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健
【摘 要】音樂欣賞課是高中的一門必修課,是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為此,本人從必修課的選材和進行方式以及組織音樂活動課,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兩方面探討音樂欣賞教學。旨在拋磚引玉,共同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中音樂 音樂欣賞教學 音樂活動課
1 引言
高中音樂欣賞課是普通高中的一門必修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受主、客觀因索的制約,高中的藝術教育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為此,上好高中音樂欣賞課,提高高中學生的音樂文化修養(yǎng)和審美意識,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素質教育,都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由于農(nóng)村中小學音樂教育還不夠完善,現(xiàn)有高中生中普遍存在音樂基礎不平衡,音樂知識基礎不同的情況,他們各自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不同和生活經(jīng)驗的不足。我們必須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形象,努力上好音樂欣賞課。
2 必修課的選材及進行方式
2.1 必修課的選材
選材是否精應當是欣賞教學成功與否之關鍵.在選材時要注意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和可接受性,同時還要考慮到體裁形式,風格的多樣性。首先,必須根據(jù)學生的音樂基礎程度,由淺入深地進行。一般說來先聲樂后器樂,先獨唱獨奏,后合唱合奏,先民族音樂,后國外音樂,先小品后較大型體裁名作,這樣的排列較為恰當。當然,這并不是刻板規(guī)定的,在教學中也可交錯進行??傊?,要視不同的列象而定,這就是可接受性。如同樣是欣賞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的內(nèi)涵較深,基礎偏差的學生不易接受,而《賽馬》和《光明行》的形象較易理解。因此,先用《賽馬》和《光明行》來過渡較適合由淺入深的原則。如部分學生因受文理不同學科的影響,同樣是欣賞聲樂曲,理科學生對節(jié)奏工整的群眾歌曲較感興趣,而文科的學生卻偏向用詩歌小散文作為歌詞的藝術歌曲。
在教學步驟上,首先要從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入手。有了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隨之產(chǎn)生,因此,開始階段給學生聽一些有標題性的模擬音響及形象鮮明的音樂,還可以借助于畫面來啟發(fā)和誘導學生的想象力,然后再講一些演唱形式,作品體裁、曲式,作曲者生平等有關知識,引之入門。
2.2 欣賞教學的過程為
①作品的名稱,作者及內(nèi)容簡介。教師的講話要簡明扼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聽的音樂上來。如欣賞李煥之的《春節(jié)序曲》時教師可以簡單的談話啟發(fā):“我們傳統(tǒng)的春節(jié)是非常熱鬧的,鑼鼓聲,爆竹聲,歌舞聲匯成一片。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欣賞由李煥之作曲的管弦樂《春節(jié)序曲》,它展現(xiàn)了一幅革命根據(jù)地人民慶祝春節(jié)時熱烈歡騰的場面”。
②熟悉作品的音樂主題。在介紹作品內(nèi)容的同時,教師可以邊講邊給學生聽作品的主題音調,以利于學生初步接觸它。為了加深印象。還可以讓學生視譜哼唱主題旋律,讓學生熟悉作品的音樂主題。如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分械膼矍橹黝},《春江花月夜》的“江樓鐘鼓”等主題音樂。
③逐段分析。對一些曲式結構較復雜的作品可逐段分析,便于學生有層次地欣賞,如奏鳴曲式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可先聽片斷井分析,為欣賞全曲作鋪墊。
④欣賞全曲。當學生對作品內(nèi)容及主題旋律有所了解之后,即可欣賞全曲,同時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激發(fā)學生邊聽邊思考,如“這曲樂曲的中間部分速度緩慢,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旋律線條的起伏與情緒表選有什么關系?”等等,聽完后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展開討論,教師根據(jù)學生議論,小結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與內(nèi)容之間的關系,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⑤ 復聽鞏固。再次完整地理解性的復聽,以利于學生鞏固獲得的知識,加強他們對音樂的記憶和進一步理解,復聽后還可以提問,要求學生講出作品的名稱。作者、演奏(唱)者的姓名,背唱音樂主題,分析樂曲結構等復習鞏固。可當堂進行,也可在以后的教學中進行。有的可以利用班級周末晚會等形式,復習鞏固某個階段學過的欣賞內(nèi)容及知識。
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是上好欣賞課的重要保證。除備好課,寫好教案外,教具的準備工作也要充分。它包括音響資料,音響設備.VCD機及輔助教具。音響資料有被欣賞的音樂作品的唱片、磁帶、小影碟、錄像帶及作品的主題音調、片斷的音響。教師要熟練地找好教學時所需要的音響資料,做好標記,以免造成上課時的忙亂。音響設備在課前一定要試用幾次,并檢查機件性能是否完好。輔助教具有圖片(掛圖)以及抄有音樂主題的小黑板等等。
欣賞教學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教師要付出艱巨的勞動,要求具備廣博的知識和較高的全面素質,因材施教,從實際出發(fā),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才能逐步提高欣賞教學的質量。
3 組織音樂活動課,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音樂活動課的主要內(nèi)容,掌握在課外活動和第二課堂活動中,它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使學生在課內(nèi)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藝術實踐的鍛煉機會,以發(fā)展他們的音樂興趣和才能,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觀念和組織工作能力,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活躍和增進他們的身心健康。
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用能力,在學校舉辦一年一度的“小歌手”賽,“班班有歌聲”歌詠比賽和元旦文藝會演。校園藝術節(jié)等活動納入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成為制度。
通過聲樂作品的課堂欣賞教學,使學生獲得了聲樂演唱技巧和技能;通過“小歌手”賽括動,啟發(fā)學生提高獨唱能力,有意識地把學生欣賞課中所吸收到的音樂知識引導到實踐中去檢驗;同時又通過講座的形式,加深學生對音樂形象的體會;分別以班、年級、學校大面積鋪開,努力營造了能使學生大面積參與的氛圍,使這些學生如魚得水,大展歌喉,在校內(nèi)重大比賽中脫穎而出。如:周小燕、王真希、鄭玉蘭、陳晶、朱元或等同學都屢屢為學校在省市爭得了榮譽,從2005年至今,曾獲省級獎項2人次,市級獎項10余次(其中周小燕同學獲廣東省中小學生卡拉OK比賽中學組二等獎和廣東省百歌頌中華歌唱大賽專業(yè)組民族唱法優(yōu)秀獎)。近幾年來,通過音樂活動課,開展各種活動,涌現(xiàn)出不少音樂尖子生,每年都為藝術學校輸送優(yōu)秀人才。
通過欣賞大型聲樂作品,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和體會多聲部合唱的感染力和藝術風格,從而獲得合唱知識的概念。在學生參與意識有進一步提高的同吐,熱情地鼓勵學生演唱多聲部歌曲。我校前幾年高中部開設了音樂欣賞課的班級參加歌詠比賽活動,全部演唱多聲部合唱曲目,是學校“班班有歌聲”比賽活動的首創(chuàng),它將我校的校園歌詠活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隨著學生音樂知識的豐富,近年來這些高中學生參加一年一度的元旦文藝會演中,涌現(xiàn)出不少自編自演的節(jié)目。如小話劇《成長的煩惱》和小話劇《可憐中國球迷心》,還有相聲、小品等,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高二(3)班的“頌祖國”的主題班會,給全校各年級班委,展示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綜合課的演出,這些也都是我校藝術教育、教學的可喜收獲。
4結論
總之,不論音樂課堂教學還是課外音樂活動,也不論是唱歌、音樂知識或欣賞教學,教師都應當努力通過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學生和吸引學生,在此基礎上,教師如再能用演出或其他方法逐步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啟發(fā)他們有感情地表達音樂作品的內(nèi)容和精神風貌,同時不斷地擴展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那就能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使它沿著正確的軌道穩(wěn)步前進。
【參考文獻】
[1]劉詠蓮. “變遷”“覆蓋”理念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啟示[J].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1).
[2]顧曉華. 新課程標準下音樂教學的思索——《視唱練耳》課程中的節(jié)奏教學研究[J].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9(03).
[3]馬驪驪. 關于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國的實踐思考[J]. 北方音樂,2009(03).
[4]劉淑賢. 建構主義教學法對中師音樂課堂教學的啟示[J]. 北方音樂,2011(01).
[5]劉紅. “原本性”視閾下音樂教學的實踐研究[J]. 北方音樂,2011年01期.
[6]余瀾. 淺談鋼琴集體課教學[J]. 才智,2008(23).
[7]王笑禹. 淺析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音樂教育模式[J]. 才智,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