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青 楊建
【摘要】近年國際糧價不再主要由供給和需求決定,而更多由金融和能源因素決定。本文將糧食政府價與供給、需求和金融因素、能源因素進行單位根檢驗、協(xié)整檢驗和格蘭杰因果檢驗,發(fā)現(xiàn)對于糧食政府價,我國糧食的“能源化”和“金融化”屬性不明顯;玉米糧食政府價這兩個屬性明顯,大豆的“金融化”屬性比較明顯,“能源化”屬性不明顯,大米和小麥的“能源化”和“金融化”屬性都不明顯。
【關鍵詞】糧食政府價;金融化;能源化
1.引言
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迅猛發(fā)展,糧食市場與貨幣、外匯、期貨、衍生品市場的聯(lián)動成為復合的金融體系,形成了糧食“金融化”趨勢。糧食從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從商品屬性向商品和金融雙重屬性并重的轉換,糧價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供求而是由資本和貨幣決定。
糧食金融化引起糧食產(chǎn)品價格的波動,導致通貨膨脹的發(fā)生,影響了一國經(jīng)濟的正常運行,因此本文先從理論上對我國糧食金融化現(xiàn)象進行研究,之后利用相關數(shù)據(jù)實證研究我國糧食金融化程度,這對我國政府應對糧食產(chǎn)品價格波動從而推動“三農(nóng)”更好地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2.文獻綜述
關于糧食金融化發(fā)生的原因,李東衛(wèi)、樊琦等總結以下幾方面:流動性過剩是當前推高糧價的重要因素,發(fā)達國家主導了農(nóng)產(chǎn)品交易市場,金融投機是推高糧價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市場衍生品的長足發(fā)展,生物能源開發(fā)加劇了糧食金融化趨勢。
周寂沫認為糧食價格的變動不是由糧食本身的供求而是由金融資本的流動來決定,這就是所謂的糧食貿(mào)易“金融化”。李媛亞認為糧食產(chǎn)業(yè)發(fā)展更多地借助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進行資金融通、風險管理和資本運作,而金融體系通過利率、匯率、商品價格的變化越來越多地對糧食產(chǎn)業(yè)鏈中的生產(chǎn)、加工、流通、儲備和并購重組產(chǎn)生影響。
Piesse和Timmer認為國際糧價在1972-1974、1983-1985和2007-2008達到峰值,并從供求角度出發(fā)指出不同階段糧食價格的波動程度存在差異。Mitchell和Serra認為原油價格以及生物能源需求是導致國際糧價波動的主要原因,且能源價格與糧食價格之間存在正相關性。
高帆、龔芳分析表明:1961-1999年供給、需求和庫存對糧價波動的解釋程度為89.50%,但2000-2010年金融和能源成為影響糧價波動的主要方面。
3.我國糧食政府價的“能源化”和“金融化”屬性的實證研究
本文以糧食生產(chǎn)價格指數(shù)作為政府價的衡量指標。選取1978-2011年的年度價格作為政府價樣本,以人均糧食生產(chǎn)量、消費量、世界銀行能源現(xiàn)貨價格、廣義貨幣供應量、物價總指數(shù)和凈出口量分別作為供給、需求、能源和金融因素指標。為了剔除差異性,除了凈出口量之外,所有指標都進行指數(shù)化處理,構建含自相關項的對數(shù)線性模型:
其中,price、supply、demand、energy和monetary分別代表糧食政府價、糧食產(chǎn)量、消費需求量、能源價格以及金融因素。
首先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表明變量二階單整,協(xié)整檢驗表明變量之間存在協(xié)整關系,滯后階數(shù)為2階。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得出供給是導致糧食政府價變動的格蘭杰原因,物價總指數(shù)是導致糧食政府價變動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可能原因:近年來能源和金融因素對國際糧價影響加劇,但我國生物能源發(fā)展處于起步階段以及受國內資本流動管制等,使得這兩種因素對我國政府行為的影響降低。
以上是對糧食政府價整體而言,接下來從具體糧食品種來考察我國糧食政府價的“能源化”和“金融化”屬性。對小麥、玉米、大豆和大米分別進行單位根檢驗、協(xié)整檢驗,發(fā)現(xiàn)玉米一階單整,滯后一階;小麥二階單整,滯后0階;大米一階單整,滯后0階;大豆一階單整,滯后2階。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對于玉米,供給、需求和糧價分別互為因果關系,這點與小麥、大米和大豆存在區(qū)別,對于后者而言,傳統(tǒng)的供需已經(jīng)不能很好地解釋其糧價波動。對于四種糧食品種,CPI都是糧價的格蘭杰原因,但是能源因素和凈出口因素只是玉米糧價的格蘭杰原因,貨幣因素只是大豆糧價的格蘭杰原因??偟膩碚f,玉米糧食政府價的“金融化”和“能源化”屬性比較明顯,大豆的“金融化”屬性比較明顯,“能源化”屬性不明顯,大米和小麥這兩個糧食品種的“能源化”和“金融化”屬性都不明顯。
4.結論
對于糧食政府價整體而言,能源因素和金融因素(除了CPI)都不是糧食政府價變動的格蘭杰原因;而對于具體的糧食品種而言,玉米糧食政府價“能源化”和“金融化”屬性明顯,大豆的“金融化”屬性比較明顯,其“能源化”屬性不明顯,大米和小麥這兩個糧食品種的“能源化”和“金融化”屬性都不明顯。不同糧食品種的“能源化”和“金融化”各不相同。
參考文獻
[1]Adam E.Ahmed,Sawsan M.Abdelsalam.Do grain reserves necessarily contribute to prices stability and food security in Sudan?An assessment[J].Journal of the Saudi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2(11):143-148.
[2]Annastiina Silvennoinen,Susan Thorp.Financialization,crisis and commodity correlation dynamic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 Money,2013:42-65.
[3]Anna Creti,Marc Joets,Valerie Mignon.On the links between stock and commodity marketsvolatility[J].Energy Economics,2013(37):16-28.
[4]包宗順.世界糧食生產(chǎn)、貿(mào)易價格波動與中國的糧食安全應對策略[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2011(1).
[5]陳繼中,王漢政.糧食商品市場化的金融對策[J].金融理論與實踐,1993(5).
[6]樊琦,劉滿平.國際糧食金融化趨勢與我國糧食安全對策[J].宏觀經(jīng)濟管理,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