這位老師就巧妙地點撥、喚起了學生潛伏的批判性思維,引出了學生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思考。
教師應樹立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觀。孩子的大腦總是充滿好奇和疑問的,當小孩開始學會說話以后,說得最多的話便是:“為什么?”當別人回答了他的問題后,新的“為什么?”又會出現(xiàn)。因此,我們在回答學生問題的過程中,應有意通過情境、設疑、破綻等激發(fā)學生更多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傊瑔栴}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石。只要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我們就能欣喜地聽到學生批判性思維之花綻開的聲音。
三、鍛造批判性閱讀的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意味著做出合理、明智的決斷,更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形成的一些思維定勢及時進行審視和剖析。當遇到困難時,不應老是陷于“遇到這類問題我以前是怎么辦的?”應引導學生自我批判已經形成的思維定勢,排除思維定勢的干擾,變換角度從新視角,以新方式來思考問題。
如《落花生》一課,教參提示要像花生一樣,做一個有用的人,而不是外表好看的人。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社會需要的到底是“花生”們?“蘋果”們?還是“石榴”們?經過討論,更多同學都認識到了自己思維的局限,懂得了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四、改造批判性閱讀的行為能力
英國一位大作家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一切的解讀都是誤讀。初看這句話讓人震驚,但仔細想一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人與人之間存在著認知差異、情感差異和思維方式的差異。教師既沒有理由強迫學生情感一邊倒,也沒有理由強迫學生統(tǒng)一認識。學生在課堂中能真實地進行思考和表達,比任何課堂技術都要重要。
蘇教版第八冊第十一課《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一文記述了抗擊“非典”的白衣戰(zhàn)士葉欣的感人故事。其中第七自然段中有一段話是這么寫的“中午剛過,葉欣開始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病魔終于沒有放過她。”有一個學生提出“終于”一詞不妥,它似乎在表明,人們希望葉欣感染非典型肺炎或者說人們預知葉欣會感染上非典型肺炎而最終如此,而這是與人們的情感背道而馳的。
怎么理解這個“終于”一詞呢?經過大家的查閱,“終于”一詞的確更多地趨向于表示一種希望達到的結果。那么,真的是大家希望葉欣感染非典型肺炎嗎?對于這個問題有些學生指出文本在使用語言時確實有些欠考慮,應當再斟酌。而有一些學生注意到文本中不是人們希望欣感染非典型肺炎,而是病魔沒有放過葉欣!這說明葉欣一直與病魔在“親密接觸”,患病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最終病魔也“注意”到了她。這樣理解,“終于”一詞不僅不是錯誤,更顯示出人們不希望葉欣得病,也反映出病魔的肆虐。這樣的理解是多么深刻?。?/p>
同時,我們還應注意的是,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畢竟有限,發(fā)表批判性的見解有時會偏離文本本義,甚至由于生活閱歷以及價值觀的影響,使他們的理解走向片面和錯誤。如一個孩子學完《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后,十分抱怨地說:誰叫葉欣這么逞強呢?尊重學生不等于盲從,多元的理解不等于忽視文本原義,批判性閱讀也應不放棄正確的價值導向。
在閱讀教學中點燃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火花,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不僅能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還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更是閱讀教學課程改革的要求,只要我們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就一定能有更多更美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