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強身健體成為教育,讓學生享受體育精神
——聚焦青少年體質問題
編者按:學生軍訓病倒者眾多,學生長跑后猝死,多所學校取消運動會長跑項目……越來越多觸目驚心的報道讓我們震驚于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狀況,肥胖、抑郁、孤僻,各種生理和心理問題困擾著青少年。一方面是全社會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體育教師“不敢上、不讓上、不會上”體育課。體育課怎樣成為教育?體育課應該怎么上?本期《專題策劃》特邀資深專家、體育教研員和優(yōu)秀體育教師,共同探討這些問題,形成一組頗具代表性的文章,以饗讀者。
一、青少年體質下降令人擔憂
《中國教師》:前不久有新聞報道,“兩周軍訓北京大學3 500名學生病倒,暈倒者眾多,看病超6 000人次”,您對這種現象有什么看法?
毛振明:這個數字很驚人,這表現出學生體質的下降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地步,從國家的數據上來講,只是速度、力量、耐力這三項呈下降趨勢,但在體適能方面,比如說他能夠站得長、坐得住,能夠經得住寒冷,能夠耐得住酷暑,能夠經得住風吹日曬,這些東西因為沒有評價的指標,所以沒辦法評價。確實,在這方面,孩子們較差。更不用說遇到外部的阻力,比如說遇到山洪能不能躲起來。所以說,看到北大這么多學生因為軍訓病倒,我真是憂心忡忡,這樣的孩子能成為人才嗎?實在令人擔憂。
《中國教師》:根據《第六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我國青年學生的身高、體重和胸圍等生長發(fā)育水平都呈現增長趨勢,但是大學生身體素質持續(xù)下滑,您認為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么?今后應采取那些對策?
毛振明:在《第六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中,學生的身高、體重和胸圍的增長都只是數字而已。我們都是這個報告完成的當事人,應該說,這個增長的趨勢還存在一些疑問。首先,這些測試的數據是否準確還不能保證。其次,即便這些數據確實在增長,但增長的量也是極其微小的,在統(tǒng)計學上究竟有沒有意義,能不能代表全中國的青少年,這是令人質疑的。但我們至少可喜地看到這個數字沒有往下降,我覺得這就是5年來“陽光體育運動”的一點收獲,但這點收獲還不足以讓我們長舒一口氣。一方面,即便這個數字是真實的,這個收獲也是微小的;另一方面,即便有了增長的趨勢,也是在連續(xù)20年下降的情況下有了一些觸底反彈的傾向,要補回這20年的下降之差,需要多長時間?所以,我們中國青少年的體質現在增強了一些,那就是提醒我們像“陽光體育運動”這樣的活動還要堅持搞下去,我們的任務還很艱巨。
大學生體質持續(xù)下滑這個數據是真實的。大學生體質下滑的原因主要來自三方面。
第一,中小學里青少年體質下降的狀況必然導致大學里青年體質的下降。
第二,大學體育課的質量不高。大學的體育課,無論是在課時方面,還是在重視的程度方面,比現在的中小學體育課還要再差一些?,F在的大學體育課,每周兩個學時,要想依靠這每周的七八十分鐘來保證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實在不太可能。
第三,備戰(zhàn)高考導致體育的缺失。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大學生經過了高考的鏖戰(zhàn),高三一年基本上沒有上過體育課,身體繼續(xù)弱化,到了大學,這些體育鍛煉的缺失顯現出來,這也是意料之中的。所以,大學生的體質持續(xù)下滑,這一直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關于今后應采取的對策,我認為有五方面。
第一,把目前的體育課上好。如果大學的體育課還是“放羊式”地上,那肯定達不到標準。所以,學時有限的體育課必須要上好。
第二,廣泛開展俱樂部,把大學生的體育社團搞好。讓學生參加到各個社團里去,騎自行車的、登山的、攀巖的、輪滑的、街舞的,等等,這樣既可以豐富大學的體育文化,又能夠培養(yǎng)特殊的大學精神,同時也可以鍛煉大學生的身體,幫助學生更好地與人交往,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三,大學一定要有健身的要求和措施。例如在北京師范大學,我們正在考慮建立指紋觸屏系統(tǒng),指紋一觸屏,就可以測出觸屏者當時的心率,這套系統(tǒng)如果成熟的話,就可以在學校各個地方都設置這種觸屏。我們會規(guī)定大學生一周進行運動的次數,運動后,要進行觸屏,心率要求達到一定標準。我們另外一個正在考慮設置的是體育場門禁系統(tǒng),要求學生每周必須到體育場運動,要求有最少運動時間,進出體育場都要刷卡。我們的設想是把學生進行指紋觸屏和心率達標的次數以及進出體育場的次數計入體育成績之中,用這樣的手段來逼迫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還有,就是大學生體育達標測試的成績也要計入體育成績,并且把體育成績作為評優(yōu)評先的依據。另外,在有些學校實行早操制度。總之,不論采取什么方法,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在這種制度之下積極鍛煉身體。
第四,應該通過課程提升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對體育的理解,改變學生不正確的生活方式,讓學生認識到不進行體育鍛煉的隱患。
第五,學校要多搞比賽,多給學生提供舞臺,開展全民運動會,讓每個學生都參加。
《中國教師》:青少年缺乏體育鍛煉的原因是什么?您認為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
毛振明: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原因有四方面。
第一,應試教育的壓力。應試教育占用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學生只顧著升學考試,家長最操心的也是孩子的學習,這關系到孩子的工作和幸福生活。
第二,城市化的擴張?,F在的城市發(fā)展得太迅速了,我們以前可以到河里撈魚,可以有大范圍的空地讓孩子們一起跑、一起做游戲,但現在都沒有了,所以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剝奪了孩子們的體育空間,也剝奪了孩子們的體育伙伴。
第三,家長對獨生子女的過度保護。這個問題體現在實際中就是孩子冷著也不行,熱著也不行。學校舉辦一個冬季長跑,很多家長都來質問學校如果孩子出汗生病怎么辦。學生做運動擦破點皮、受點傷,甚至運動完以后身上肌肉疼,遇到這些情況家長不滿,都來找學校。凡此種種讓我們的孩子經不得風、經不得雨,鍛煉起來有很多困難。
第四,青少年鍛煉意識的缺失。我們每個人的身體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人的一生中,在0至25歲這個階段,就算不鍛煉也會生長,這是基因的作用,這個時間段里再給孩子配上良好的營養(yǎng),家長和學生自己都沒有健康的危機意識,因為這個時間孩子正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但為什么老年人會有危機意識?因為老年人的體質處于下降的趨勢,這是我們眼前的問題和未來的問題的一種時間的落差,就是說學生看不到自己不鍛煉會發(fā)生什么,相反,青少年學生看到的是自己沒有鍛煉也沒有什么問題。
所以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還不是首要的。我覺得大家要有這樣的思想,就是如何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推進素質教育,推進體育教育。這不是一個意識的問題,因為孩子們本身都是喜歡玩的,而社會各方面都在壓抑著孩子們愛玩的天性。但孩子現在沒有同伴,那就要在學校里組織俱樂部;孩子沒有場地鍛煉,那就要利用學校的場地?,F在中小學的體育場一到下班時間就空了,完全沒有利用起來,體育資源被浪費掉。另外,大家需要意識到,應試教育的確帶來了繁重的學習壓力,那么通過體育鍛煉是可以緩解學習壓力的,這就是“8-1﹥8”的含義,既強身健體,又提高學習效率,但是很多教師和家長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在素質教育中,可以有更合理的做法,讓學校體育為終身體育鍛煉起到一些作用,讓教育觀念更加理智。
二、學校體育難辭其咎
《中國教師》:許多教師認為,學校體育的地位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請問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毛振明:我認為這是體育教師對于教學現狀的一種抱怨,這種現象是不好的,但也不是很不好的,因為學校體育至少還是“說起來重要”的。能讓所有人認識到體育說起來很重要,這第一步已經很好了。
而“做起來次要”,這要看實際情況。有的學校生源不好,排名也不靠前,招生也招不滿,那么這樣的學校最先想的必然是提升學校的升學率,提高教學質量,而不可能是把學校體育抓好。如果一個學校的排名很靠前,那么這個學校必然也會開始注重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所以,現在重視體育教學的學校都是比較好的學校,這就是“做起來次要”。
而如果學校忙起來,文化課都顧不上抓好,更不可能管理體育課的教學,這就是“忙起來不要”。
我相信,每個學校的管理層都還是知道體育是重要的,當學校把最緊要的事情做好之后,也就是“忙”過了以后,一定會做好體育教學工作。相反,如果體育課被認為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更重要,忙起來什么也不要就要體育”,那么這種學校必然也不會是好學校。
但是,我還是希望學校把最基本的事情做完以后,盡快關注到學生的體育鍛煉的問題,因為如果學校把所有的事情都忙完了,再回過頭來看體育教學,那個時候就已經晚了。
《中國教師》:您認為體育的功能是什么?
毛振明:我覺得體育的功能應該有三方面。
第一,體育能夠指引學生鍛煉身體,讓學生身體強壯。
第二,體育會讓學生一輩子鍛煉身體,享受生活。體育運動是人們的生活內容,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體育可以教導學生一輩子鍛煉身體,永遠享受幸福生活。
第三,體育運動中含有教育。經常進行體育活動的學生不會有心理問題,不容易出現自殺或抑郁偏執(zhí)的情況,而且體育會鍛煉學生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和頑強精神,讓學生不怕輸、不服輸。
《中國教師》:在很多學校,從小學到大學的體育內容都一樣,請問您如何定位不同階段的學校體育?
毛振明:我認為學校體育從小學到大學的教學內容不僅是一樣的,而且都是初級的,低水平的。教學內容一樣這不是個問題,比如,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學籃球這很正常,但是一直學習的都是低級的雙手胸前傳球、運球的話,這就很不正常了,這是教學內容的低級重復。這樣的教學不能讓學生進步,也不能讓學生體會到體育的樂趣,更不能讓學生主動到體育場鍛煉。
《中國教師》:我國的學校體育與國外的學校體育相比有什么不同?國外的學校體育對我國有沒有可借鑒的地方?
毛振明:我國學校體育與國外學校體育的不同點大致有三個。
第一,我覺得最大的不同是歐美國家應試教育的壓力不是特別大,所以國外的學校體育的發(fā)展空間比我國學校體育的發(fā)展空間大。
第二,中外的體育傳統(tǒng)有很大不同。中國人講笑不露齒、行不露足,重文輕武;而外國人非常熱衷于戶外活動。這是中國人和外國人對于體育的認識的最大不同之處。
第三,中外的體育教師水平不一樣。中國的體育教師水平普遍不高,體育課僅僅是上了,但是不關注學生是否學會了;而國外的體育教師水平很高,教學也很嚴格,學生在體育課上真正能夠學到東西。
國外的學校體育對我國的可借鑒之處大致有兩方面。
第一,如何在應試教育的條件下實施素質教育。我不認同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這個提法,在中國目前的國土資源中,中國人口基數這么大,硬生生地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不可能的,所以對于我國來說,必須要承認應試教育,也必須要在應試教育的基礎上推行素質教育。
第二,中國人的體育意識必須要提高。體育不是跑跑跳跳、玩玩鬧鬧,體育是一門科學,它有深刻的內涵,我們必須要轉變對體育的看法,真正把體育當成一種生活的方式。
三、體育精神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中國教師》:您認為體育的精神是什么?這些精神品質對青少年的成長有什么重要意義?
毛振明:體育的精神就是不怕輸、不服輸、不怕難、不怕苦、不怕丟人,通過努力爭取成功,我認為這就是體育精神。所以競技體育人最可愛的地方就是經過了艱苦訓練做出非常漂亮的動作,偶爾遇到挫折摔倒了,站起來以后仍然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相反,如果為了不輸而投機取巧,吹黑哨、打假球,這都是體育精神要拋棄的。
這些體育精神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意義非常大。如果每一個孩子都能不怕輸、不服輸、不怕苦,那么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英雄好漢?,F在的青少年心理問題這么嚴重,遇到困難就想到自殺,這是體育精神的嚴重缺失。
《中國教師》:我國2008年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當時奧運會在中國所受到的關注無與倫比,請問奧運會給中國的體育事業(yè),尤其是學校體育帶來了什么影響?
毛振明:我認為,現在中國參加奧運會的方式對學校體育的影響不大,對青少年的教育意義要比預想的小。
第一,我們對奧運會的關注點存在偏差?,F在的孩子都看奧運會,但是看的都是比賽成績、金牌數目,其實孩子們看完這些也很無聊。這些比賽成績、金牌數目對運動員很有意義,但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意義不大。由于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全世界的經典盛會,是最高級的人類體育技能和訓練的頂峰,甚至是一個領域的科學頂峰,所以我們大家對奧運會的金牌很關注,但關注的時間不長,關注的視角也不深刻,甚至可能從中看到或接受一些負面的東西。這就是我們國家參加奧運會的宗旨和奧運會的宗旨有了一些差異。最早我們參加奧運會是為了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扔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振興中華;而現在,在賽場中真正為國旗國歌流淚的人還有那么多嗎?現在的人參與奧運會的性質已經變了。所以我覺得奧運會對我們學校體育的影響不大。
第二,不能否認奧運會給青少年帶來正面的影響。比如說陳一冰,他的樂觀、頑強和風度一定能夠對青少年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所以,奧運會里閃光的地方會永遠存在,特別是我們中國代表團里的閃光點,比如倫敦奧運會的女子帆船冠軍徐莉佳,她克服很多困難取得勝利,其教育意義非常大。但是這些教育如果不變成教材,那是沒有意義的。同樣的,那些反例也應該變成負面教材,讓我們的孩子從反面去獲得教育。
(責任編輯:山水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