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雖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然而教師的課堂引導卻至關重要。課堂提問作為教師課堂引導的重要方式,對于啟迪學生的思維、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實際教學中,不恰當?shù)奶釂枙髿W生學習的積極性,起不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如提出的問題缺乏思考價值,有些教師喜歡問“對不對”、“好不好”、“是不是”等等,這類問題過于簡單,沒有思考的價值;或者提問難度太大、太復雜,學生聽完教師的提問后很難一下子組織答案;或者提問只顧及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不能照顧到大多數(shù)的學生;有些教師往往喜歡把課堂教學提問的形式固定化,每篇課文都采用同一個提問的模板,沒有新意,不能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堂的熱情;或者是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知所云時提問;或是在學生有課堂違紀現(xiàn)象時,采取刁難式提問。再者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評價單一,只有兩種公式化的評價“你答對了”或“你答錯了”,這種評價方式?jīng)]有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地分析,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更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這些都是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梢?,課堂上會不會提問、提問后會不會導答,是課堂教學提問藝術不可分割的兩方面。
有效的課堂提問應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教學的知識內(nèi)容與思想內(nèi)容,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來精心設問、發(fā)問。應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心理特點,尋找誘發(fā)學生思維的興趣點提問。教學實踐中,常常是問得恰當,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問得不恰當,學生一片寂靜,或者只寥寥數(shù)人有反應。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想使提問真正起到讓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發(fā)散思維、合作探究的作用,關鍵是課堂提問的設計。
一、科學合理的設問
所有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與歸宿是完成教學目標。在進行課堂提問之前,教師需要考慮提出什么樣的問題,還應該考慮提出這樣的問題具體緣由何在。課堂提問突出目標意識,充分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性作用,這樣更容易完成教學目標。
在語文課堂提問中,教師要充分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為成績好、中、差各層次學生設計好相對應的問題,也就是說針對不同的學生能充分考慮其對重點與難點問題理解的坡度,提問做到先易后難,層層深入,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所以,語文教師需要從整篇課文出發(fā),制定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tǒng)化的提問,將那些大而且難的問題,逐漸分解成具備層次性,并且很容易解決的問題,讓不同梯度的學生都有收獲。
二、選擇合適的提問對象
教師選擇提問對象常見的方式有:隨機選擇學生;選擇教師認為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選擇教師認為不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選擇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選擇課堂做小動作的學生;選擇未能很好完成作業(yè)的學生等等。
這些選擇提問對象的方式并不合適。根據(jù)有效提問的目的和學生水平來選擇提問對象或許更為適宜,只有這樣才能加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授課效率。
三、選擇恰當?shù)奶釂枙r機
李秉德先生認為,學生的積極思維常常是遇到問題引起的,教師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的條件,把教學過程組織成為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不斷提出難易適度、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梢?,提問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活動;提問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活動。把握提問的時機是一門藝術,需要一定的技巧。
1.提問于學生的疑惑處
如教《荷塘月色》時,問學生:作者為什么在開頭就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心里頗不寧靜”與作者觀賞荷塘月色有什么聯(lián)系?這一問,無疑放飛了學生思維的翅膀,學生定會認真看書,尋找答案。
2.提問于學生的新舊知識聯(lián)系處
如教《廉頗藺相如列傳》時這樣導入:在初中學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曾為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所折服,但我們也許不知道,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人和范仲淹具有同樣的膽識,他就是在國家利益和個人恩怨發(fā)生沖突時選擇“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藺相如。這樣學生先大體上對藺相如有了了解。
3.提問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關鍵處
如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時,在分析完所有遣詞造句及用字的例子時,設問:“我們在閱讀寫作過程中,為何要注意遣詞造句及煉字?”有了前面的分析,學生就不難總結回答了。
4.提問于學生思維的轉折處
如《紀念劉和珍君》一文,當學生選擇出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句子誦讀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后,適時提問:“文章是如何將記敘、抒情、議論交錯結合,達到有機統(tǒng)一的?”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去體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鮮明的愛憎情感。
四、設置合理的提問等候時間
教師提問后在等候學生回答時,普遍存在等候時間不足的現(xiàn)象。等候時間過短,學生來不及思考,并且由此造成心理上的恐慌,達不到提問的目的。因此,設置合理的提問等候時間,有利于學生迅速組織有效信息,提高回答問題的準確性。當然,等候時間多長為宜,還要視問題的復雜性而定。
五、擴大提問面
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讓所有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問是否有效的評價指標之一就是看是否有足夠多的學生對問題做出了反應。教師應考慮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提出不同層次的適合不同學生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如《荷塘月色》中有很多疊詞讀來朗朗上口,妙不可言??梢宰寣W生把這些詞歸類并說出它的好處,也可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與“曲曲折折”互換行嗎?為什么?不同的問題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尤其是對學困生,應該考慮設置基礎性的難度較低的問題,讓他們也可以正確地回答問題,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六、善于提探究性問題
探究性問題是指那些激發(fā)和維持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積極進行發(fā)散思維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應該學會提探究性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但要注意:所提問題要有鼓勵性,要能引起學生的積極參與,推動學生進行獨立的或集體的探究活動;所提問題要有開放性,即要允許學生做出多種可能的解釋或回答;所提問題要有有序性,即應當是遞進式,有層次的、有節(jié)奏的、前后銜接、相互呼應和逐步深化的。筆者教《雷雨》這篇話劇時,在結尾設計了這樣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周樸園是否對魯侍萍有愛情?問題提出后,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然后“有”與“沒有”兩方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一個問題的探討演變成一場激烈的辯論會。
七、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饋
對學生的回答應作出適度的反饋,有利于滿足學生的期待心理。學生回答問題后,期待得到教師的認可和肯定,這種認可和肯定有助于學生日后愿意嘗試回答更多的問題,能夠更加主動地回答問題。教師的反饋技巧運用得當,可以產(chǎn)生示范和激勵效應。在示范效應下,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會由被動變?yōu)橹鲃?,越來越多的學生會被帶動起來,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回答問題。對學生的問題不能簡單地用一個“對”或是“錯”來評價,而是要認真傾聽,發(fā)現(xiàn)回答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這樣學生才會覺得自己的回答有價值,會更加積極地回答問題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與改進不足。
總之,課堂提問有效,甚至高效,就能順利完成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輕松自如的課堂氛圍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還可以使教師輕松駕馭課堂,彰顯積極的課堂氣氛,對一節(jié)課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永登縣第一中學(7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