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娟
【關鍵詞】小口令 養(yǎng)成習慣 作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A-0046-02
“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播下性格,收獲命運。”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能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讓學生快速記住和執(zhí)行教師提出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要求呢?我校以小口令的形式來訓練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達到了較好的效果。這些口令都是通過師生互動完成的,這正也突出新課程提出的觀點:“課堂是開放的、平等的、充滿活力與生機的?!?/p>
一、小口令的分類涉及各個方面
(一)坐姿習慣
師:誰的姿勢最端正?生:我的姿勢最端正!
師:頭正、肩平—— 生:腳并攏!
師:拿書—— 生:身正。
師:身正—— 生:肩平。
師:說到—— 生:做到。
(二)回答問題的秩序
師:火車頭—— 生:在這里。
師:火車火車開起來——生:一開開到我這兒。
師:雙列火車齊齊開——生:我們一起來闖關。
師:火車頭,在哪里?生:火車頭,在這里。
(三)書寫習慣
師:眼離書本—— 生:一尺。
師:胸離桌子—— 生:一拳。
師:手離筆尖—— 生:一寸。
師:誰的眼睛最漂亮?生:我的眼睛最漂亮。
師:老師講—— 生:認真聽。
師:老師寫—— 生:認真看。
師:伸出你的手—— 生:伸出我的手。
(四)榜樣示范
師:小老師,在哪里? 生:小老師,在這里。
師:請你像他那樣做。 生:我就像他那樣做。
(五)行為習慣
師:上下樓梯—— 生:靠右走。
師:輕聲慢步—— 生:過走廊。
師:立正—— 生:收腹、挺胸、抬頭。
師:操場上—— 生:口令響徹云霄。
師:室內(nèi)—— 生:口令輕聲短促。
師:說到—— 生:做到。
(六)安全意識
師:窗戶欄桿—— 生:不攀爬。
師:樓梯扶手—— 生:不滑行。
師:窗戶欄桿—— 生:不攀爬。
師:工地危險—— 生:不逗留。
師:放學路上—— 生:不追跑。
師:課間活動—— 生:要有序。
二、小口令的作用
(一)通過小口令培養(yǎng)好習慣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
學前班是以游戲的教學方式為主,剛讀一年級的學生仍喜歡在游戲中學習,更是喜歡兒歌等富有情趣的語言,如小口令簡短、有趣、押韻等。和學前教育比起來,小學的課堂教學要求更高,知識點更多。面對這樣的學習現(xiàn)狀,教師就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來開展教學。如讓學生和教師對答口令,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到既有趣,又起到提示自己行為的作用。和老師重復啰唆的說教比起來,小口令更能夠讓學生記住要求,并且較快地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學習、行為、安全等方面的習慣。
(二)通過小口令培養(yǎng)好習慣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年級的小朋友,因為剛步入小學,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因此在課堂上常常會不自覺地講小話、開小差,或者不能很快地執(zhí)行教師提出的要求。通過使用小口令,可以借助大部分小朋友的及時回應,提醒開小差、講小話或者不能及時跟上教師上課步伐的孩子提高專注力,同時也能使課堂安靜、有序下來。這樣的方式,既不需要教師的聲色俱厲,又達到了約束課堂的目的,體現(xiàn)了課堂是民主的、和諧的、愉悅的、平等的課改理念。同時,課堂上無論是聽課、請小老師示范讀,還是認真看教師的范寫、合作學習的結(jié)束、小朋友的精心書寫等都有小口令進行銜接和提示,讓小朋友們逐步明確了每一個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要求,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三)通過小口令培養(yǎng)好習慣效果顯著
學習、行為的良好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生的財富。小口令包括的內(nèi)容主要涉及聽課習慣、書寫習慣、安全習慣等。通過在課堂上聽課時,操場上集會,以及與教師之間的回應等各種場合反復使用小口令,既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學習、行為、安全等方面良好的習慣,又反映出一種良好的精神面貌。例如,有的小朋友在作業(yè)書寫的時候由于過于專注,經(jīng)常會情不自禁地把小腦袋埋得很低。這既不美觀,也不符合用眼衛(wèi)生習慣。這個時候,教師適當提醒:眼離書本——生:一尺;師:胸離桌子——生:一拳;師:手離筆尖——生:一寸。通過小口令,小朋友們馬上很自覺地糾正自己的錯誤姿勢;操場上隨著體育老師的“立正”口令的發(fā)出,小朋友們馬上回應“收腹、挺胸、抬頭”,并隨著口令的回應馬上執(zhí)行動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朋友們在課堂上坐姿端正,書寫姿勢規(guī)范,課堂環(huán)節(jié)銜接緊湊,操場上喊口令整齊有力,課間安靜有序,能動能靜,真正體現(xiàn)了“素質(zhì)養(yǎng)成于習慣中”的理念。
(四)通過小口令培養(yǎng)好習慣能凸顯班級特色
我校的每一個班級都有符合自己班級特色的小口令,這既是班級智慧的體現(xiàn),也是班級特色的表現(xiàn)。教師如果能根據(jù)本班學生的情況,定制出富有情趣的小口令,則更具有訓練側(cè)重點和針對性。每個班級的口令有所不同,讓學生聽到自己班級的口令時快速做出反應,這也是班級凝聚力的體現(xiàn)。同時,符合本班實際的小口令在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方面更有成效。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人要是各種好習慣都養(yǎng)成了,我們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如學習上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勞動上有良好的勞動習慣,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習慣,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那么這個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笨梢姡晳T的力量不經(jīng)意會影響人的一生。筆者認為,通過小口令的形式培養(yǎng)一年級小學生的良好習慣,能為他們的小學生活乃至整個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