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是的,作為班主任,對學生不僅要有責任心,更要把單純的責任變?yōu)樨S富的情感,以心換心,以誠相待,尊重學生的人格,知道學生的需要,理解學生的想法,形成愛的雙向交流。具體而言,班主任應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真心與真情——觸動學生心靈
要做一個走進學生心靈的班主任,必須對學生真誠相待,熱情鼓勵,悉心交流,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填平學生心中的“溝壑”。
2012年,我成為初三(3)班的班主任。班里的學生小楊特別調(diào)皮。有一次,他沒交作業(yè),我叫他來辦公室,給他講作業(yè)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我說了很多,但他無動于衷。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告訴我:這個學生絕不是一般的調(diào)皮,要想對其進行有效教育,就必須對其深入了解。于是,我對他說:“我現(xiàn)在有事,你先回去好好想想,回頭我再找你談。”
后來,我對小楊進行了深入了解。我既清楚了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又了解到他喜歡踢足球。因此,我特意安排了一場足球比賽,賽后我把他找來,我沒說交作業(yè)的事情,而是贊揚他在足球場上的出色表現(xiàn)。之后,我跟他聊荷蘭足球的全攻全守,巴西的藝術(shù)足球。我發(fā)現(xiàn),聊到和足球有關(guān)的話題時他特別興奮。望著面帶笑容的小楊,我語重心長地說:“你的足球踢得這么出色,學習也不會差。一定要相信自己,別人能做好的,你也一定能做好,好好努力,老師相信你!”他沉思了一會兒,說:“老師,我知道該怎么做了?!?/p>
以后的日子,小楊變了:對同學和氣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了,作業(yè)能按時交了,掃除中積極肯干了,學習成績提高了。面對不斷進步的小楊,我微笑著點頭以示鼓勵。這就是心的溝通,情的交融。
是的,對格外調(diào)皮的學生,班主任一定要主動關(guān)心他們的喜怒哀樂,與他們平等相待,喚醒他們自我教育的意識,讓心靈與心靈對話,最終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寬容與關(guān)愛——深入學生內(nèi)心
有段時間,學生小文上課經(jīng)常心不在焉,無精打采,她的周記里也流露出某種朦朧的情感。作為班主任,對小文這樣自尊心強、個性獨特的女生,應采取恰當?shù)臏贤ǚ椒?,深入了解其?nèi)心。
于是,我把小文叫到一間沒人的會議室。在那里,沒有老師與學生之分,只有朋友間的傾心交流;沒有責備和鄙視,只有寬容與關(guān)愛。我對她說:“現(xiàn)在我不是你的班主任,你可以把我當作你的朋友。今天我想聽聽你對這件事的心里話,走出這扇門我就當沒聽過,但是你的話必須發(fā)自你的內(nèi)心……”沉默片刻后,小文終于說出了內(nèi)心的想法。其間,我只是靜靜聆聽,并不時用真誠的眼神回應與鼓勵她。然后,我很坦誠地告訴小文:“男女同學之間的所謂‘喜歡,其實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相互的欽佩、仰慕,是對別人優(yōu)點的一種認可,這是正常的,也是一種友誼的開始。十幾年后的今天,我希望你倆仍是相互學習的好伙伴。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友誼。這一點老師希望你能認識清楚……”講完這些話后,望著小文閃爍的眼眸和放松的神情,我想她已經(jīng)明白了我的意思。
兩周后,小文主動來找我。她表示:現(xiàn)在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因為自己還沒有真正成熟起來;感情不能一廂情愿,要把感情丟掉一部分,珍藏一部分。我為她的成長而感到高興。
確實,對學生寬容,給學生一個臺階下,就是給學生認識自己、改正錯誤的機會,學生會從老師的寬容中感到關(guān)愛,進而下意識地反省。當然,對學生寬容的前提是:洞察學生的動態(tài),掌握教育的主動性,這是在學生可以接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積極的教育措施,既可令師生關(guān)系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又能使學生在輕松中感受教育的藝術(shù)。
三、賞識與激勵——綻放學生心靈
班主任不僅要欣賞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zhì),更要理解學生的缺點和失誤。為此,班主任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賞識和鼓勵學生,不僅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更能促進學生的有益發(fā)展。
當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性格不同,脾氣不同,需求不同。因此,班主任的賞識與激勵要具有針對性。據(jù)此,班主任應成為激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的“促進者”,關(guān)注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的“欣賞者”,力求在平凡中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把握學生的常態(tài)內(nèi)力,使其揚長避短。此外,在學生成功時,班主任應贊揚其優(yōu)點,以促進其個性特色的形成;當學生出現(xiàn)失誤、遭遇挫折時,班主任要幫其尋找有利的因素,以增強其自信,挖掘其潛力。
確實,賞識和激勵是師生精神交融的橋梁,班主任只有賞識和激勵學生,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在班集體這一方沃土上培養(yǎng)出更多美麗的花朵。
從教近十年,我和學生一起成長,為了心心相映的真教育,我的行囊中準備了澎湃的真心、寬容的胸襟和由衷的賞識。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qū)九龍中學南校區(qū))
(責任編輯:吳嬋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