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保鐸
摘 要:新課標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體。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教材中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在解題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 閱讀能力 探究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087-01
現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提倡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要充分體現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要轉換角色,徹底改革以教師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方法;要形成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為主旋律的新的教學方法;為此,筆者認為必須重視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1 解放思想,從閱讀數學教材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數學閱讀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因為,數學教材的內容主要由數學語言組成,數學語言具有無歧義、簡潔、各學科通用的特點,其中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數學符號語言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互譯。數學語言的轉換能力是學生形成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要強調重要性,著力培養(yǎng);數學教材的呈現主要是歸納和演繹,較為嚴謹,像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具有公理化思想,是訓練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好材料;數學教材中蘊含著一定的數學思想,數學閱讀就是要領會其中的數學思想,形成自己的數學觀念,從而掌握數學方法,提高數學意識,鍛煉數學思維,豐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閱讀數學教材,實踐證明,學生的數學閱讀要從教師指導閱讀,學生自主閱讀,升華到學生自學數學的最高境界。
教師指導閱讀,要讓學生學會文字語言與圖形語言、文字語言與數學符號語言、圖形語言與數學符號語言的相互轉化,要有層次性,要制定閱讀目標。例如:函數單調性的第一節(jié)課,通過學生對數學教材的閱讀要實現:(1)形成對單調性的感性理解,即在直角坐標系中,從左到右函數的圖像呈上升或下降態(tài)勢。這就是普通語言和圖形語言的相互轉化。(2)函數的單調性是對定義域內的某個區(qū)間而言的,是一個局部概念。(3)在指定的區(qū)間上自變量必須具有任意性。(4)從感性理解上升為理性理解,概括出函數單調性的精確定義。這是普通語言和數學符號語言的相互轉換。(5)由函數單調性的定義總結出證明函數單調性的步驟和方法。這是形成數學能力,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通過教師的扶持,讓學生學會閱讀,要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閱讀數學教材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生自主閱讀,在教師指導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要解放思想,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給他們舞臺,讓他們鍛煉,讓他們互相探究,充分暴露每個學生的思維過程。如果出現差錯,經過學生或師生的進一步探究,使問題得到解決。例如:二面角的平面角這節(jié)課,(1)由于不同的二面角其大小是不同的,怎樣反應這一客觀事實呢?通過學生的閱讀和探究發(fā)現,要把它轉化成平面幾何問題。(2)為什么要這樣定義二面角的平面角,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較硬的一張矩形紙片和兩根15cm長的鉛絲棒,做實驗:把矩形紙片折成一個二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點,使兩根鉛絲的端點都放在這個點上,通過實驗學生發(fā)現這兩根鉛絲應該分別在兩個半平面內,并且要和二面角的棱垂直。再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點,再實驗,得到這兩個平面角相等。這就讀出了二面角平面角定義的合理性及唯一性,本節(jié)課的目標達到。(3)如何求二面角的大小。就是求出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通過閱讀,讓學生體會到我自己能看懂教材,我自己能發(fā)現問題,我自己能運用教材上的知識解決問題,我自己能對知識進行整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學生自學數學。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教材(或相關的數學材料),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總結要點(知識要點,解題技能要點,數學思想方法要點等),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進而寫成數學小論文。實踐表明,一個人成就的大小,最明顯的差異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進取心,是否有毅力,有不屈不撓,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和品格。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堅信我能克服任何困難,樹立我能學好數學的良好思想,使他們要求自己閱讀,自主學習。
2 積極進取,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解決數學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對題目的閱讀理解,閱讀理解的準確、深刻與否直接影響著解題的成敗,這樣的實例不勝枚舉。平時我要求學生不要怕花時間,把題目多讀幾遍,理解準確之后再下筆做題。特別是實際應用題更應這樣。新教材非常重視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用水清洗一堆蔬菜上殘留的農藥,對用一定量的水清洗一次的效果作如下假定:用一個單位量的水可以洗掉蔬菜上殘留農藥量的,用水越多洗掉的農藥量也多,但還有農藥殘留在蔬菜上。設用單位量的水清洗一次以后,蔬菜上殘留的農藥量與本次清洗前殘留的農藥量之比為。(1)試規(guī)定的值,并解釋其實際意義。(2)試根據假定寫出函數應滿足的條件和具有的性質。
學生解答的結果,出現了好多閱讀理解上的錯誤,導致解題的失敗。第(1)問的誤解有:,表示沒有用水沖洗,蔬菜上殘留農藥量為1。這種理解混淆了比值與比中的量;,表示蔬菜上殘留農藥量與原有農藥量一樣多。這種解釋表達不完整,缺少條件。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表示沒有用水沖洗,蔬菜上殘留農藥量與原有農藥量一樣多。第(2)問的誤解有:設原有農藥為單位,用一個單位水洗掉農藥量,用個單位水洗掉農藥量。,,當0≤時,為減函數;因為用一個單位的水可洗掉蔬菜上的殘留農藥量的,所以,第1次清洗后殘留農藥量為,第2次清洗后殘留農藥量為,…,,
當0≤時,為減函數?!?。這兩種理解結論雖然正確,但推理是錯誤的。正確理解為:因為沒有用水洗,蔬菜上的農藥量將保持原樣,所以;因為用1個單位的水可洗掉蔬菜上殘留農藥量的,所以;因為用水越多洗掉農藥量越多,所以在上為減函數,且≤1。
讓我們耕耘在教學第一線的同仁們身體力行,確實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為學生的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吳子梅.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8,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