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川卉
摘 要:傳統(tǒng)考試式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究竟孰優(yōu)孰劣,怎樣更科學有效地評價是本文闡述的重點。本文從理論到實踐,通過大量的職業(yè)溝通教學實踐活動總結歸納出獨特的評估方法,對現(xiàn)有的評估方法加以分析,旨在尋求更加有效,更加科學合理的多元評價體系。
關鍵詞:評估體系 終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 即時評價 多元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070-01
教育教學評估是高校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估體系對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至關重要。它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試驗新舉措、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jù),又是學生適時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參考,更是學校對個體教師實施評估的重要資料??梢哉f,有什么樣的評估方法就會有什么樣實施操作方法和過程。
1 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特點
傳統(tǒng)評估方式是以終結式考試為主要手段,通過一個期中、期末考試成績?yōu)閷W生評分,期中占多少,期末占多少,平時占多少,而多數(shù)情況落到具體分數(shù)時,平時成績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十。期末占大部分分值。
大學的考試更是多以最終的卷面成績作為學業(yè)檔案的成績被填入檔案。
這種評估評價體系有以下幾個特點:(1)就總成績而言,最終卷面成績是主要參考數(shù)據(jù)。(2)卷面考試更多涉及必背的知識較多,大多是在考查學生記憶的水平程度。(3)考前輔導很重要,大多數(shù)考題老師會點到說到,以便學生有針對性的復習。(4)單純的閉卷考試不能全面科學準確地評價學生學習、參與、及運用能力等體現(xiàn)本學科特點的綜合能力。
這種評價方式的結果是形成了一種導向:卷面成績很重要,上不上課沒關系。甚至出現(xiàn)學生平時不上課,考試前為考試做準備,做小條,打小抄,了解監(jiān)考老師等情況。
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大量艱辛學習過程的表現(xiàn)與參與度,不易激發(fā)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與動力。
這種評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壓制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個體創(chuàng)造性。因此,不能全面客觀科學準確地評價學生的階段性學習、參與、及運用知識的能力。
2 形成性評價方式的特點
形成性評價方式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課前準備、課堂參與度、運用知識的能力表現(xiàn)、學習計劃的實施過程以及課外公益活動的參與實踐活動等方面的考評。
這種評估更側重于教學實施過程的綜合評價。
形成性評價方式的特征大概有以下幾點:(1)成績來源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實踐表現(xiàn)的即時評價。(2)評價具有時段性,不會出現(xiàn)一輸全輸?shù)那樾?,給學生提供自我調整的空間。(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我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4)能較為全面地記錄學生成長發(fā)展進步的過程,并相應作出客觀準確的時段性評估。
課堂評價實驗案例
案例一:采用終結式考試評價方案。
實驗對象:數(shù)據(jù)通訊專業(yè)一年級學生(42人)。
課程:大學國文。
課程課時數(shù):32課時。
課程內容:五個單元(30篇課文)五次作文。
考勤:缺勤占30%以上(每節(jié)必查考勤)。
授課方式:講授討論當堂作業(yè)練習。
考試方式:閉卷(全部參與)。
考試成績:55%的學生達到及格成績,優(yōu)秀率3%。
案例二:使用過程性評價方案。
實驗對象:建筑工程專業(yè)一年級學生(48人)。
課程:職業(yè)溝通教程。
課程課時數(shù):32課時。
課程內容:五個單元一個模塊五次口語實訓兩次筆頭實訓。
考勤:全勤率在90%以上(每節(jié)課必查)。
授課方式:實訓講授討論演練。
考試方式:(實訓成績+課堂參與次數(shù)+考勤率=總分)考察在平時。
考試成績:38%以上獲得優(yōu)秀,40%獲得良好,22%獲得及格,及格率100%。
3 關于案例的比照啟示
評價專家斯塔弗爾比姆認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彼J為評價是為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過程。評價首先是一種價值判斷,其次是一種信息實踐調查過程,在調查中改進個體行為提高整體素質。要做到全面科學有效準確評價,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原則的有機結合。
參與性原則是評價中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只有通過參與體驗才能進入評價體系之中。出勤和實訓參與是評價的前提和基礎。
發(fā)展性原則是指通過老師階段性實訓,達到促進學生隱形良性發(fā)展的最終結果。發(fā)展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發(fā)展不是短期暫時的,而是長期可持續(xù)的。
評價項目的多元化原則是使評價更趨科學嚴謹?shù)谋貍湓瓌t。其中可以包括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例如,評價內容包括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社會價值觀人生觀等等。
激勵性原則是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進而能鍥而不舍的堅持實現(xiàn)目標的一種催化效果原則。需要教師多用鼓勵性語言,肯定學生的進步和變化。不用或少用慎用否定性語言,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實踐。
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即時評價與日常評價相結合,階段性評價與整體評價相結合,課上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效果會更好。
4 形成性評價教學改革的效果
職業(yè)溝通教學中形成性評價實驗經過近三年的開展與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實習實訓課上能夠認真的參與實踐,通過連貫性較強的實際操作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參加全國職業(yè)核心能力等級考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更加鼓舞了學生的信心。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職業(yè)生活打下較好基礎。
經過近幾年的摸索實踐,職業(yè)溝通教學評價方式多樣化的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提高學生進入社會的競爭能力作出了一些貢獻,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不斷改進,適應社會需要,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袁金華.袁金華課堂教學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2] 許湘岳,吳強,主編.自我管理教程[M].人民出版社,2011.
[3] 許湘岳,吳強,主編.職業(yè)溝通教程[M].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