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芬 李露
摘要:2006新的準則將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引入,此計量屬性是影響公司盈余水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選取CSMAR2010年129家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運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研究的方法研究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盈余管理的影響。通過研究發(fā)現,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影響,其中占利潤總額比例從-121.45%—74.76%不等,其中歸屬于普通股股東每股收益所占比率從-8.601%—50.886%,從單個看上市公司受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較大,并且上市公司在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進行盈余管理時存在可操縱性,基于這些問題提出提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公允價值 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 問題 對策
一、相關理論
(一)相關研究
1、國外研究:會計上最早提出公允價值概念的是美國一篇題為“會計中的成本和價值”的文章,文章中提出了公允價值(Fair Value)。美國最早的公允價值定義出現在其會計原則委員會第4號意見書《企業(yè)財務報表的基本概念和外幣財務報表》,其發(fā)布于1970年。20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使用公允價值計量股票投資應收應付賬款、負債重組、租賃資產、非貨幣性交易涉及資產和油氣行業(yè)保留產量支付收益等。進入21世紀后,美國對公允價值的研究和應用日趨完善。
2、國內研究:相對于FASB,我國在會計準則中引用公允價值是比較晚的。我國對公允價值的討論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第一,入賬價還是脫手價。支持脫手價的相關學者認為脫手價符合與資產相關的未來現金流入以及與負債相關的未來現金流出的特性。對脫手價提出質疑的相關學者認為,如果采用脫手價,那么只有賣出價才是公允價值,而買入價和中間價都不是公允價值,這無論在邏輯上還是在常識上都是令人難以理解的。第二,是否基于時態(tài)觀。
(二)公允價值相關理論
1、概念。公認會計準則(GAAP)認為,資產的公允價值是指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雙方購買或銷售一項資產的現時價值;負債的公允價值是指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雙方發(fā)生或償付一項債務的現時價值;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認為,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清償債務的金額;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認為,公允價值是指雙方在當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銷售)中,自愿購買(或承擔)或銷售(或清償)一項資產(或負債)的金額;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C)為金融工具公允價值所下的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亦即在非強制性或非清算行銷售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交易(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金額。我國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發(fā)布的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2、公允價值的內容。2006年2月在新修訂的會計準則中適度、謹慎地擴大了公允價值在會計處理中的適用范圍。在《投資性房地產》、《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組》、《企業(yè)合并》等多個會計準則中重新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二、公允價值變動對盈余管理影響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一)數據選取的原則
由于本文擬對我國會計準則頒布后上市公司是否對公允價值變動進行盈余管理這個角度進行研究,故本文選取CSMAR 公布的上交所129家樣本數據,其中重點分析了ST、*ST、S*ST公司,在選取樣本時,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在對ST公司、*ST公司、S*ST公司進行數據分析時,剔除了年報中沒有披露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者公允價值損益為0的上市公司;
第二,為了消除異常數據對研究結果的影響,異常數據剔除,異常數據主要包括公司沒有披露基本每股收益、沒有披露扣除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后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基本每股收益、所得稅沒有披露、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0的公司。
(二)公允值變動對上市公司利潤影響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1、公允價值變動對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的影響
通過對129加滬市上市公司公允價值的計算分析發(fā)現,有71家(55.04%)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大于零的,其余公司公允價值是小于零的,因此不論從絕對上上來看,還是從相對數來看,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不論是對于虧損公司還是盈利公司來說對其都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年滬市上市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利潤總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率的總體狀況如表
從表2-1中可以看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占利潤總額的比重為0.63%,而扣除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影響利潤總額的比重占99.37%,從而可以看出公允價值變動對利潤總額的影響不是主要的,但是對利潤的調節(jié)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
2、公允價值變動對上市公司凈利潤的影響
2010年滬市上市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凈利潤、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率的總體狀況如表2-2:
在表2-2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凈利潤的影響程度是0.81%,雖然所占比重較小,但是由于公允價值本身的計量存在很大的主觀性,在應用中還是存在可操縱利潤的空間,因此在對上市公司盈利情況的分析時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3、公允價值變動對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影響
在選取的129家上市公司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總額為6862398422元,而發(fā)行在外的股數總額為17 547 226 634 383股,影響程度占0.39%,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每股的影響有正有負,增強了每股收益的波動性,并且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率會受到披露的公允價值變動信息的影響。
(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ST、*ST、S*ST上市公司凈利潤的影響
在129家上市公司中,選取的ST、*ST、S*ST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總額是1760560元,利潤總額為464998236元,凈利潤為448035061元,公允價值變動占利潤總額的比重為0.38%,占凈利潤的0.39%。由于ST、*ST、S*ST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發(fā)展情況和償債能力等都是投資者比較關心的指標,因此對于這些公司來說,適時地調整凈利潤可能會給自身帶來更好的效益。
從表2-3可以看出,上證所的6家ST、*ST和S*ST上市公司公允價值對利潤都存在很大的影響,對利潤有著調整的作用。
三、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關于公允價值使用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需要我們重視。通過上邊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的結果可以發(fā)現,公允價值的增減變動對利潤存在著一定的調整作用,尤其是ST族公司。因此,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以及資本市場的實踐可以發(fā)現,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我國運用存在著以下的一些問題。首先,我國還未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場;第二,缺乏有效的內外監(jiān)管;第三,由于公允價值的確定需要主觀判斷,就出現異常公司對公允價值的操縱;第四,公允價值確定的條件苛刻,其計量法的可操作性不強;第五,現階段從業(yè)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整體不高。
四、成功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對策
公允價值已逐步滲透到財務會計的各個角落,從發(fā)展的角度看,按照國際會計慣例進行計量是必然的趨勢。但是,一些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采用非正常手段使其報表不能真實反映盈余情況,針對上面的分析研究,提出相應的對策:第一,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第二,加強理論研究;第三,加強對公允價值運用的有效監(jiān)管;第四,建立完整的公允價值計量框架,規(guī)范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第五,提高會計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判斷能力和職業(yè)道德水平。
總之,在會計準則中大量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我國會計發(fā)展的一個巨大進步。但是,只有在實際運用中不斷完善和修改才能是公允價值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點,將我國的會計計量水平帶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樊懿芳.公允價值會計在美國的及對我國的啟示[J].審計月刊,2008,(5):47-49
[2]鄭鳴,倪玉娟,劉林.公允價值會計制度對金融穩(wěn)定的影響─兼論美國金融危機的啟示[J].財經研究,2009(6):17-28
[3]楊黎明,孫德軒.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的運用探討[J].會計之友(中旬刊),2010(2)
[4]鄒穎.公允價值與盈余管理問題淺析[J].會計審計,2011(7):119
[5]廖義.公允價值對盈余管理影響的幾點思考[J].財政監(jiān)督,2011(8):12-13
作者簡介:黃曉芬(1981-),女,漢族,內蒙古赤峰人,紅河學院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會計信息系統(tǒng)。李露(1988-),女,漢族,陜西西安人,中天銀會計師事務所陜西分所,會計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