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君麗
摘 要: 文章認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抓好了朗讀,就能有效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朗讀
《語文課程標準》對朗讀教學特別重視。無論哪個學段都強調:“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笨梢?,朗讀是貫穿于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語文教學方法。
縱觀目前的閱讀教學,朗讀這一“價廉物美”的教學方法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運用。即使有,如雁掠過,且又“雁過無痕”,朗讀既沒有效果,又窒息了學生的靈性,更別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何切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以讀為本、以人為本”的思想,讓課堂書聲瑯瑯,實現(xiàn)有效朗讀,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朗讀的作用,讓閱讀教學回歸本真,是我這幾年來一直努力追尋的方向與目標。
一、巧妙范讀,事半功倍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課上進行有效朗讀更有利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墒窃陂L期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朗讀中,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頓讀、吃字,語氣平平淡淡等。此時教師進行必要的范讀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一次賽課中執(zhí)教《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時生指名讀后發(fā)現(xiàn)不是很理想,師聲情并茂地進行了范讀。
師:這是一首多美的兒童詩呀,小朋友們猜猜老師為什么能讀得這么好呢?
生:因為老師讀過好多遍。
師:是啊,但更重要的是老師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你們也想試試嗎?
生:想。
生采用老師的方法,再次自由練讀詩歌。
師:現(xiàn)在誰也來讀一讀?
指名讀。
師:讀得真不錯,如果在讀的時候能夠做到,用口念,用心想,再用心去感受,那樣一定會更棒!再試試吧。
生又一次自由朗讀后指名讀,讀得越來越棒。
師:真像個小小朗誦家了,掌聲送給他。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根據學情進行必要的范讀,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感受到了詩歌的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在聽讀中進入了詩歌的意境,還順勢引導,教給他們朗讀的方法,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讀出了畫面的意境,讀出了自己的感情,而不是生硬地教給他們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追問促情,彰顯個性
道始于情。我們上課時,首先要感動自己,然后才能用自然流露的情感感染學生,帶領學生入情入境。進入情境之后,我們可以通過巧妙的追問避免枯燥的講解,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生動形象地演繹“個性化”的感情朗讀。
教學要因材施教,朗讀教學也不例外,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和理解,珍視學生提出的不同的朗讀法,讓他們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在這堂課中,我通過巧妙的追問,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悟。學生通過讀,淋漓盡致地讀出了心中獨特的體驗與情感,這為日后的自讀自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品味語言,讀出趣味
語言學家呂叔湘說過: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最基本的言語能力表現(xiàn)為語感。培養(yǎng)語感最直接的方式莫過于讓學生有效地朗讀,品味文本的語言,真正做到“情動于中”,從而“形于言”。
教師在進行朗讀指導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重要語言進行品讀,在有目的地品味語言的同時,通過反復朗讀,達到“熟讀成誦,內化于心”的目的。讓學生的朗讀在“潤物無聲”中悄然提升,將語言文字與生活經驗鏈接,觸動內心的感受,評價語言不游離于課文之外,使朗讀顯得趣味盎然,有滋有味。片段中學生的掌聲便是最好的證明,真正達到了“以情帶聲,以聲傳情”的效果。
四、適時引領,讀有成效
朗讀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輕、重、停、連”等技術問題,實際上是借一定的技術準確地傳達內心的情感,應是精神與情感的飛揚。把握好這一點,朗讀才能精彩,教學才能有效。“朗讀”是理解的外部表現(xiàn),能把“情感”讀出來,學生自然就能領悟語言文字所要表達的內涵。
當然,朗讀的形式很多,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合作讀等,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采取更適合的朗讀方式。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根據教學的難點,我進行必要的指導與提示,學生很快就能領悟,深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間,體會到詩歌中所描繪的大海夜景,感受詩歌語言的優(yōu)美、大海的靜謐與柔美。
總之,朗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多作思考,精心設計,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語文課堂充滿瑯瑯讀書聲,那是傳情達意的書聲,更是浸透著學生思考與情感的書聲。讓有效的朗讀與語言的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等有機地融為一體,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