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炯炯
【摘要】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綜合化的處理語言、文字、圖像、視頻等多種形式,它可以非常容易地將一些抽象的、艱澀難懂的問題變得更加的形象化和生動化。依靠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創(chuàng)設出具體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除此之外,它還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拓寬自己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潛力。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教學;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緒言
隨著高新科技的不斷向前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課堂,尤其是小學語文課堂的融合程度越來越深。作為語文教師來講,在教學的過程中,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實現(xiàn)教學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價值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非常強的學科,它還同時具備了人文性的特點,非常需要多媒體技術進一步展開教學內(nèi)容。作為一種最為廣泛和先進的技術,多媒體信息技術在當下的語文課堂中被全面地推廣也是必定要實現(xiàn)的。
二、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的具體結合
2.1可以創(chuàng)設出具體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語文教學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課堂上來開展和進行的,而這種封閉的環(huán)境很難創(chuàng)設出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環(huán)境,但是引入多媒體技術之后,就很容易實現(xiàn)情景的再現(xiàn)。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生動的畫面,形象地傳達出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實景,為學生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感受,使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譬如說,在《拉薩的天空》這樣一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shù)的同學是沒有去過拉薩的,他們也不能真正地認識到拉薩的天空到底是什么樣子。利用多媒體手段,就可以將拉薩的實景真實地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教師還可以放一首《青藏高原》,讓學生想象歌曲中滲透拉薩的那種情調(diào),學生將會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再及時地將饒有興趣的同學們拉回到課文中來,學生就可以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也對作者的情感有了共鳴。[1]
2.2多媒體技術可以實景再現(xiàn),很好地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眾所周知的是,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綜合化的處理語言、文字、圖像、視頻等多種媒介,它可以非常容易地將一些抽象的、艱澀難懂的問題變得更加的形象化和生動化,從而變難為易,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小學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一般都非常的豐富,涵蓋古今中外,覆蓋范圍非常廣泛,其中有很多的內(nèi)容是小學生們從未接觸過,他們不能身臨其境,因此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對沒有任何認知的內(nèi)容進行學習,那么就會覺得迷茫和艱澀,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小學生再現(xiàn)場景,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一些疑難問題。譬如教師在教授《盧溝橋的獅子》一文中,可以將一些有關盧溝橋獅子的影片在課堂上首先為大家播放,對于盧溝橋的背景,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全方位地為大家展示,同學們在對此有了基本的認知和理解之后,心中的疑惑有了答案,就很容易學好課文內(nèi)容。[2]
2.3 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由于具有高度的綜合化處理能力,所以可以很容易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提高。譬如說小學語文中《西湖》一文就是介紹西湖景色的說明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直接講課,學生對于西湖沒有自己的理解,就很難認識到作者所要講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如果教師能夠在授課之前稍微費點心思,制作一些有關西湖的背景資料,譬如說它的具體方位在哪里,離我們所在的地方有多遠,如何才能到達西湖,西湖究竟是什么樣子的等等,這些問題通過多媒體技術,將一系列的文本和圖形以及視頻進行高度的集合,就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在對這些背景資料進行理解和掌握之后,教師在課堂上所講述的內(nèi)容就很容易被他們所理解和接受,除此之外,多媒體技術所擁有的交互性和生動性,也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有興趣的前提下,教學效率會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2.4 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自己的視野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一篇課文只是一個例子,而語文教學的目的是通過一個例子來引出更多的知識,教會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寫作的方法,從而鼓勵他們進一步加強自身語文素養(yǎng),從而獲得視野的拓展。事實上,多媒體技術如果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完全可以突破時空的局限,將一個龐雜的信息網(wǎng)絡生動靈活地展現(xiàn)在同學們眼前。除此之外,它還可以有效地將課內(nèi)的教學和課外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發(fā)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對于他們更好地學習語文,有更好的效果。譬如說教師在講授蘇教版語文課文《錢學森》一文中,不要把視野僅僅局限在課文內(nèi)容上,可以動員學生積極地搜集有關的資料,甚至可以動用多媒體技術將原子彈和氫彈研制成功爆炸那一刻的視頻播放出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很容易感受到課文中所傳達的那種愛國的情懷,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激發(fā)。[3]
三、結語
多媒體技術憑借自身強大的綜合處理的能力,在當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依靠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好地創(chuàng)設出具體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除此之外,它還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拓寬自己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潛力。因此,有必要通過多種科學有效的手段,來推動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利用。
參考文獻
[1]姚春燕.巧用多媒體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分析[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 ,2011(9).
[2]景海娜.基于多媒體的小學語文教學思考[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9).
[3]王東林.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輔助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 ,2012(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