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偉文
【摘 要】開展少兒小提琴教育,需要社會上更多的支持、幫助和了解,需要更多的宣傳和引導。隨著廣場舞臺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市少兒小提琴教育異軍突起,已成為了市里少兒器樂教育中的一匹黑馬。
【關鍵詞】廣場舞臺;少兒;小提琴教育
牌坊廣場舞臺以其場面大、觀眾多、音響設備到位、演出場次靈活、傳播輻射面廣等優(yōu)勢,成為眾多學校、幼兒園爭相演出的首選舞臺。近年來,牌坊廣場舞臺在積極組織各類學校學生參加演出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演出內(nèi)容與形式,正確引導孩子們熱愛文學藝術,積極參與文化藝術活動做出了不少努力,尤其是在提升我市小提琴、鋼琴等高雅藝術的文化氛圍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改善,小提琴這種屬于高雅藝術的樂器,也漸漸進入了千家萬戶。人們越來越注重對孩子音樂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有很多家長都把培養(yǎng)孩子學習小提琴作為一個首選項目,認為這是開發(fā)孩子們的智力和素質(zhì)培養(yǎng)的理想途徑之一。小提琴聲音十分完美,它的音色柔美、音域?qū)拸V,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感染力。但由于小提琴演奏存在著發(fā)聲遠不及其他樂器音色響亮等因素,令到很多家長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感受不到預期的效果,從而對孩子學習小提琴產(chǎn)生了動搖。幸好,在眾多的演出舞臺中,我市牌坊廣場舞臺的演出活動,給少兒小提琴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讓眾多的家長確確實實地感受到自己的孩子同樣能用小小的小提琴奏響生活中的最強音。
一、從牌坊廣場舞臺開臺之初,參加演出的隊伍和演出形式眾多,以小提琴演奏參演的卻很少。這是由于在學習小提琴當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迫于家長的要求而學的。真正去學習小提琴的孩子不多。還有個原因就是,正式開班授課的培訓點也不多,能帶孩子們站到舞臺上表演的就少之又少。出現(xiàn)這種狀況雖然和家長的喜好、選擇有一定的關系,但關鍵還是在于授課老師。他們對于怎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多些上臺進行演奏訓練的問題感到困惑。如果說,授課老師以為學生能參加每年“六一”節(jié)前夕、學校慶典等活動中拉拉琴,就算是給孩子演出機會,到不如說是為了應付而演出。學校充其量一年就搞一到兩次活動,而演出場地簡陋,音響設備根本達不到小提琴演奏的要求,演出效果往往令家長失望。帶著問題,我們走訪了幾個少兒小提琴培訓點,和授課老師進行溝通,通過組織參加廣場舞臺表演,幫助他們解決為學生找演出場地難和表演機會少的難題,帶領他們走出困境,讓廣舞臺這一群眾文化活動場所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使廣場舞臺成為扭轉我市少兒小提琴教育局面欠佳的最好平臺。
二、針對本市少兒小提琴教育的現(xiàn)狀,我們在開展文化活動工作中實行了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工作方法,切實解決我市的少兒小提琴教育工作由于長期缺乏一個好的環(huán)境和好的宣傳平臺的狀況。積極挖掘小提琴演奏中以小見大的優(yōu)勢,挑選一些演奏水平相對好的學員,安排他們到廣場舞臺上去參加演出,做到以點帶面,在充分保護孩子們對小提琴學習的熱情同時,又大力宣傳了我市少兒小提琴教育和兒童業(yè)余文化活動的正能量。自從牌坊廣場舞臺上有了少兒小提琴參加演出,很多家長逐步對孩子學習小提琴有了全新認識。他們徹底改變了當初為孩子選擇學那種樂器而舉棋不定的做法,堅定了讓孩子成為未來小提琴家的信心。因為,是廣場舞臺讓他們看到了孩子的演奏才華,看到了未來和希望;也使我市的少兒小提琴教育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大步前行。
三、文化的強與弱,與文化輻射力影響的大小密切相關。如少兒舞蹈表演與少兒小提琴演奏,前者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往往比后者大。要擴大少兒小提琴教育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必需通過有效的文化傳播——廣場舞臺這個文化傳播載體,加大宣傳力度,拓展少兒小提琴教育的生存空間,讓更多的家長認同,為更多人所了解和接受。在宣傳、推廣的過程中,更要注重正確的引導。小提琴是較難學的。它對學習者的要求相對較高。它要求老師在授課過程中要了解孩子們的心理特性,在學習把握好“精確的音準、嚴格的節(jié)奏、豐滿的發(fā)音”的演奏基礎上,還要找到好的、更適合于提高小提琴演奏的演出平臺,讓孩子多參加文藝演出,在演出中訓練他們的演奏能力和敏銳的聽覺。實踐證明,牌坊廣場舞臺就是我市少兒小提琴教育的最好訓練平臺。
四、肇慶市牌坊廣場舞臺,作為廣場文化特有的一個載體,在全間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早已成為了我市文化建設的一個品牌,它為我市少兒小提琴教育的繁榮發(fā)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促進作用。
幾年前,在開展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倡導下,各類的少兒藝術培訓班如雨后春筍,但在社會上享有較好聲譽的只有海韻少年合唱團。由于有很多家長對音樂藝術不了解,對孩子學習進度有點急功近利,總以為學習鋼琴才是唯一高雅的表現(xiàn),可以在人前炫耀一把。這種現(xiàn)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凸顯出不市的素質(zhì)教育方法和在開展文化活動中存在的不足。開展少兒小提琴教育,需要社會上更多的支持、幫助和了解,需要更多的宣傳和引導。隨著廣場舞臺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市少兒小提琴教育異軍突起,已成為了市里少兒器樂教育中的一匹黑馬。它從全市最初十到二十個學生,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二百多個學生。學習小提琴的熱潮直接輻射到下屬各縣市區(qū)和別的城市。目前,很多家長帶著孩子是沖著牌坊廣場舞臺而來,希望自己孩子有朝一日能站在牌坊廣場舞臺上演奏樂曲。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市少兒小提琴教育從默默無聞,到連續(xù)三年在香港獲得亞太地區(qū)少兒小提琴藝術大賽金獎,聲譽響徹海外。一路走來,印證了牌坊廣場舞臺在對我市少兒小提琴教育所產(chǎn)生的影響和起到的巨大的促進作用,其意義也是深遠的。因為,這些獲獎的孩子全部都是經(jīng)過牌坊廣場舞臺上歷練,走上領獎臺的。
多年的舞臺工作實踐,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必須把少年兒童的文化活動作為工作重點來抓,才能加強我市少年兒童的文化活動對外的交流,提高少年兒童表演能力和演奏水平,促進少年兒童的文化教育的發(fā)展力,讓更多的少兒小提琴培訓班遍布全市各社區(qū),讓牌坊廣場舞臺繼續(xù)成為我市少年兒童的文化活動的展示平臺,為建設文化大省與和諧肇慶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林雄主編.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guī)劃綱要輔導讀本[M].南方出版社.
[2]唐密.小提琴入門與提高[M].藍天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