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安
摘 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獨特的心里和認知規(guī)律合理地安排教學,充分利用學校的多種教學教具,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作用,沒有教師的指導,小學生很容易走向不正確的道路,因此,學生的學離不開教師的教,這就需要教師從多個角度綜合考慮如何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開始時就應該設計一個富有情趣的開頭,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小學生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地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步伐進入整個教學過程。如,在講分數的性質時,可以這樣引入:在《西游記》中,有一次,悟空為解唐僧師徒的饑渴而去找吃的,當他抱著一個大西瓜回來時,八戒口水都流出來了,立刻直奔過去,悟空攔著他說:“八戒,你是想吃這個西瓜的1/2、2/4還是3/6呢?”八戒撓著頭思考,突然大聲說:“我要吃3/6的西瓜,因為,分子分母都大就會吃得多”,這時,師傅和悟空都笑了。這個故事講完后,學生一臉迷茫,但又充滿好奇,想知道悟空說的是什么意思,這時教師就可以順著學生的疑問指引他們進入知識的探索環(huán)節(jié)。
二、制造懸念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制造懸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小學生的好奇心是最強烈的,他們的想象力既大膽又奇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提出問題,制造懸念,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如:在“年、月、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小王今年9歲,小王的媽媽從出生到今年只過了7個生日,猜猜小王的媽媽今年多少歲?”學生聽后疑惑不解,議論紛紛,這時幫助學生解答,會讓他們記憶更加深刻。
三、運用直觀教學手段
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具體化狀態(tài),因此,形象、生動的事物會更吸引他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利用一些直觀教具來幫助小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內容,同時,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多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從而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動手實踐、交流合作
讓學生動手實踐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的源泉,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激發(fā)興趣,會讓他們更有效地去運用所學的知識。合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同時可以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提供更多的實踐和交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知識的探索中來,在興趣的指引下讓他們學好數學、熱愛數學。
(作者單位 四川省鹽源縣白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