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校一直提倡“低起點、小步子、引方法、勤反饋”的生長教學思路,所謂“小步子”生長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小步子教學使學生的知識由少到多、方法技能由低到高的自然生長。本文就高中化學學科如何實現(xiàn)“低起點、小步子”生長教學談一談做法。
關鍵詞:中學化學;“小步子”生長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9-0089-02
一、合理鋪墊,喚醒學生的認知準備
加涅、梅耶等認知心理學家都十分重視原有知識在新知識學習中的作用,因為新知識需要原有知識基礎才能被固定,對于新知識的教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分析學生掌握新知識所需的知識準備、方法準備或心向準備,然后據此設計相應的鋪墊。一般地,化學教學中常用的鋪墊形式主要有:舊知鋪墊、實例鋪墊、方法鋪墊。
1.舊知鋪墊。舊知鋪墊主要目的是激活學生頭腦中的原有知識,這種原有知識就是生長點,新知識就由此生長。例如,學習“化學計量在實驗中應用的物質的量濃度”部分,需要“溶液質量分數(shù)”等知識基礎,筆者設計了如下鋪墊:(1)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如何表示?(2)通常情況下,溶液、溶質用哪些量表示?(3)物質的量濃度與質量分數(shù)有何異同點?(4)物質的量濃度與質量分數(shù)之間有什么定量關系?舊知鋪墊為新知學習掃除了障礙,使新知識的學習變得輕松自如。
2.實例鋪墊。實例鋪墊有利于學生對抽象概念和深奧理論的理解。例如:講解“原電池工作原理”時,設計一組活動探究幫助學生對抽象概念和深奧理論的理解。(1)鋅片插入稀硫酸,插入溫度計;(2)銅片插入稀硫酸;(3)鋅片和銅片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4)鋅片和銅片之間連一個電流表;(5)鋅片和銅片分別插入硫酸鋅溶液、稀硫酸中,并用導線相接在一起,連一個電流表;(6)鋅片和銅片分別插入硫酸鋅溶液、稀硫酸中,并用導線相接在一起,連一個電流表,加一個鹽橋。學生經過這個實例點撥,豁然開朗。
3.方法鋪墊。為了讓學生習得更高層次的方法或知識往往需要一定的方法做基礎,這就是方法鋪墊。例如,關于“有機分子結構與性質”知識,教材描述有機分子,因為部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欠缺,有的同學難以很好掌握。教師用實驗,主要是分子模型搭建,增強學生由結構理解性質的空間想象力。搭建由多種小分子烷烴的分子結構,理解同分異構體概念及一般書寫方法。搭建乙烯、丙烯、丁烯分子結構,理解同分異構體的難點之一順反異構體,就順理成章,在此基礎上,其他有機物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就有了基礎,學生經過這個方法指引,同分異構體的書寫的難點就容易突破。
二、任務分解,激發(fā)學生的成就動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即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人們做任何一件事,都希望獲得成功,每當成功出現(xiàn)時就感到一種精神快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成就感”。滿足學生成功的需要,不僅會產生快樂情緒,而且會增強自信心和勝任感,會激發(fā)學生更強的成就動機。如果將學生認為困難的任務,根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分解成幾個階段來完成,將最終目標分解為幾個較易實現(xiàn)的“子目標”:子目標1、2、3……,通過“小步子”生長教學使學生在成功中邁上更高的臺階,那么對學生的激勵效應是巨大的。
三、變式訓練,促進學生的知能遷移
所謂變式就是變換概念、規(guī)律、原理的非本質特征,如問題的條件、形式、背景、內容或結論,而問題的本質特征不變。數(shù)學教育家波利亞曾說過:“好問題同某種蘑菇有些相像,它們大都成堆地生長,找到一個以后,你應當在周圍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幾個?!蓖ㄟ^變式訓練能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解決一類問題的能力。變式訓練是促進知能遷移的有效手段,中學化學教學中的變式可分為概念變式、習題教學變式、實驗變式三種。
1.概念變式。抓好概念的變式理解,是指從不同角度對概念加以變式,使概念“活化”,使學生掌握概念的本質。“電解質”的概念,它的內涵是:“凡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學生很容易在“或”和“化合物”這兩個詞的理解上出現(xiàn)偏差。教師可變換以上幾種說法讓學生判斷:金屬在熔化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所以它是電解質。單質、混合物不是電解質。酒精溶于水不導電,所以它不是電解質。Al2O3盡管溶于水不導電,因此Al2O3不是電解質。通過判斷正誤,加深對“電解質”概念的理解。
2.習題變式。3.實驗變式。實驗變式是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常用方法,可通過改變實驗條件、操作順序和實驗方法來,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例如將驗證性實驗變?yōu)樘骄啃詫嶒灐?/p>
通過上述的“小步子”變化,學生能從“變”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不變”的本質,從“不變”中掌握規(guī)律,其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從中得到生長。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美]波利亞.怎樣解題[M].涂泓,馮承天,譯.上海:上??萍冀逃霭嫔纾?007.
[3]李明亮,王后雄.變式探究學習模式在高中化學習題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9,(4).
作者簡介:狄東林,男,碩士,中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化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