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初中學習數(shù)學時,學生要一定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先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可以從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延伸到探索問題、解析問題到最后的問題評估三個方面。 它的基本涵義可分為三個基本要點,即:找出該問題的可實施意見或方案、實行解決問題的意見或方案以及修正解決問題的方案。所謂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或方案,就是指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問題,都能立刻解析清楚問題的主要特點,并且很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對策。修正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指在解決問題的方案具體實行之后,要運用有效的方法追蹤檢查問題是否真正得到解決,并對問題解決的方法適時做出匯總與整改。
一、建立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自知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清晰地明白自己的知曉過程與能力,以便在教學中讓學生從自己內需中發(fā)展出問題,去探求問題所在。讓學習中的問題成為學生自己的問題,加大學生主動性。
1.在新舊知識的交替時,提倡學生主動思考
價值含量比較高的材料中,一定孕育著學習新知識所必要的舊知識。所以,在一般的情況下,應讓學生在完成任務后思考一下:自己是使用什么方法解決的?別的方法可行嗎?為什么用這個方法才能解決問題等,最后討論。如此就會使學生在思考、討論、實踐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做到哪些方面,不足又在哪些方面,為將來學習新知識做好十足的把握。
2.在尋求規(guī)律時,指引學生時刻反思
尋求規(guī)律這個階段是新知識的集中表現(xiàn)。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時刻思考,時刻進行反思數(shù)學的能力。所說的反思也就指的是通過評判、推理、總結、想象式思維活動,使新知識在學生腦中更加完美、飽滿和系統(tǒng)化。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孩子的智慧永遠在他的手指尖上。”從此話中可以得出多用手實踐,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從而讓學生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多動手,身臨其境,這樣來增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積極性,更能使課堂氣氛活躍,之后可以使學生對需要掌握的知識深刻理解,與此同時學生智力也會大大開發(fā),使他們能夠積極地動腦與手[2]。充分的去思考、探究、立新,這樣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被動容器。而是作為積極主動的參加者,認知過程的探索者,學習活動的主體者。數(shù)學是乏味的、單一的。教師要是把數(shù)學知識轉化成繪聲繪色的學具操作時,學生一定非常感興趣,以此增加學習的動力,把“苦學”變?yōu)椤皹穼W”,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質。例如為幫助學生建立“三角形”的概念,我們先讓學生購買不同形狀的物品,再用手摸這些物品,多次感受后嘗試記住物品。學生對“三角形”的概念有了這樣的感性認識之后,很容易地解決“三角形”形狀的問題。再比如在學習了圓和扇形后,讓學生了解跑道等有關內容,并幫助學校計算跑道實際長度[3]。如此學生通過動腦與動手相結合的方式,學習興趣會更大,所學的知識也就在娛樂中得到了掌握與發(fā)展。
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互等的,教師不能把學生當作接收容器,而是要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充滿激情活力的人,要十分尊敬學生,鼓勵學生,相信學生。學生發(fā)問時,教師要認真傾聽,即便某個學生的問題提出有明顯錯誤但是也一定有其積極的一面,這時候就不能嘲諷學生,首先要充分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和自尊心。尤其是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怪問題,教師一定要客觀耐心地指引學生,與此同時要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平等互助的教學環(huán)境,這樣學生就會勇敢地提問以此表達真實想法。教師還要努力尋找學生提問中的黃金點并及時加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能感到提問的快樂與自尊心的尊重,從而養(yǎng)成愛提問的良好習慣[4]。
教師在設立問題情境后,要給學生一段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明白 “問題”到底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由問題到目的應掃除哪些屏障,要聯(lián)想到哪些舊知識。通過一系列的思考學生明白這些以后,才能提出問題。在等待的這段時間里,學生討論可以分組,讓學生明確提問的努力方向。等候的時間,可以根據(jù)該問題的困難容易程度以及學生對問題的熟練程度而定,提問的機會,也應平均對等地分配給學生,讓提問發(fā)生在每個學生身上。還要更大量地讓學生提問,由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可以看出學生是否真正把握了問題的特征。因為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是鍛煉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階段。學生若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則說明學生已把握了問題的真諦,反之,則要分析原因,繼續(xù)指引,直至學生能夠在總體上準確把握問題。
四、結合實際問題,鍛煉解決問題的策略
結合實際問題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策略是鍛煉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點。 最后的鍛煉目的并不是解答學生的眼前問題,而是通過學生學習具備實質性的問題,讓學生掌握解題的一般策略,成為單獨處理數(shù)學信息的人[5]。 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在學生擁有一定直接經(jīng)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們通過出聲思維、回憶反省等方法,來審視、相互交流并反思各自在解決問題時所使用的認知策略,從而重建并不斷完善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數(shù)學的靈魂與精髓是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也是數(shù)學的核心,它也是學生得到知識的手段,是聯(lián)絡各種知識的樞紐和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 學生掌握了數(shù)學靈魂與精髓才能迅速地徹底掌握知識,也能更加清晰地運用知識,更能長期地有效地實現(xiàn)知識系統(tǒng)化與新舊知識結合。
五、結語
解決學生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方法是有很多種。 教師要嘗試運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方法,全面努力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以上的四點是最基本的,它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何梅. 淺談初中數(shù)學問題解決教學[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33).
[2]殷霞. 初中生數(shù)學問題解決觀的現(xiàn)狀及其分析[J]. 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6(03).
[3]王兄. 數(shù)學問題解決研究綜述[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S2).
[4]朱德江. 新課程下“解決問題”的教學與指導策略構建(上)[J]. 小學教學(數(shù)學版),2007(08).
[5]徐速. 小學生數(shù)學問題解決中視覺空間表征的研究[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