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課文是古今中外的生活記錄與文化再現。多媒體引入語文課堂更能發(fā)揮其多姿多彩的特色。本文著重從彌補語言文字的不足、加深對文學作品意境的理解、加強閱讀對寫作的遷移、延伸、加強口語表達與應用的訓練四個方面論述了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關鍵詞】多媒體 語文教學 課堂 應用
語文學科的外延即是生活,因而生活的點滴變化也會反映在語文教學之中,在封建的農耕時代,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氛圍成就了古人吟誦詩書的學習方式。而如今科技的日新月異也在不斷提醒著語文教育不能與時代脫節(jié),而多媒體技術走進語文課堂就是時代的折射和投影。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合理運用可使教師如虎添翼,使學生更好地感知社會人生,使語文課堂煥發(fā)出炫目的光彩,可使學生在枯燥的文字之外,以另外的方式感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文化及外來文化的魅力。
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可以提高學習效果,具體生動地使學生獲得表象,加深對抽象理論的理解,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并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擴大課堂容量。因此,充分并有效地利用多媒體可彌補傳統(tǒng)教學技術手段的不足,使語文教學效果有質的飛躍,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一些做法的總結:
一、應用多媒體,彌補語言文字的不足
老子曾說,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在對紛繁的世界進行描繪時,單純的語言文字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語言文字達不到的地方,才是音樂和美術,而教材中很多對聲音、場景、人物的描繪使人缺少直觀的感受,而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不足,帶給學生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各方面的感受,相得益彰,珠聯璧合。
如學習話劇《雷雨》《哈姆萊特》時,組織學生觀看同名電影,使學生直觀感受人物臺詞的魅力,體會人物性格的各個側面,并探究演員對角色的演繹和表現方式,加深對話劇主題的認識。
又如學習《琵琶行》時,對于詩中所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及“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描繪的情形往往一頭霧水。而運用多媒體播放琵琶名曲卻科使學生豁然開朗,較好的理解詩歌主旨并可獲得文字和音樂的雙重美感。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加深對文學作品意境的理解
古詩詞鑒賞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面,且最新的選修教材中古詩歌和散文的閱讀鑒賞成為獨立的一門課程,更加重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的分量。但中國傳統(tǒng)古典詩詞比較注重意境的創(chuàng)設,妙在“欲語還休”,朦朧與含蓄是其顯著特點,而且古詩詞的寫作年代較為久遠,與現代的社會環(huán)境差異較大,因而整日習慣與手機和電腦為伍的當代中學生理解起來頗費周折。而在古詩詞教學時運用多媒體課件,給枯燥的文字配上畫面,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產生與詩人的共鳴,從而理解古詩詞中蘊含的情感與哲理。
如教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在課件中加入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zhàn)的鏡頭,可使學生真實領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壯烈,播放電視劇的片頭曲,使學生體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澎湃與激昂。
又如教學柳永《雨霖鈴》時,在課件中加入表達離別之情的傳統(tǒng)中國畫,并運用flash手段使其活動起來,形成有畫面有情節(jié)的短片。畫面上有夕陽、晚風、芳草、楊柳岸等古色古香的畫面,而衣冠高古的詩人在離別他的情人,活色生香,可使學生深入體會送別詩的意蘊,并和《再別康橋》相比,加深對其他離別詩的理解。
一些有意境的小說散文也可應用同樣的方法,如《荷花淀》《邊城》等。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加強口語表達與應用的訓練
口語表達與應用一直是語文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長期在語文教學中受到輕視。但是,口語訓練與書面語訓練是語文學科的雙翼,只有二者同等強大才可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多媒體的介入可把口語訓練和書面語訓練結合起來,并使二者互相促進。
如進行朗誦和演講訓練時,通過多媒體播放經典朗誦作品,并讓學生跟讀,仔細研究詩歌的情感起伏,以及如何處理詩歌的情感變化。然后把學得的方法運用到自己朗誦的作品上去,并錄音,比較自己的朗誦和經典朗誦的差距,反復訓練,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誦能力。
演講訓練的方法與此大同小異,只是要求學生自己寫演講稿而已。
又如進行辯論訓練時,先組織學生觀看經典的大專辯論會的辯論錄像,學習優(yōu)秀選手辯論的方法以及一些辯論技巧,然后要求學生寫辯論詞,在班級內部舉行一場小型辯論會,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辯論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加強閱讀對寫作的遷移、延伸
唐代詩人杜甫認為人生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說出了文章內容的兩種來源: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對于每天埋頭苦讀的中學生來說,行萬里路的直接體驗生活的方式雖然可取,但在直接體驗的范圍和方式上,局限性太大,因而學生認識社會的主要方式是間接體驗,而通過多媒體可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容量較大的內容,提高課堂效率,為寫作積累材料,并可開闊視野,把握時代脈搏,感受時代氣息,避免學生作文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花。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積累大量素材,寫作文時便不愁無話可說了。
如訓練寫作“相信自己,也要聽取他人意見”時,通過課件讓學生快速瀏覽相信自己而取得成功的例子,一組剛愎自用而招致惡果的例子,一組聽取別人合理建議成功的例子,一組過分相信別人而一事無成的例子,然后討論,如何處理“相信別人”和“聽取別人意見”的關系,在討論中讓觀點與觀點碰撞,最后在深思中完成作文的寫作。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給語文教學帶來了質的飛躍,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在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可以加強對傳統(tǒng)內容的理解,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活化教學過程,提升學習效果。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多媒體有時是“雪中送炭”,有時是“錦上添花”。但是,多媒體技術也是雙刃劍,不合理、無節(jié)制地濫用多媒體也會帶來對語文教學的損害,猶如畫蛇添足。因此,如何掌握度是每一個語文教師應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