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夾敘夾議,闡述了“成功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成功 多鼓勵 樹信心
有一句話,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就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其意思是:成功來得不易。只有不怕失敗,鍥而不舍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人們經(jīng)常用這話來鼓勵那些正在攀登的尚未成功者。但是,如果我們的學生總是經(jīng)歷失敗,從未嘗試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有可能喪失信心,永遠得不到成功。因此,當代有教育專家提出了“成功是成功之母”的高見,意思是用成功的體驗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從而激勵學生從成功繼續(xù)走向成功。這種事例,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隨處可見?,F(xiàn)舉幾個身邊的實例談談。
一、張秀梅——從后進生到年級佼佼者
我校六年級的一位班主任李老師告訴我:班上有一位女生,名叫張秀梅。平時很遵守紀律,學習也主動,放學后經(jīng)常留在教室里加班加點,但段考成績總不見提高,反而有所下降,數(shù)學、英語兩科,還亮起了紅燈。是個典型的學困生或后進生。但令人驚異的是:有一次語文測驗(班主任教的課),她的分數(shù)竟是全班最高的。上課前,李老師抱著測試卷向教室走去。她迎頭趕上問:“李老師,試卷改完了?發(fā)給我們嗎?”看著她急切的眼神,李老師知道她渴望成功,于是便以吊胃口的語氣反問道:“你猜猜,這次測試,我班誰的成績第一?”她看著李老師,沒有認真去猜,只是有點猶豫地回答:“難道是我不成?”李老師笑著點點頭,肯定地告訴她:“就是你!好樣的!繼續(xù)加油!”
張秀梅有了第一次成功的體驗,以后學什么都有了信心,而且干勁更大,原來那種自暴自棄的神態(tài)早就煙消云散了。李老師知道她還有潛力讓自己成為最好的,所以不斷地鼓勵她向前努力。事實果然沒有讓李老師失望。到期末考試時,她終于把英語、數(shù)學的紅燈滅下,各科成績穩(wěn)步上升,一躍成為全班成績的前十名!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到六年級下學期,她竟然躍為全年級中的前五名。
這個事例就說明了一個真理:用成功的體驗可以激勵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安東尼·羅賓在他的著作《潛能成功學》中寫著:“人的潛能猶如一座待開發(fā)的金礦,蘊藏無比,價值無比,而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座潛能金礦。但是,由于沒有進行各種潛能訓練,每個人的潛能從沒有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因此,教育永遠不會說“放棄”,教師永遠不能放棄某個學生。同樣的,適當?shù)馁p識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成功的體驗,同樣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在成功的鼓舞下繼續(xù)走向成功。
二、陳冬成——由“東亞病夫”成為百米跑冠軍
在我任教的體育班級中,有位四年級的男生,名叫陳冬成。紀律散漫,課堂上小動作不斷,丟紙團,裝鬼臉,影響老師講課,任課教師對他的表現(xiàn)都說“不”;出操集隊,慢吞吞,拖拖拉拉,總走在后面,連最基本的動作都不會做,即使做了,也不標準。特別是做保眼操的時候,他總是我行我素,搞自己的小動作。問他會不會做,他像個啞巴,不回復,不時摸摸頭;要他說說怎么做,一問三不知;要他當眾做一做,他只一味地用雙手擦擦擠擠眼睛。體育測驗或考試,各種指標都不達標。正因為如此,他的體質(zhì)比一般同學都差,經(jīng)常生病。人都說他是位“新型的東亞病夫”。
為挽救他的健康,使他的體質(zhì)不再下滑,摘下“東亞病夫”的帽子,成為一位體質(zhì)健康的學生。我對他的過去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原來的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耐心不夠,體育訓練方法簡單,要求偏高,缺乏手把手的指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動作不規(guī)范,動輒就對學生吹胡子,瞪眼睛,而這個學生,本身就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性格也內(nèi)向,所以經(jīng)常受到體育教師的訓斥。一氣之下,他就破罐破摔,干脆一樣不學,一樣不做,自暴自棄,消極地應對體育教師的訓斥。原因找到了,我對他制定相應的教育措施:先與他交朋友,用童言童趣來與他交流,拉近師生的心里距離;上體育課,先投其所好,給一個籃球他玩。只要他肯玩,不亂跑,我都當眾表揚他。再利用課余時間手把手地教他學會廣播體操中的第一個動作的第一個節(jié)拍,只要他做了,做的規(guī)范性或標準性如何,我也當眾表揚他……結果,他就在我的不斷表揚中,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逐漸學會了廣播體操、眼保健操、跳高、跳遠、百米跑、接力賽等一系列的基本要領,體質(zhì)也不斷加強,直至在一次全校性的體育運動會中,獲得了校級的百米跑冠軍……
三、瑤鄉(xiāng)隊——走上縣團體冠軍領獎臺
在宛田瑤鄉(xiāng)支教期間,為組織學生參加臨桂縣首屆中小學生羽毛球錦標賽,領導任命我為學?!翱偨叹殹钡念^銜。有道是“無官一身輕,有官夜不眠”。那段時間,我可算是費煞苦心了。學校地處窮鄉(xiāng)僻壤,別說有什么像樣的訓練場地,光看用來訓練用的那幾副球拍,就夠令人感到寒酸;要說學生的球藝基礎嘛,簡直是一窮二白,一竅不通!我不辱使命,先與體育教師嚴格篩選隊員,然后對隊員進行思想教育:諸如意義、紀律、技巧、毅力、集體榮譽、團隊精神,激發(fā)學生進發(fā)著一種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決心。然后,我們在訓練上狠下功夫。在備戰(zhàn)的那段時間里,隊員起早貪黑,使大力,流大汗,練得手腕疼痛,酸腫,又從疼痛酸腫練出一股股結實的肌肉;為提高比賽技術,我還為學生買了多個羽毛球的比賽光碟,給學生直觀地感受球技。在訓練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一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一點進步,我就對他們進行表揚,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必勝的信心。因而學生從中受到鼓舞,勁頭更大,動力更足。
為檢驗球隊的技術有多高?實力有多強?我們還采取走出去或請進來的方法,與鄉(xiāng)鎮(zhèn)兄弟中學進行互訪式的比賽。功夫不負有心人。和我們交戰(zhàn)的球隊,都敗在我們手下,學生深受鼓舞。實質(zhì)性的縣級比賽到了,我們的瑤鄉(xiāng)球隊,斗志昂揚,所向披靡,手下無敵,最后竟登上了團體冠軍的領獎臺!
教學實踐證明:只要注重發(fā)揮、調(diào)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主體性的教育都是進步成功的教育、都是有價值的教育; “成功是成功之母!”的理念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