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春麗
【摘要】 在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方面,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學之以習”和“教之以勤”的教學相長,使學生收到終身受益的效果,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語文;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823.5 【文獻標識碼】A
如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眾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頭痛和關心的熱門話題。本文就語文學科的教學來討論這個問題。
《詩經(jīng)》第一篇就是“學而”, 開宗明義: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很明白的,就是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這是對讀書、做學問的人說的,自然也是對老師和學生們說的。因此,“學以習之”顯得多么重要!中國最早的啟蒙教材之一的《三字經(jīng)》中也有“性相近習相遠”一說,習之適時與否,相差甚遠。可見“習”是至關人的一生??!
對于“教”,《三字經(jīng)》也有很多提示:教之道,貴以專;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梢?,教之以勤,教師教給學生以勤勉,使學生終生受益,也是半點不得馬虎的事。教師的榜樣作用至為重要,不能一味責怪學生。
從語文學科的教學來說,聽、說、讀、寫、背五項技能,都要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才能掌握。說到底,語文的知識,包括文學、語言、歷史、地理等都要從小去聽、讀、記、背的。文學方面的詩詞、童話、寓言、歷史故事、人物典故,也都要熟記背誦的。像寫、說等表達能力也都要從小培養(yǎng)的,而且要養(yǎng)成經(jīng)常寫的習慣。
究竟如何培養(yǎng)學生從小自覺學習的習慣呢?人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說,一個人既要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又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這樣才可以做個真正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并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就要求教師應該處處為學生起表率作用。因此,老師的“勤”是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學習習慣的關鍵。老師課前勤備課、勤指導(對學生個別輔導)、勤批改(從作業(yè)批改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上課勤問問題、勤討論、討論后勤歸納,課后勤檢查、勤答疑、勤督促。自覺的學生感到一種關愛和溫暖,會去自勵;欠自覺的學生會感到一種內(nèi)疚和自愧,會去自責。
從學生層面上說要自覺養(yǎng)成學習習慣,主要體現(xiàn)在這三個方面: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溫習。真正做到經(jīng)常性的“學而時習”之,久而久之就自覺養(yǎng)成習慣了。
課前預習的好習慣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聯(lián)系已學過的舊知識,溫故而知新,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中就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長期堅持下去,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沒有預習就無法參加課堂問題的討論。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這將會影響著學生學習的一生,使之終身受益。
預習還要講究方法,預習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做到“三讀”,即略讀、精讀、研讀。在略讀中掃清文字、讀音、文句等基本障礙;在精讀中勾畫各種解釋、批注,特別是那些有爭議的地方;在研讀中進行設疑、質疑、問難。在預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鉆研問題。
如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中《少年閏土》里有這樣一段文字:“?。¢c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边@里,要探究一下兩個問題:他們指誰?“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包含什么意思?要求學生在預習中按照教材預習要求和提示可以展開討論:
1、“他們”根據(jù)前面文字,當然是指“我”往常的朋友。
“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指生活的天地非常狹窄。
2“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p>
這是“我”抒發(fā)感想的句子。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和“往常的朋友”(是指那些“少爺”,如今天的富二代),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廣泛地接觸大自然,猶如井底之蛙,眼界非常狹窄。這句話表達了“我”對自己所處環(huán)境的不滿,流露出對大自然,對農(nóng)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這篇課文的主題是,先描繪了“我”記憶中看瓜刺猹的閏土,接著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最后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相處中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看跳魚兒等。充分表現(xiàn)出少年閏土的聰明能干、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生活豐富。
在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一些必要的練習,包括思維練習和書面練習,在課堂上盡情發(fā)揮聽、說、讀、寫等技能和技巧,養(yǎng)成探究式、討論式或辯論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特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
在課后適當做一點書面作業(yè),溫習一下今天所上的新課,養(yǎng)成自覺做練習好的習慣,對掌握和鞏固新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傊?,在語文學習中自覺掌握并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溫習等良好習慣,這是行之有效的,且并不會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我們始終認為:學之以習,教之以勤,一個人如果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總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珍惜自己生命的黃金時刻。老師們苦口婆心地反復講了許多道理,只是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有良好學習習慣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這是成才的根本!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到頭來“胸無點墨”,是一定要后悔的。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