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關于“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筆者一直有這樣的困惑:
1. 學生真的會做十幾減9這一類型的減法算式嗎?在幼兒園大班時,學生普遍學習過十幾減9,大部分學生告訴我,都會做了。但是學生真正理解了嗎?他們的體驗深刻嗎?
2. 對學生的思維探索加以定向,是不是僅讓學生按照一種思路去想?是不是缺少了開放性和延續(xù)性?如果強調(diào)了開放性和延續(xù)性,學生會“放任自流”嗎?
基于上述思考,筆者作了如下嘗試:
【案例描述】十幾減9(蘇教版)九年制義務教材第二冊。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小猴家栽了一些桃樹,又是豐收的季節(jié),桃樹上結了許多桃。小猴從家里拿了一些桃到集市上去賣。因為桃又大又甜,所以,不一會兒就要賣完了。這時,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跑來了,它對小猴說:“小猴先生,我想買一些桃。”小猴說:“可愛的小兔,我只剩下1盒10個桃和這3個桃了。你想買幾個呀?”小兔說:“小猴先生,我想買9個?!?/p>
師:小猴有13個桃,小兔子買了9個桃,還剩下幾個桃?小猴子不會算,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很聰明,你愿意幫助小猴子嗎?
【反思】一年級這樣特殊年齡段的學生,他們的注意力是要靠興趣來維持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了富有情趣的問題情境,把教材的問題設計成故事,把小猴變成主人翁,讓學生處在虛擬的人化世界中,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投入到數(shù)學學習中去。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師:用圓片來表示桃,應該怎樣擺?
生:先擺10個圓片,再放3個圓片。
師:先獨立思考,動手擺一擺,再同桌互相討論。你能為小猴想想辦法嗎?
師:誰愿意說一說?
生1:13-9=4,我們是這樣拿的,從13個圓片里一個一個地拿走,一共拿走9個,還剩4個。
生2:算式是:13-1-1-1-1-1-1-1-1-1=4。
師:這是你們親手擺出來的,真不錯,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生3:我們是這樣想的:外面有3個圓片,所以先減去3個,然后再減去里面的6個,這樣就一共減去9個,最后還剩4個。
生4:算式是:13-3=10,10-6=4。
師:你們的想法很特別,這兒是把9個桃分成幾個和幾個,也就是把9分成幾和幾?誰來說一說?
生5:是把9分成3和6,先減去3,再減去6。
師:真棒!減3減6就是減9,所以13-9=4。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6:我們和他們的都不一樣,我倆不用動手擺,我們在想9+4=13,所以13-9=4。算式是:9+4=13,13-9=4。
師:果然不一樣!那這種方法就叫——
生齊說:想加算減。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好多小朋友有個傾聽的好習慣,真不錯!還有別的妙招嗎?
生8:我們是這樣想的,我們直接從盒子的10個中拿走9個,剩下1個,再加上外面的3個,就是4個。
生9:算式是:10-9=1,1+3=4。
師:小猴夸大家真是太聰明了!一下子想出了這么多好方法,真不簡單。告訴老師,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誰來說一說?
師:好的,下面就用你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計算吧。
(課件出示:14-9= 12-9= 17-9= )
【反思】課前了解,大部分學生會寫出正確答案。但是,對算法的理解不夠深刻,掌握的比較淺。課中,我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協(xié)同合作,使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獨特的想法,理解十幾減9的不同算法,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體驗、感悟十幾減9的最優(yōu)化算法。與此同時,我還關注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讓學生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十幾減9這一問題的過程,學會有條理的思考,讓其在說算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師:小猴為我們安排了一個游戲,大家想不想玩???
生:情趣高昂想!
師:那我們邊玩邊想,算式之間有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p>
生1:后面一個數(shù)都是一樣的,都是9。
生2:都是減法。
生3:前面一個數(shù)每次都增加1個。
師:那么算式的得數(shù)……(師故意停頓)
生4:也是每次增加1個。
師:觀察的真仔細!其實學好數(shù)學很簡單,就是要仔細觀察!那么,請同學們在仔細看看,算式之間有聯(lián)系嗎?
生5:有聯(lián)系,如果知道11-9=2,那12-9就等于3,比2多1個。
師:真了不起!大家一起表揚他!
【反思】低年級的數(shù)學,本身不存在太難的地方,但是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的習慣,讓他們能更有效的學習下去,為學生的今后發(fā)展留下了必要的基礎。
【案例分析】
1. 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墩n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心里規(guī)律,強調(diào)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出發(fā),讓學生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數(shù)學情景,讓學生能在他們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中進行數(shù)學活動,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要能在有效的情境之下,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使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充分的滿足,讓學生帶著主動的愿望去學習。
2. 算法既要多樣化的過程,也要最優(yōu)化的過程。在面對一個計算問題時,解決計算結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樣的,只要學生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合情合理,合乎邏輯,就應該加以肯定。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有其不同的思維方式,所以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解決問題,形成具有個性的算法;再讓他們交流,體會問題解決的不同策略,在比較的過程中,體驗哪種算法比較簡單,達到算法的最優(yōu)化。當然,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不要說出哪種方法最優(yōu),讓孩子心里有種模糊的感覺,會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計算就可以了。
3. 在數(shù)學課堂中,老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習慣對于每個人來說,非常重要。一年級的學習內(nèi)容很簡單,只要學生能掌握,合格就可以了。但是,在這一階段關于習慣的培養(yǎng)則是我們所有人關注的焦點和重點,必須要優(yōu)秀,認真傾聽的習慣,認真反思的習慣,認真總結的習慣,這都是非常要教師關注的。為了能使學生個人得到充足的發(fā)展,就必須授之以“良好習慣”。
作者簡介:厲登高(1981-),男,江蘇南京人,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數(shù)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