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近日的一次默寫測試中選取三個句子,它們都出自書本,是或語言優(yōu)美,或富含哲理的語句。如果粗略地看一下這些答案,定會為學(xué)生完整的背誦而拍手叫好,但仔細核對原文,便會發(fā)現(xiàn)問題的所在。
①“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的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
②“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的燦爛?!?/p>
③“吾嘗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矣。吾嘗跂而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見矣?!?/p>
以上①句中學(xué)生將“點綴”、“開著”、“打著”這些動詞前的“地”寫成了“的”;②句中是將“映照”這一動詞后的“得”寫成了“的”;③句中首先在“終日而思”后少了“矣”字,其次是將兩個“也”寫成了“矣”,將“矣”換成了“也”。這種換字與漏字現(xiàn)象,表面看上去是學(xué)生背誦時的疏忽,書寫時的失誤,實則反映出了學(xué)生對漢語中虛詞這一詞類掌握的欠缺。
虛詞是相對于實詞而言的一類詞。過去曾以意義為標準,將意義實在的叫做實詞,意義空虛的叫做虛詞?,F(xiàn)在以功能為主要依據(jù),認為:能夠充當句子成分(當然有詞匯意義、語法意義)的是實詞,不能充當句子成分、只有語法意義的就是虛詞。虛詞再細分則可分為介詞、連詞、助詞和語氣詞。(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xiàn)代漢語》(增訂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因為虛詞不表示實在意義,且一般不做詞組和句子成分,所以很多人就想當然地認為虛詞是虛的,既然沒有實在意義,那么在句子中就是可有可無的,也不必去關(guān)注,甚至可以亂用,就像學(xué)生在用“的”、“地”、“得”時,他們就一致認為這三者可以寫成同一個“的”。我們首先要明確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雖然一般說來虛詞不表示實在意義,但那是就詞匯意義而言。就語法意義而言,虛詞不但不“虛”,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虛詞具有特殊的表意作用
虛詞雖然不能單獨來表達意思,但是在語法上,它卻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小零件,起到了實詞無法替代的作用。比如虛詞中的介詞是引出動作的對象、時間、處所、工具、原因、方式、手段、目的的詞。如“他從這里經(jīng)過”,“從”就是引出處所的介詞。助詞主要是表示成分之間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和動作時態(tài)的詞,如“我的老師”中的“的”是表示修飾關(guān)系的助詞,“跑得很快”中的“得”是表示補充關(guān)系的助詞。語氣詞是突出句子語氣意義類型的詞。通過語氣詞可以表示句子的肯定、疑問、祈使等意義。如“你去?!焙汀澳闳幔俊奔恿艘粋€語氣詞“嗎”,說話就顯得委婉了,它不似“你去”那么強硬,更多地帶了商量和疑問的語氣。
由于虛詞具有這一特殊表意作用,所以在日常的口語交際和書面寫作中表現(xiàn)得尤為重要。
1.添加虛詞,使語句增色
虛詞看似可有可無,但適當?shù)奶砑硬粌H表明了說話人的語氣、態(tài)度,更能傳達出實詞無法取代的內(nèi)涵。傳說當年洪承疇叛明投清后,有人把他恃以榮光的對聯(lián)“君恩深似海,臣節(jié)重如山”各添了一個虛詞,改成了:“君恩深似海矣,臣節(jié)重如山乎?”看似無足輕重的兩個虛詞的添加,卻巧妙地將洪承疇那“風(fēng)高節(jié)亮的忠臣”面罩徹底扯掉,還活畫出了一個“變節(jié)投敵,無恥為尤”者的嘴臉。
2.漏掉虛詞,造成語意改變
一個虛詞的存在與否往往會決定表意上的準確性。如“她買的衣服不好”,如果把其中的“的”去掉,說成“她買衣服不好”,就變成說做某件事不好了。再如報紙上曾刊登過這樣一段文字:有報道還稱,教主與一名隨從未死,已攜信徒大筆金錢逃到歐洲……(《烏邪教死亡人數(shù)增至650人/教主可能攜巨款潛逃》),如果沒有標題的提示,我們極易將以上這句話理解成這樣兩句:一是教主和一名隨從未死,已攜信徒的大筆金錢出逃;二是教主和一名隨從未死,已攜信徒和大筆金錢出逃。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是因為句中缺少了必要的虛詞,從而引發(fā)了語句的多義狀況。
3.不當虛詞,引起不當搭配
如果說缺少虛詞會引發(fā)不必要的歧義,同樣的,虛詞用得不當,也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2008年4月20日的《中國青年報》上有一標題《留學(xué)生:遠離祖國的五星紅旗》。這個標題引發(fā)了人們的不同見解。有些人認為是鼓動留學(xué)生遠離祖國的五星紅旗;也有人認為是留學(xué)生就如同是遠離祖國的五星紅旗。之所以有這兩種看法,原因就在一個“的”字上,因“的”字造成了“五星紅旗”前的修飾語有了兩個,一個是“祖國”,另一個則是“遠離祖國”,所以說虛詞用得不當也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4.虛詞得當,使形象更豐滿
虛詞看似虛無,但也可“四兩撥千斤”。蘇教版必修三有《寡人之于國也》一文,其中提到梁惠王問孟子的一個問題:“寡人之于國也,可謂盡心焉耳矣。”一句中連用三個虛詞。粗略一看,三個虛詞均有“了”之意,似乎屬于虛詞的贅余用法。但細細品味后,會發(fā)現(xiàn)這三個虛詞,各自能表達梁惠王在同一問題上的三種情感。首先“焉”字表示已經(jīng)盡心盡責(zé)了,事情已經(jīng)結(jié)束,有種陳述意味;而“耳”字則是稍帶了驕傲的神態(tài),似乎言下之意,自己的功勞無人能比得了;最后一“矣”字則更多地透露出了梁惠王在辦事無效的情況下的無奈心理,一個“矣”字將他束手無策之后的虛心求教心態(tài)表露無遺。如果原文中只用一個虛詞,那表達的只有一種情感,而不能讓人通過虛詞來揣摩出人物當時的心理,所以說孟子巧妙地利用了虛詞的表意作用,讓讀者從虛詞中看到了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形象。
5.不同虛詞不可隨意替換
雖然虛詞的種類為數(shù)不多,但是不同的虛詞在同一個語句中傳達出的意思也不盡相同。如“我的老師”和“我和老師”,雖然它們都有“我”、“老師”這兩個共有的語素,但“的”是個助詞,加入后使“老師”有了修飾成分“我”,從而使“老師”得到了專屬,是指一個對象;而連詞“和”,則是在說兩個對象,“我”和“老師”猶如天平的兩端,可以互換,而語意沒有變化。再如“我把他叫來了”如果把其中的“把”換成“被”,意思就相反了??梢姴煌奶撛~起到的是不同的作用,切不可隨意替換。
二、虛詞在句子中有其專屬位置
實詞在句子中有其專屬的位置,虛詞也是。虛詞所處的位置關(guān)鍵要符合周圍的語境,否則就會造成句意的變化。特別是關(guān)聯(lián)詞,如果句子中有兩個主語,那么關(guān)聯(lián)詞應(yīng)當放在主語的前面。如“無論他怎么努力,都無法改變別人對他的看法?!边@里有兩個主語,前半句是“他”,后半句是“別人”。如果句子中只有一個主語,那么關(guān)聯(lián)詞應(yīng)當放在主語的后面,如“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shè)一個新世界。”
再如“的”、“地”、“得”三個字的位置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暗谩庇迷趧釉~、形容詞后面,表示后面是補語,如“做得很好”、“跑得很快”等。“地”用在形容詞、副詞之后,表示前面是狀語,如“努力地學(xué)”、“高興地笑”等。而“的”的用法則比較復(fù)雜,它做助詞時,一種用法是放在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的標志,如“這個區(qū)的中心小學(xué)”;再有一種用法是放在詞或詞組后邊,構(gòu)成相當于可以獨立指代事物的名詞的“的字結(jié)構(gòu)”,如“鬧過離婚的”;還有一種用法是與“什么”組合,放在表示列舉的詞語之后,表示“等等、之類”的意思,如“打架吵嘴什么的”。其次,“的”做語氣詞時,常見的用法是與“是”連用,帶有肯定或強調(diào)的語氣,“的”的后面補不出中心語,如“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
總而言之,平常不受人重視的虛詞,往往在關(guān)鍵時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它不僅具有很強的表達特定意義的功能,而且在某些句子中還有著實詞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獨特的魅力,真可謂是“小虛詞有大妙用”。
作者單位:浙江省德清縣高級中學(xué)(3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