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泓萱
摘 要:“七三三”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注重創(chuàng)建適合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賦予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本文對我校實施“七三三”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所采用的分組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對分組教學的意義、學習小組劃分、評分方法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七三三”教學模式 分組教學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082-02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1]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但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梢?,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與我校全面推行“七三三”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理念不謀而合?!捌呷苯虒W模式的具體含義是:“七”指“七環(huán)節(jié)”,即情境導入、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團隊互助、全班展示、達標檢測、延伸遷移;“三”指“三載體”,即學案、多媒體、學習團隊;另一個“三”指“三種學習方式”,即自主、合作、交流?!捌呷苯虒W模式在教學中注重創(chuàng)建適合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賦予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重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它特別強調(diào)教學動態(tài)因素(教師、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以及協(xié)作和分享。
為了更好地實施“七三三”教學模式,本人對班級實施分組教學。分組教學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班級里的學生科學地分成人數(shù)大約均等的若干個小組,以小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的教學模式。通過科學合理的分組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實現(xiàn)小組內(nèi)的合作學習。分組教學以“學案、多媒體、學習團隊”為載體,以“自主、合作、交流”為總線,在教學活動中實施“自主學習、團隊互助、全班展示、達標檢測”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參與教與學雙邊活動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潛在能力,讓每一個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1 分組教學的實踐
分組教學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和互幫互學的形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小組成員合作探究,互幫互學的精神。要想科學合理地實施分組教學,就必須要解決諸如小組人員的數(shù)量,小組人員的組成,小組組長的選定,小組內(nèi)及各小組間獎懲機制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1.1 小組成員的劃分
小組成員的劃分主要包括小組內(nèi)成員數(shù)量的劃分、各小組成員的組成及小組組長的選定等問題,這對于分組教學來說非常關鍵。小組成員數(shù)量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如果各小組劃分的人數(shù)過多,則小組內(nèi)的所有成員并非都能夠充分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影響了小組成員的參與度;相反,如果各小組劃分的人數(shù)過少,小組個數(shù)就會很多,不僅不方便老師進行管理,而且小組內(nèi)成員所承擔的任務較重,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學習目標,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本班的小組一般采用5~7人為一組實施小組管理。
小組成員的組成是另一個影響課堂教學的關鍵因素。分組應遵循“組間平衡、組內(nèi)存異、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2],即教師應按照學生的自覺學習的能力、組織能力、性格特點和對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等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也能使得老師能夠有效地組織起課堂教學,為全班各小組間構建了相對公平的學習環(huán)境。結合本班的實際教學情況,本人在班級中采用如下分組方法:小組成員中至少有1~2人是成績較突出、紀律性較強的學生。1~2人是學習成績中等、能基本遵守紀律的學生。2~3人是學習稍有困難的不太遵守紀律的學生。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衡地分布在各個小組中,使得小組成員在本小組的各種活動中充當不同的角色,相互學習、相互監(jiān)督,共同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在根據(jù)以上的方法進行分組的同時,兼顧各個學生之間的性格差異,盡量使外向與內(nèi)向的學生均衡的分布在各個小組中。
1.2 小組成員各盡其責,全員管理小組
在小組中一定要有能夠起到組織、管理作用的核心成員,即小組長。選任小組長應注意小組長的基本素質和產(chǎn)生方式兩方面的問題。小組長應當是本班或某學科的學習骨干或積極分子,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的學生。小組長可以由教師在公布組長選任的基本條件后進行學生自薦、推薦、教師指定等方式產(chǎn)生。組內(nèi)要設立多個常規(guī)管理崗位,使每個學生在組內(nèi)都承擔相應的管理角色,如作業(yè)收發(fā)組長、衛(wèi)生組長、紀律組長、課堂情況記錄員等。這樣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夠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和管理的能力。
1.3 客觀公正地評價小組活動情況
在分組教學中,能否對分組教學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價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評價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評價方式要具有全面性、客觀性和靈活性等特點。在評價的過程中,需要將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結合起來,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起來,積極開展小組內(nèi)或小組間的自我評價,實現(xiàn)對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態(tài)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和學習結果等進行恰如其分地評價,通過有效的獎懲來提高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根據(jù)平時上課紀律、回答問題情況、完成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達標檢測等情況分別由小組內(nèi)各管理員進行相應的加減分。每周五下午班會由小組長負責匯總本小組得分,班主任根據(jù)各組實際情況進行總結。班主任在本月末根據(jù)本月各小組表現(xiàn),對“優(yōu)秀小組、先進個人、優(yōu)秀小組長、進步小組”等進行獎勵。
2 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學生之間的能力差距比較大。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強、學習態(tài)度積極,在課堂討論、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在小組中往往處于主導地位,致使能力稍差或性格較為內(nèi)向的學生無法全面的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因此,針對能力強的同學,進行正確的引導,除了保持其學習積極性之外,還要努力讓他們能夠靜下心來多聽聽別人的見解、養(yǎng)成團隊合作、互學互助的意識;針對能力相對較差的同學,代課老師及小組成員需共同幫助其提高個人能力,鼓勵他們多發(fā)言,多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2)由于學生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畢竟有限且各小組成員性格迥異,并且評分機制有時也難以完全做到公平、公正。這就導致小組內(nèi)成員及各小組之間極易產(chǎn)生矛盾,進而影響到班級的管理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班主任老師應時刻留心觀察小組成員間及各小組間的關系,對于出現(xiàn)的矛盾應當及時進行疏導和解決。另外,在分組的過程中,也可以把實力相當?shù)耐瑢W歸為一類,組長和組員進行雙向選擇。
3 結語
“七三三”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生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轉變成了一個主動的學習者和思考者。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分組教學的方式始終讓學生主動參與,成為學習的主人。分組教學模式效果的好壞在于是否采用了科學合理的分組模式及管理方法。在分組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應當對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加以總結,并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為“七三三”教學模式下分組教學方法的探索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 馮娜,韓倩.任務型教學和學生分組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討[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27(1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