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新
摘 要: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或自己親身體驗過的事有條理地記下來,就是一篇作文。那么,影響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呢?
關鍵詞:實踐;觀察;技巧
小學生進入學校時間較短,知識積累不夠,以有限的知識容量是很難完成一篇高質量的作文的。因此,在剛接觸作文時,小學生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喪失寫作信心。其次是缺乏寫作技巧。雖文無定法,但寫文章還是有方法可循的,掌握不了方法,作文容易出現結構松散、沒有中心。再次是缺少寫作興趣。由于小學生對生活觀察不夠,缺少真情實感,文章自然空洞,沒有邏輯,學生無法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針對上述因素,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低年級開始訓練學生的觀察、說話、閱讀、寫話能力
作文是各種能力的體現,為了寫好作文,就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開始,訓練好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才能寫出比較好的文章來。所以在正式接觸作文之前,在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安排各種聽、說、讀、寫的訓練,加強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水到渠成地完成作文教學的前期準備。
二、依據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形象思維活躍的特點,循循善誘,精心引導,盡量讓學生寫他們熟悉的東西,并且作文由短到長,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教師應經常帶領學生到野外觀察,體驗大自然,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激情。孩子們剛開始學寫作,千萬不要求全責備,對于他們在寫作中的獨到思維,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要善于保護和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
三、結合閱讀教學幫助學生學習寫作技巧
語文課上,教師要多結合課文或優(yōu)秀范文的寫作特點,讓學生有意識地模仿;作文課上要勤將一些寫作技巧、章法結構介紹給學生,尤其讓學生多掌握一點作文開頭和結尾的寫作方法,這樣學生不難寫出主旨鮮明、結構緊湊、有說服力、有感染力的好文章。
四、培養(yǎng)良好的積累習慣,為寫好作文奠基
首先,在語文課上,指導學生分析課文寫作特點,這是很必要的積累;其次,要教育小學生養(yǎng)成愛觀察、多體驗、常記筆記、勤練筆的良好習慣;第三,讓小學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只有廣泛地讀書,儲備大材料,寫文章才能“有備無患”。
總之,要使小學生打下良好的寫作基礎,就要善于掌握其心理、生理特點。在學習中,正確指導、引導,從而使小學生在寫作的道路上一步一個堅實的腳印,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