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治課是門抽象的學科且比較注重德育功能,在政治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如何讓學生理解抽象理論的問題,這就要求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率。本文主要從生活背景知識的有效運用、課堂的優(yōu)質提問等方面討論這個話題。
【關鍵詞】課堂教學效率 生活背景知識 優(yōu)質提問
學習知識的過程永無止境,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終身繼續(xù)工作之中和之外學習的動力和基礎,那么這樣的教育是成功的。反過來,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學習語文、學習歷史,不能激發(fā)他們對語言、對文化的熱愛,如果學習物理化學,不能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求知欲和渴望,不能讓學生體驗探索研究的樂趣,那么無論學生背了多少名篇絕句,記住了多少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掌握了多少公式定律,這種教育也是失敗的。
政治課是門抽象的學科,雖說其中內容也是精彩紛呈,但想了解其中的奧妙也是件不容易的事,這就要求我們致力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了——將抽象的理論用形象的方法展現(xiàn)出來。建構主義認為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生根據(jù)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生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因而如何提高政治課教學的效率讓學生主動來學習政治,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成功的政治課堂教學離不開生活背景知識的有效運用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因此一堂成功的政治課必須要有精彩的“說事”,即寓理于事,以事明理。這里的“事”就是我們通常提到的教學素材。政治課教師要勝任自己的教學工作就必須積累豐富的教學素材。因為現(xiàn)在的教材是抽去了知識的生動過程和豐富生活背景的枯燥干扁的“壓縮餅干”,所以,作為引導學生體驗過程和方法的學科,生活背景知識便顯得尤為重要。因而在學科生活背景知識的選用上應該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從內容上來講,為了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效用目標,教師在選擇生活背景知識時應該充分考慮以下因素:與學科教學相關度、貼近學生生活且容易引起共鳴、社會關注度高、時代性較強、代表性較強等等,即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特點(生活經驗、思維能力等),生活背景知識本身特點等來進行選擇,
第二,從數(shù)量上來講,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講求效率。一節(jié)課的材料并不是越豐富越好,而是要盡可能用最簡單的方法去最大化、最優(yōu)化地運用教學材料。為此, 教師更應該學會如何“精”選學科生活背景知識,使其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最大效應。
二、成功的政治課堂教學離不開課堂的優(yōu)質提問
好的問題是促進學習的燃料。而現(xiàn)在一些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中,也出現(xiàn)了點問題——提問過多的處于低認知水平,缺乏目的性和針對性等,使提問流于形式,缺乏實效性。所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要讓學生真正完成一些問題的思考,就必須使問題“質優(yōu)而又量精”。一個優(yōu)質的問題應該有明確的目標指向,能有效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課堂的參與程度,并且最終能帶來期望中的學習結果。因此,我們應從以下兩方面來選擇。
1. 內容關注點的選擇:根據(jù)《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教師在選擇內容關注點時,既要立足于學科知識,完成教學目標,又要注重與學生的需要,學生元認知的水平以及社會生活相結合。第一,確定學科內教學內容的優(yōu)先順序。教師在課堂上涉及的教學內容有三部分,其一是學生需要熟悉的知識:來自教學資料、社會生活或教師經驗中有助于學生了解知識的一些輔助性知識;其二是課程內容:學生應該了解和掌握的內容;其三是核心內容:濃縮某個課程或單元的核心內容,是我們希望學生們在遺忘了大量細節(jié)后還能保留的重要內容。教師在選擇時,應考慮到:選擇一個值得討論的核心觀點既保證該內容與學生考試標準相關又要和學生需求、興趣相吻合。第二,確定學科外的內容選擇。教師在內容選擇上除了要關注學科內的知識外,還應該關注學生個體知識和社會生活知識或現(xiàn)象。而在這些問題中,學科知識、個體經驗與社會生活的有機結合部分應該是最有力或最“密集”的問題。它既能符合學科教學的要求,又能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2. 多種認知水平的互動:根據(jù)建構主義的理論,當學生在對信息進行積極處理時,他們會對信息進行組織以便于理解,同時還會將之與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聯(lián)系起來,這樣會使新信息更容易地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從而更有助于學生對新信息的保存。而死記硬背只是要求學生不斷地一層一層增加新知識卻增加了記憶的難度。為了幫學生更好地記憶和提高對知識的轉換和運用能力,教師在問題設計中就必須充分考慮到各種認知水平的互動。
可目前,課堂上的提問更多地是用來考查對知識的記憶程度,卻很少真正提供讓學生對知識做出個體化的解釋和轉換運用的機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在問題設計中應盡可能將問題的認知水平適當提高,使學生在較高的認知水平活動中完成記憶任務:如價格變化對人們生活有何影響?——請談談空調、豬肉、大米價格變化對你家生活有什么影響(由記憶到分析)?又如:生活中投資理財?shù)那烙心男??——請你為家庭制定一份合理的理財計劃(由記憶到?chuàng)造)。
當然,除了上述內容,一節(jié)成功的政治課堂教學還需要教師在課堂的有效引導、學生的交流協(xié)作和教學工具運用等,這里由于篇幅問題就不一一展開??傊?,課堂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對學生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掌握新的知識經驗。教學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xiàn)象的理解,傾聽他們時下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jù),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解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一節(jié)政治課的教學意義,提高其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