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作文題目可以成為一種“誘因”,幫助學生打開記憶庫房的大門,激起寫作的靈感和欲望。語文教師在作文題目設計上,既不能讓學生無話可說,也不能讓學生雖然有話可說卻滿紙空話、套話、假話。因此作文的命題應該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不斷變動的社會時事,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說心里話,講真話,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周記題目緊跟生活
周記是作文練筆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在周記中記錄生活中的點滴,讓周記跟著生活走。在周記的命題設計上,要千方百計挖掘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剛剛踏入高中,滿懷激情,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于是可以將第一周的周記命名為《奔》,比起陳舊的《新學期的打算》,學生下筆要暢快多了。在軍訓前后,可以先后擬定《軍訓暢想》和《軍訓剪影三則》的命題。運動會過后,面對成功或失敗,學生心潮澎湃,可以趁機布置《那一刻,我 了》的半命題周記。在師生相處一段時間后,結合高一作文“細節(jié)描寫”的要求,將《走近××》、《目光》擬為周記題目。針對高一學生人際交往中碰到的問題,又可以將周記題目擬為《成長的煩惱》等等。在這些極富生活味的命題的啟發(fā)下,學生一下子就會產生寫作的靈感。在高二小高考期間,緊張的復習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如臨大敵般緊張不安,可以布置周記《心靈的顫動》,讓學生借此釋放自己的情緒。
總之,語文教師只要努力挖掘生活元素,每周都會有讓學生不吐不快的情感需求。當周記命題緊跟學生生活時,學生就不會無話可說,生活中最真切的情感變化必然流露于筆端,學生的文章也定會有血有肉。巴爾扎克說過,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緊跟生活的周記題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讓學生受到啟發(fā),引導他們走進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同時也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學會思考生活,在思考中感悟生活的真諦。
二、隨筆話題點擊生活
所謂教學回歸生活,指的是教學應該回到那種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狀態(tài)。要實現(xiàn)作文教學的生活化,課堂教學內容同樣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源泉。如何讓課堂所學轉化成寫作的話題?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致力于拓展“生活的廣度與深度”,使教學內容巧妙地跟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讓學生形成有效的能力遷移。
文章不是無情物,凡是經(jīng)久不衰的文學經(jīng)典都融進了作者無盡的心血,這些文章往往值得學生用心品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經(jīng)典之作的亮點,挖掘課本中的生活元素,擬定話題讓學生口頭爭論并構思隨筆。比如講授莫泊?!俄楁湣芬晃模葤伋觥榜R蒂爾德是否虛榮”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在對馬蒂爾德人物形象的傳統(tǒng)理解的抨擊中,學生興奮起來,而《馬蒂爾德之我見》的隨筆則能呈現(xiàn)學生理性思維的光輝。在學習劉亮程《今生今世的證據(jù)》時,當讀到“我真的看見過地深處的大風……我真的聽見過一只大鳥在夜晚的叫聲……我真的沿那條黑寂的村巷倉皇奔逃?背后是緊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條好腿一下一下地搗著地。我真的有過一棵自己的大榆樹?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樁……”時,筆者讓學生當堂回憶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沒想到思想的閘門一打開,學生異?;钴S:有人談到了自己下水摸魚的情景,有人談到了門口那個等待自己回家的親人的身影,還有人談到自己兒時的懊惱事,于是趁機布置了《找回童年》的隨筆。學習詩詞《虞美人》時對詞人李煜遭遇的不同理解,使得學生們爭得不可開交,在隨筆《我看李煜》中他們進一步論證了自己的觀點。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文后,“假如王熙鳳活在現(xiàn)代”的話題更是讓學生興奮不已。
要讓學生敢于說話、樂于說話,就要激起學生說話的欲望。當學生產生不吐不快的情愫時,其內心就會迸發(fā)說話的沖動,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置身于具體的生活情境,讓他們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進行傾聽、表達與交流,激發(fā)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當課堂呈現(xiàn)出一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狀態(tài)時,學生有了暢所欲言的沖動,行文時也就有了自己獨到的觀點。生活化的隨筆話題不僅可以開拓學生寫作的思路,而且可以疏通學生生活內容與寫作內容之間的轉化渠道,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
三、作文題目貼近生活
作文命題的好壞往往影響著學生寫作的情緒和作文的質量。當學生在寫作中得到情感的宣泄,享受到表達的樂趣時,就會由“要我寫”變?yōu)椤拔乙獙憽?;當學生意識到表現(xiàn)的意義,即表現(xiàn)是發(fā)展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為發(fā)展而表現(xiàn),為生存而表現(xiàn)”的意識將成為學生永久的持續(xù)的內驅力。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仔細推敲給出的作文題目是否能啟發(fā)學生思維,激勵他們主動探索,推動他們關心生活,從而誘發(fā)他們表情達意的沖動。
作文命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使學生在作文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作文練習也就不會再是走過場。在課堂作文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反映學生自己生活的題目,如“假期見聞”、“最難忘的一件事”、“有這樣一個地方”、“終于,我讀懂了你”、“做一個幸福的人”等。在具體指導時可以是引導學生如何體驗生活、如何感悟生活以及如何反思現(xiàn)實生活,而不是對生活簡單地再現(xiàn)。比如,在引導學生寫“假期見聞”時,首先明確內容是假期發(fā)生的事情,但僅僅敘述事情就有可能是流水賬,因而在選材時要注意這件事應該有一定的人生意義,對自己以后的生活有所啟發(fā)。這樣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了多樣的寫作內容和不同的寫作視角,將寫作內容與教學指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寬。在《目光》一文中,學生的筆觸非常細膩,下面是一名學生描寫的老師的目光:“暮色降臨,教室頓時顯得幽深。你站在教室門口,掃視著教室的角角落落,你眉峰緊鎖,目光憂郁而深邃,越過每個人的頭頂。我知道這時的你想說些什么,It’s time for study……從你的目光中我們讀到的是無奈中的堅強?!?/p>
當作文題目貼近學生生活時,作文不再是蒙蔽學生真實思想情感的帷幕,而成了學生真情實感的載體;不再是不知用了多少次的空洞冰冷的“精彩語段”的簡單機械的堆砌,而是鮮活的充滿激情和生命力的話語。好的作文命題往往能滿足學生探索的心理需求,燃起他們對寫作的無限熱情。當學生將目光投向生活時,生活同樣激發(fā)了他們寫作的欲望,引發(fā)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并使他們產生了認識上的飛躍。學生的作文開始言之有物,隨著觀察生活能力的提高,他們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也越來越豐富了。
總之,寫作教學如果密切關注社會生活,就一定會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學生的情感將日漸豐富而成熟,學生的作文也會因生活而美麗,因生活而富有靈性,因生活而魅力無窮。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運河中學(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