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學的現(xiàn)代啟示錄——專訪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
(2013年4月號)
在本篇專訪中,新儒家代表人物、陽明學研究者杜維明教授指出,王陽明有個“拔本塞源論”,其中一段討論明代社會當時所碰到的困難,和我們現(xiàn)在面臨的困難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我們現(xiàn)在社會的動力極大,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突飛猛進的階段,但是如果按照醫(yī)學的講法,我們現(xiàn)在的氣不是很順,如果調理得不好的話,很多動力會變成暴戾之氣。另外,在商業(yè)大潮之下,物質主義盛行,比較膚淺的現(xiàn)實主義的力量太強,所以我們這個社會里年輕人的理想性不夠,特立獨行之士不多。而陽明心學就相當于我們的強心針。中國社會極為需要陽明學,特別是兩個方面:一是“知行合一”,另外一個就是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這種人類宇宙綜合體的思維,也可以稱為“天人合一”。
何青:看王陽明所處的時代和他所做的事,想現(xiàn)在我們所處的時代和我們應該做的事。不論世風如何低下,都應秉持一顆中正平和之心做正確的事。不憤世,不嫉俗,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改變。
sophie.hu:別為外界風行的觀點與潮流所影響,別被外界給予的壓力所脅迫,而是從自己內心良知中,撥開紛擾,找準自己的人生道路方向,明確行事待人的基本原則與方式、方法。這才是當前中國以及世界所需要的正確道路,否則將會因為人類能力、社會技術發(fā)展而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只是,隨著社會的變遷,當前人們內心所存有的良知越來越少,如何才能在內心重新建立起良知,需要社會給予足夠的重視與努力,也需要我們每一個尚存良知的人主動去傳播!
lvgefei1990@qq.com:正如杜維明教授指出的,企業(yè)管理制度的背后是深層次的哲學理念,管理的精髓莫過于與人交往,這是一個向內外兩面擴需的過程。向內——向自己內心求知;向外——向身邊人求教。把自己的夢想做好是基礎,最后是要通過自己與他人的互相努力,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就一個人的自身價值,造福于人。
陳衍:看了這篇文章,想起稻盛和夫老先生所寫的《活法》。稻盛先生強調的是努力工作,和陽明所說的一樣,最重要的是立志。兩者都強調,人要有夢想,要不斷努力,去追尋自己的理想。
海容月心:立志固然重要,但應基于立本。以何為本?我理解的陽明之道是:在利己本能動力下,致使他人、社會因你的存在而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