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彬
【關鍵詞】個性閱讀 需求 情感 興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5A-0072-02
個性閱讀,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讀自悟,積極主動地思考、尋求問題的答案,帶有表達個人體驗的性質。然而,盡管我們一直在呼喚個性、期待個性,但實際的情況確是很多學生似乎不愿意展露他們的“與眾不同”。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興致盎然、神采飛揚,發(fā)展個性閱讀是我們達到目的關鍵手段。那么,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該如何具體踐行個性閱讀教學呢?下面筆者就此問題簡單談談三個方面的體會。
一、喚醒學習需求,為個性閱讀起錨
學習需求是學生對于自身成就的追求,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是實現學生學習需求的主要途徑。在同伴面前展現自己的個性見解,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認可和贊揚,能充分地喚醒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學會主動釋疑,讓學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間自主搭建一座求知的橋梁,讓學習需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這是發(fā)展個性閱讀的第一步。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經常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人云亦云展現自己的獨特價值。如果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能夠得出一些獨到的感悟,哪怕這種感悟是膚淺的,我們都要予以珍惜和關注;同時,我們也要對學生的質疑能力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點撥,完善他們的思考能力,使他們能夠提出更多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進而從中切實獲得學習需求的滿足。
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木蘭從軍》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就課文題目提出疑問,緊接著讓他們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自問自答。學生們通過自主閱讀,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生:我知道了木蘭是誰,她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生:我知道了木蘭去哪里從軍,她去邊疆打仗去了。
生:我知道了木蘭為什么去從軍,因為她爸爸年老多病,無法出征,弟弟年幼,還未到當兵的年齡。
……
接著,筆者著重教給學生抓重點詞語提問的方法。比如第二自然段中,“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抓住“為國為家”這一詞語,引導學生進行自問自答,讓學生弄清“國憂”是什么,“家憂”又是什么,理解花木蘭勇于承擔責任的高尚品質。
在學生的質疑和釋疑過程中,筆者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仔細觀察學生表情的細微變化,適時地參與討論,指引他們的思考方向,讓自己和學生一起體驗產生矛盾時的緊張、尋找答案時的嚴肅和受到啟發(fā)時的喜悅,一起感受學習需求得到滿足的樂趣。綜上可知,學生的“自問自答”式閱讀,是實現個性閱讀的重要方法,教師在其中只需扮演引導者的角色。
二、點燃學習情感,使個性閱讀張揚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以認知活動為基礎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伴隨著各種情感體驗的過程。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反之,消極的學習情感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所以,要學生做到個性閱讀,必須要點燃他們的學習情感,讓他們主動地去體悟閱讀。
在課堂上,學生很多獨特的解答,往往會被教師駁回甚至批評,教師只希望得到自己預設的那個答案,一個對不上再叫一個,直到對上為止。這樣做的結果會令大部分學生抑制自己的獨立思考,一味地迎合教師的“口味”。長此以往,課堂氛圍變得沉悶機械,學生喪失了良好的學習心境。不期待標準答案,欣賞每一個屬于學生自身的獨特見解,讓學生自由地表達,這樣才能讓成功、喜悅、興奮等正面情感在他們個性化的思考中閃耀。
同時,教師教學時也應該照顧到成績一般的學生,點燃他們的學習情感,力求讓每一個個體都參與到思考中來。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次》一文時,筆者問學生:布魯斯王子躺在山上的一間磨坊里,不斷地唉聲嘆氣。他會說些什么呢?學生紛紛模仿著王子的神態(tài),“唉聲嘆氣”地說道:“哎!我們軍隊一連打了七次仗都失敗了,怎么辦?。俊薄拔覍@場戰(zhàn)爭快要失去信心了!”“如果再不打勝仗的話,我無顏見江東父老了?!薄谶@種個性體驗中,學生的感情與文中主人公的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也使得學生從中得到對課文更深層次的解讀。
三、調動學習興趣,讓個性閱讀延續(xù)
學習興趣既是學習的動力,又是學習的結果。我們既要注重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通過語文學科本身的魅力以及學習過程中的成功體驗,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保持,讓個性閱讀在課后延伸。
比如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狐假虎威》《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課文時,教師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進行:首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梳理文中故事情節(jié),明確文章主題,讀透文章內涵,把握角色性格。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課后自編自演一些簡單的課本劇。讓學生在演繹中得到入文、入境、入戲的體驗。尤其是對人物語言的描寫,以及對人物性格的揭示,學生會更容易獲得自身的感悟。
有些課文,特別是知識性課文,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水上飛機》《跟蹤臺風的衛(wèi)星》等,會牽涉到一些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而這些內容也通常是學生感興趣、希望了解的知識;再如一些歷史題材的課文,如《李廣射虎》《少年王勃》等,學生對課文中的古代人物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對他們的時代背景、人物的生平事跡也樂于了解。這些都是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知識面,展現語文學科魅力,幫助學生進行個性閱讀的有力切入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來拓寬視野,增加知識面,從而讓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有獨特感受的個性體驗。
個性閱讀離不開學習動力的推動,學生只有在學習動力的指引和激勵下,其個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張揚。我們應該耐心地、細致地傾聽每個學生的聲音,珍惜他們的每一處“與眾不同”,讓他們在要學、樂學、善學中獲得一個又一個成功,讓個性之花在閱讀教學中盡情綻放!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