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
摘 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yīng)該怎樣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由恐懼作文而變成喜歡作文呢?主要從三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關(guān)鍵詞:小學;作文教學;三樂
小學階段,作文是很多學生的苦惱。尤其是剛上三年級,學生開始由簡單地寫段到完整地寫文,總是拿起筆而內(nèi)心一片茫然,因此,恐懼和厭煩心里油然而生。筆者認為一節(jié)作文課應(yīng)該以“樂”貫穿,以“樂”為推動。下面談?wù)勅皹贰苯虒W。
一、樂于“變魔術(shù)”“建高樓”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老師總是先告訴學生要寫作文,這無疑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如果我們能撇開作文進行靈活或者藝術(shù)的談話,把學生帶入美好的氛圍和趣味中,那么效果會截然不同。比如三年級的第一節(jié)課,可以這樣進行:首先拿出一堆積木,讓學生搭成各種不同的形狀,然后由此引入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也可以像搭積木一樣,把一些詞句段組合在一起成為一篇很美的文章,而且它比搭積木有意思多了?!边@時,學生的眼里都發(fā)出好奇的光芒,仿佛在問:“老師,真的嗎?”于是老師以班上某生為例,即興口述一篇作文,作文中既有對該生外貌的描寫,又有對該生動作、語言、行為的細節(jié)描寫,這樣學生不僅聽得津津有味,而且一個個眼里都發(fā)出興奮激動的光芒。這時學生作文的激情已被點燃,正蠢蠢欲動地想小試牛刀。同樣在其他的作文課上,老師可以即興“變”設(shè)情境,并即興口述一段或者一篇文字,讓學生深感“變魔術(shù)”是多么的有趣,“建高樓”是多么的神奇。
二、樂于欣賞“魔術(shù)”,獎勵“高樓”
點燃學生眼里的火光,需要在三年級每一次作文課上實施,只是方式各有不同,筆者認為賞析是辦法之一。教師用欣賞的語氣、飽滿的情感把這些好文字通讀一遍,然后再進行細細的賞析,并說明好在哪里,是流暢生動、富于美感韻律,是如詩如畫、引人如勝,還是深刻細膩、感人肺腑?等等,都需要給學生講明。這樣既令學生聽之陶醉,更會激發(fā)學生巨大的作文興趣和動力。
其次是獎勵。一個作文寫得好的學生需要及時享受成功的喜悅,一個整篇作文并沒有寫好但其中有一段或者一句寫得好的同學同樣需要享受其中的喜悅。教師在批改中的溢美之辭固然能催發(fā)學生的笑容,但在課堂上、在全班同學面前的獎勵更能給予學生信心、動力和幸福。獎勵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來自教師的,并非一定要是物質(zhì)的,如:可以是一個親切的撫摸或者擁抱、一次甜蜜的合影或者耳邊說的悄悄話……也可以是來自學生的,如一個千紙鶴、一個小王冠、一些留言等,都可以讓成功者的眼里透出燦爛。
三、樂于積累“魔術(shù)”,綜合“高樓”
從第一篇作文開始,老師就引導學生將草稿和定稿都集中在同樣的本子上,這樣一路積累,到期末,學生的作文能力已有一定提升,作文心智也上升到一定高度,再讓他們回頭看自己的“魔術(shù)”所造就的“高樓”,學生會有許多發(fā)現(xiàn)和感悟,更會有很多向往和憧憬。這樣的過程同樣可以推及一年、兩年甚至到最后的畢業(yè)時光,那時學生的積累已相當豐厚,他們看著自己一路走來一路變化,就像看著自己從學步到會走會跑,他們看到自己從弱小到一點點健壯,他們會覺得意義非凡、樂趣無窮。
總之,“樂育英才”,學生一旦嘗到作文的甜頭,就會主動要求寫作文,或者一聽說寫作文就摩拳擦掌,那個時候他們眼里的火光分外感人,教師的激情亦會倍增。
(作者單位 湖北省黃岡市黃梅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