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濤
摘 要:美術鑒賞課是普通高中美術課程中的必修模塊,在培養(yǎng)學生美術鑒賞能力、提高審美素養(yǎng)、陶冶情操、健全學生人格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有效途徑;教學思路;教學策略;審美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對當前普通高中學生的美術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美術鑒賞作為高中美術教育的主要內容,具有極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其鑒賞美的能力,以美育德、以德育人。作為美術教師應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與途徑,改變教學現(xiàn)狀,真正提高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質量。
一、美術鑒賞課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審美差別
藝術是來源于生活的,每件藝術作品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又有其地域性、民族性和獨特性,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其個性魅力。
1.教學方式
如,講《外國雕塑擷英》時,學生看到這些雕塑作品時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外國的雕塑人像都是裸體?我并沒有直接針對這些問題解答講解,而是先播放課件,帶領學生觀看表現(xiàn)古希臘、古羅馬影片,理解這是他們對和諧、理想、健美、生命力量的追求。
2.討論型和講解型鑒賞方法
看完短片,讓學生按學習小組討論,學生用看到的信息對他們自己的疑問進行了猜測性的解答,我在總結時對他們的答案和方法進行了肯定,而他們在欣賞和討論中融入西方世界,對一個全然陌生的藝術形式產生了一定的審美認同——原來世界很大,并不是只有我們的審美標準的,應該尊重理解其他民族的審美趣味。
3.角色融入,同化審美標準
世界是一個“地球村”,藝術繁榮交流早已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但我們還應充分認識到由于種族、地域、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導致的文化與藝術的多元化。
在教學中我常讓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想一想,如果你在那個年代,那個地方你會怎樣看待這樣的作品呢?比如,《非洲雕刻》中,我出示了兩張女性圖片,一張是黃種人,一張是黑種人,當然,兩張的服裝打扮也是不一樣的。我問學生:如果你是非洲人,你更容易接受哪一種。
4.問答型鑒賞方法
現(xiàn)在我們要假想自己是黑種人,我們非洲要耐曬,膚色要健康,身材要像這幅畫一樣健碩才美,在非洲這樣鮮艷的服裝才美,其實,這樣身份是讓學生學會用多角度的眼光去了解、審視美術作品,以寬容、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多種感官體驗,感受藝術魅力
在美術作品的鑒賞中視覺器官發(fā)揮著重要的審美功能,但僅從視覺感知經驗出發(fā)是遠遠不夠的,如,聽覺、觸覺,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等,增強學生視覺審美感受能力。
1.教學方式
讓學生先摸摸生活中真實的線:毛線、鐵絲、麻繩,聽劉和剛的《父親》這首歌,看看柳枝、小雨等自然中的線條,強化了對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感知,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2.自由型鑒賞方法
讓學生自由活動,自由選擇小組,把一班分為6組。每組的工具有毛線、鐵絲、麻繩等,讓學生親自體驗,寫欣賞評述,每個小組推薦中心發(fā)言人,在講臺上展示、討論、感受結果。
二、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思路和策略
(一)美術鑒賞
美術鑒賞涉及學生對美術作品形式的感受和對意義的領會等方面的內容,美術作品背后涉及人類文明的諸多領域。在面對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該作品與其所蘊含的美術理論聯(lián)系起來,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二)掌握一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
1.對各種美術知識及表現(xiàn)技能的認識和理解
如,美術的類別及特點、形體結構、透視、色彩、各種流派與風格等知識。
2.對有關的歷史背景及各種美術符號象征意義的理解
3.對各民族文化知識、哲學思想及時代精神的理解
這種理解要涉及文學、史地、藝術史等方面,學生需具備一定的學識。審美意味的理解是復雜的,它與個人的經歷、情感等多種因素密切聯(lián)系,不同于一般的認識規(guī)律那樣只有一個結果、一個標準。
4.要提高學生對審美意味的理解力,就必須遵循審美活動的規(guī)律,采取美術教育的特殊方法
首先把握好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在具象繪畫中,再現(xiàn)性內容處于顯處,表現(xiàn)性內容處于隱處。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教師以“為什么說蒙娜麗莎的微笑是神秘一笑”這樣富有吸引力的疑問方式導入新課,可以從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起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
高中美術教學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和藝術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只有教師能將多樣和理性的美術鑒賞方法運用到美術教學課堂上去,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美術鑒賞能力,才能真正體現(xiàn)美術課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劉芳.培養(yǎng)學生美術鑒賞力的途徑探索.林區(qū)教學,2011(2).
[2]蔡戰(zhàn)霞.淺析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