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伏英
摘要: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講內容,雖然只有幾句話或幾分鐘,但卻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huán)。作為課堂教學的前奏,導言不僅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是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所在。本文介紹了化學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的常用方法:溫故知新,復習導入;演示操作,實驗導入;說古道今,故事引入;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想導入;開門見山,直接導入,并分別舉例論證。
關鍵詞:化學;課堂教學;新課;導入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5-0274-01
導入新課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雖然在45分鐘課堂教學中僅占了3-5分鐘,屬于一堂課的"引子"或"開場白"。如果新課的導語精當,妙趣橫生,就能打動學生的心扉,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造成渴望學習、追求學習新知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
導入新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關鍵在于教師靈活運用和精心設計。以下是一些較為常用的新課導入的方法。
1 溫故知新,復習導入
人們認識事物總是遵循由未知到已知,由低級到高級這一客觀規(guī)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以舊知為起點,由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
如在講授《堿的通性》時,可以先復習提問酸的通性有哪些?為什么酸具有這些通性?自然過渡到堿的通性。用復習法來導入新課,遵循了學習認知事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出發(fā),創(chuàng)設恰當情境,恰當引導,再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 、推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在舊的結構認知上去發(fā)現(xiàn)新知識,從而建立新知識。
2 演示操作,實驗導入
《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指出:"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觀察現(xiàn)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比較熟練的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化學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本學科的特點,運用實驗導入新課。
如在講"緒言"時,可以準備幾個實驗"燒不壞的手帕"、"魔棒點燈"、"白紙紅字"三個小實驗,激起學生興趣,既吸引學生到課堂,又讓學生體會到化學課的神秘魅力,引起學生學習化學的強烈欲望。
這種通過演示實驗的方法來導入新課,課堂充滿探索研究的氣氛,學生思維集中而活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
3 說古道今,故事引入
化學史對學生有巨大的教育意義,故事對人們有著特殊的吸引力。而青少年學生好奇、好問,富于想象力,對于引人入勝的故事更是喜聞樂道。上課開始,可運用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傳說使他們很快安靜下來,還可以造成懸念,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及時轉移到有意注意上來,從而達到新課導入的目的。
如在講"碳酸鈉"一節(jié)時,可以這樣導入:碳酸鈉用途非常廣泛,雖然人們也曾先后從鹽堿地和鹽湖中獲得碳酸鈉,但仍不能滿足工業(yè)生產(chǎn)的需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歐亞交通梗塞,由于我國所需純堿都是從英國進口的,一時間,純堿十分缺乏,一些以純堿為原料的民族工業(yè)難以生存。1917年,愛國實業(yè)家范旭東在天津塘沽創(chuàng)辦了永力堿業(yè)公司,決心打破洋人的壟斷,生產(chǎn)出中國的純堿。他聘請正在美國留學的侯德榜先生出任工程師。1920年,侯德榜先生毅然回國任職,全身心投入制堿工藝和設備的改進,終于摸索出了索爾法的各項生產(chǎn)技術。1924年8月,塘沽堿廠正式投產(chǎn)。1926年,中國的"紅三角"牌純堿在美國費城的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產(chǎn)品不但暢銷國內,而且還遠銷日本和東南亞……。通過這樣一個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故事,把學生引入了知識的大門。
用故事法導入新課,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和懸念吸引著學生,激發(fā)了學習興趣,調動了思維積極性。
4 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想導入
新課標要求:"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因此,在化學中要聯(lián)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化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化學更多地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化學化,化學教學生活化"。
例如講《中和反應》時,先提出這樣的問題,人患胃酸時吃幾片氫氧化鋁或小蘇打片即可治愈。這是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蟄一下涂些稀氨水可治痛治癢又怎么解釋?這是用學生日常生活中了解的,但又不能完全回答的問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探求欲望引入新課。
在課堂教學中,穿插的實際問題越鮮活,就越具有吸引力,能有效避免空洞乏味的化學理論說教,活躍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嘗到"知識有用武之地"及"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心靈快感,從而達到從"培養(yǎng)興趣"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5 開門見山,直接導入
任何一節(jié)課都有其重點和難點,而這重點和難點恰恰是授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在講授新課時能從重點和難點入手設計好導入語,這對幫助學生掌握講授的重點和難點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在講"水的組成"時,我說:水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一中物質,一提到水,大家馬上就能聯(lián)想到生活中和水有關的各種活動,不管是在生產(chǎn)中或是生活中水都必不可少的。今天我們就來重點學習水的組成。這樣將課題內容的重點與難點和盤托出,既利于學生心中有數(shù),又便于教師的講述,起到了統(tǒng)領全課的作用。
總之,新課的導入方法很多,教師應根據(jù)講授內容的不同,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姆椒▽胄抡n。通過啟迪誘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內在求知欲望,使新課一開始就有個良好的學習心情和課堂氣氛,這樣學生既有學的積極性又有學的主動性,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