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對一些新事物都會感到新奇。因此不但要給他們以“提問題”的權利、機會和環(huán)境,更要培養(yǎng)他們“提問題”的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對于開發(fā)學生智力,發(fā)展學生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探究學習,對真正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有積極的作用。本文就此做一點探討。
一、提供適宜課堂的環(huán)境
興趣是兒童入門的先導。愛因斯坦說過:“最好的老師莫過于熱愛?!焙⒆佑辛藷釔劬陀辛藢W習的動力和持之以恒的決心,就會在活動中主動地去探索、去獲取知識。創(chuàng)設質疑情景,目的在于誘導學生積極提問,將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教學目標充分暴露于課堂,然后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討論解決問題。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和興趣,對學生要歡迎質疑,歡迎爭辯,允許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這實質上也是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問題意識具有一個積極而合理的評價,這樣不僅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還有利于問題意識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先做了這樣一個游戲:一個學生藏到講臺后面,任意舉起一只手,猜猜這是他的哪只手?筆者能馬上就猜出了學生舉的是哪只手。幾次下來,教室里“炸”開了鍋:“為什么老師一下子就猜出來?”“里面肯定藏了什么秘密?!薄拔覀兡懿荒芨鶕拇竽粗竵砼袛唷薄澳懿荒芸粗约旱氖謥砼袛唷薄瓕W生由自言自語很快過渡到“問”聲不絕。這樣的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質疑興趣,為下一步進行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開端。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用講故事、猜謎語、比賽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實物內容聯系起來,使學生產生疑問,形成懸念。也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給課堂教學增添無窮魅力。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認識”時,教師先出示利用各種不同顏色的圖形組合成的一個個漂亮的圖案,再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讓他們動起來,組成了一幅畫,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學生欣賞這幅畫的同時,讓學生說說圖中有些什么,從而使學生有深入了解的欲望:“是用什么圖形拼成的?”“我們也來做一幅吧?!边M而爭先恐后地提出了許多數學問題。
二、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能力
首先,教師應營造寬松融洽的教學氣氛。消除學生們的緊張感、焦慮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鼓起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一個共同學習者和學習伙伴的身份走進學生中間,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共同研究者,讓課堂形成一種輕松、自由、熱烈的氣氛,使學生感受的心理輕松自由,從而把自己心中的問題“傾吐”出來。同時,教師應該用信任的目光和鼓勵的話語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能提出問題是多么勇敢的行為,讓孩子質疑困難的勇氣、自信心和興趣得到增強,逐步形成敢于質疑的習慣。
課堂上,一旦學生提出了問題,無論質量如何,教師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作出合理的評價。教師要把學生的提問,特別是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視作珍貴的禮物,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和自我滿足感,從而引發(fā)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敢于大膽提問。
其次,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讓學生相信自己能提出問題。教師要經常啟發(fā)誘導他們積極探索和發(fā)表獨立見解。剛開始時,學生的提問不可能馬上提到點子上,這時不要急于求成,可讓學生從模仿、提出小的問題入手。如教學“9的乘法口訣”,編出口訣后,教師問:“口訣‘二九十八’中的18是怎么來的?”“‘三九二十七’中的27是怎么來的?”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問:“誰能像老師這樣也提一個問題考考大家?”因為可模仿,學生紛紛舉手:“‘四九三十六’中的36是怎么來的?”“‘六九五十四’中的54是怎么來的?”這樣,通過模仿提問題,使學生嘗到提問的樂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知道了課堂上提問并不是教師的“專利”,從而增大提問的膽量。
三、留下思考空間引導學會質疑
小學生數學問題的提出直接體現他們對生活中數學的思考能力。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問題的提出往往需要時間和空間,只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才能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提出開放性問題的材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筆者在教學“10”的認識時,出示了一條數軸:先讓學生從形象到抽象鞏固數的順序,在學生順利填出所空數字后,提出問題:“2的前邊是幾?”學生們作出了回答。緊接著提出了一個非常開放的問題:“你們能結合這條數軸,試著提一個問題嗎?”話音剛落,學生們的小手齊刷刷地舉了起來?!?的前面是幾?”“9的后面是幾?”……他們一個個照著樣子說了起來。這時有個學生換了一個問法:“5的前面都有誰?”這一問不要緊,那些剛剛放下的小手又舉了起來“7的后面都有誰?”“6的前面有幾個數字,后面又有幾個數字?”……看著孩子們那帶勁的樣子,耐心聆聽,并積極調動全體學生對伙伴的問題進行思考解答。
同時引導學生結合以前的知識進行提問,慢慢地孩子們的思路被打開了,“比1小的數是幾?”“比9大的數是幾?”“比4大比7小的數是幾?”“數軸上最大的數是幾?最小的數是幾?他們之間相差幾?”“從左邊數第二個數字是幾?”“從左邊數第二個數字比從右邊數第二個數字少幾?”……就這樣,學生們始終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tài),孩子們在相互啟發(fā)下,積極提取已有的知識儲備,提出問題可謂層出不窮。
總之,努力使學生在探究中善于發(fā)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教師在設計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時,需要花大力氣研究如何提出問題和提出怎樣的問題,維持學習活動的適當難度,不斷向學生指出討論中有爭議的部分,以便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志軍.發(fā)展性課程評價方法的探討.課程·教材·教法,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