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璞
(許昌陶瓷職業(yè)學院 基礎教學部,河南 許昌 461670)
器官移植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和福祉,解決了醫(yī)學領域多種類型的疑難雜癥,人類對同類器官的渴求也達到了空前階段。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上百萬病人需要器官移植,但僅有1%的患者才能成功得到供體??晒┮浦驳娜梭w器官的稀缺性,在現實中催生了龐大的利益鏈條,高額的利潤空間誘使不法分子鋌而走險,以強迫、欺騙、誘導等手段,不惜摧殘他人人身健康為代價,摘取他人人體器官進入黑市交易。我國在《刑法修正案(八)》頒布實施之前,對此規(guī)范的僅有一部行政法規(guī)《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較其行為對社會造成的社會危害性,僅僅靠行政處罰,懲治力度明顯不夠。
世界上許多國家如日本、英國、法國等都對買賣人體器官的行為嚴格予以禁止,并作為犯罪行為給予處罰。我國《刑法》通過修正案的形式在其234條中增加一條,明確將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的行為作為犯罪認定并予以刑事處罰,此舉填補了我國在對人體器官買賣刑事處罰方面的空白,有效保護了我國人民的生命健康權和正常的器官移植醫(yī)療管理秩序,促進了國內器官移植技術等醫(yī)療技術的正常穩(wěn)定發(fā)展。
《刑法》規(guī)定的一般犯罪主體指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就本罪的犯罪主體而言,刑法學界對單位是否列入本罪的犯罪主體范圍內存在兩種觀點??隙ㄓ^點認為,將單位視為本罪的犯罪主體,既可嚴密刑事法網,又能夠在刑法上對將來發(fā)生的情況預留一定的規(guī)制空間,從而增強刑法對社會變化的適應能力[1]77。否定說認為,器官移植的單位多為醫(yī)院等醫(yī)療單位,醫(yī)療單位為謀取經濟利益,也可能會組織進行人體器官買賣。但刑法修正案并未將本罪列為單位犯罪。所以,即使是單位組織實施,也只能對單位負責人或主管人員定罪處罰[2]24。
本罪的主觀方面為行為人明知是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的行為,而希望這種組織行為和交易行為得以順利進行,以謀取某種非法利益。本罪的犯罪目的較為明顯,即以謀取經濟利益或其他非法利益為目的,但犯罪目的的成就與否并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關于本罪的客體,學界有單一客體說和復合客體說兩種學說。單一客體說內部亦存在分歧,一種觀點認為本罪客體應為公民的生命健康權[3]1706。另一種觀點認為,盡管刑法修正案將本罪定位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罪”部分,作為《刑法》234條之一,但本罪侵犯的主要法益為“國家器官移植管理秩序和公共衛(wèi)生秩序”,與非法賣血罪所保護的法益并非屬同類法益[4]33。復合客體說認為本罪既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同時也擾亂了正常的國家器官移植醫(yī)療管理秩序。前者是主要客體,后者是次要客體[5]111。
這里的“組織”,是指以招募、雇傭、領導、強迫、引誘、容留等手段,糾集、控制多人出賣人體器官的行為。在實踐中,組織者往往給被組織者提供一定的住宿條件、一定數量的藥品和營養(yǎng)品,對被組織者(供體)出賣器官后的收入提取一部分歸自己所有。
構成本罪還要求被組織者的人數須為多人。筆者認為,這里的“多人”應當理解為3人或者3人以上。因為犯罪的首要特點是嚴重危害社會,按照刑法的通常理解,3人以下的活動并不能稱其為“組織”,而僅認定為危害社會行為的共同犯罪,社會危害性尚未達到嚴重的程度,且“兩高”在1992年公布的《關于執(zhí)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答》第2條中明確規(guī)定,組織他人賣淫的行為必須是多人,第9條對“多人”的解釋為3人或3人以上。
討論組織買賣人體器官行為的罪與非罪,首先要考慮被組織者人數的問題,即必須達到3人或者3人以上方能構成本罪。其次是本罪與親屬之間自愿捐贈并適當收取費用的行為、死者生前自愿將自身有用器官贈與給配偶、直系血親等存在親屬關系的活體,從中收取適當費用,并不能構成本罪。此外,供體與受體雙方完全出于自愿,捐贈人捐出本人器官,獲得適當的經濟利益,雖然符合本罪的部分構成要件,違背公序良俗,違背倫理,但根據罪刑法定原則,該類行為亦不能認定為犯罪。
與本罪關系較近的罪名為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盜竊、侮辱尸體罪和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根據《刑法》第234條之一的規(guī)定,組織出賣人體器官出現以下三種危害結果之一的,以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論處。
其一是摘除他人器官是在未經本人同意或遭到本人拒絕的情況下進行的。這類行為明顯符合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不再以本罪論處。其次是摘除他人器官雖經本人承諾,但實際摘除的器官種類與“本人”承諾的器官種類不同,如“供體”承諾將自身的肝臟捐出,結果被摘除的卻是腎臟。參照《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等相關規(guī)定,進行人體器官移植必須獲得本人的“同意”,這里的“同意”應當是“供體”真實的意思表示。任何有瑕疵的意思表示只能認定為“未經本人同意”。
其二是“摘除不滿18周歲的人的器官”。法律出于對保護未成年人的考慮,規(guī)定行為人即使取得“供體”的同意,也以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論處。作為一類特殊群體,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對事物尚未形成完整的識別能力,對行為后果不具備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所以,無論是否取得本人同意,摘除未成年人的人體器官都應當以重罪論處。
其三是本罪與盜竊、侮辱尸體罪。根據《刑法修正案(八)》規(guī)定,違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體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違反國家規(guī)定,違背其近親屬意愿摘取其尸體器官的,以盜竊、侮辱尸體罪定罪處罰。實踐中,多數的人體器官捐獻源為死者,為充分尊重死者生前意愿,保護死者近親屬的親屬權,不違背人體器官移植的倫理價值,《刑法》和《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都把公民生前的主觀意愿作為器官移植案件應當考慮的首要條件。
“違背本人生前意愿”,意味著摘除死者器官的行為與死者生前的意思表示不一致?!氨救松拔幢硎就猓`反國家規(guī)定,違背其親屬意愿摘除尸體器官”,根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8條的規(guī)定,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獻其器官的,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書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贈該公民人體器官的意思。這意味著公民對自己人身器官的處置權在其死后轉移到直系親屬,尸體及其上所附器官已成為親屬權的客體。所以,上述兩種行為實質上是對尸體的破壞行為,必然會傷害到家屬的感情和社會的公序良俗。因此,這兩種行為符合《刑法》302條規(guī)定的盜竊、侮辱尸體罪,而不構成本罪。
關于本罪的既遂和未遂,學理上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本罪是結果犯,即危害結果的發(fā)生是構成本罪的必要條件,供體的身體達到某種傷害程度,方能構成本罪的既遂[6]773。第二種觀點認為本罪是行為犯,即行為人一旦實施組織買賣他人人體器官的行為即構成本罪,因而本罪的犯罪形態(tài)屬行為犯,只要行為人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的行為實施完畢,對《刑法》的法益構成實際的威脅,構成犯罪的既遂[7]29。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催生著不斷變化的社會問題,人體器官移植技術也不例外。盡管《刑法修正案(八)》增設組織買賣人體器官罪,并制定了嚴格的刑事責任,但相對于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現行的立法措施是遠遠不夠的[8]16。作為器官移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醫(yī)療單位要嚴格把關,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對人體器官的來源進行嚴格篩選和鑒定,有效地阻斷買賣人體器官“黑市”的生存命脈至關重要。針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形勢及刑法的相對穩(wěn)定性,及時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進一步加大對人體器官犯罪的打擊力度,切實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及醫(yī)療和社會管理秩序,顯得迫有必要。
[1] 俞小海.刑法修正案(八)的批判性審視[J].鐵道警官高等??茖W院學報,2011(4).
[2] 陳家林.刑法修正案(八)器官犯罪規(guī)定之解析[J].法學論壇,2011(5).
[3] 馬章民.人體器官移植的刑法規(guī)制(下卷)[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1.
[4] 王 強.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之解讀[J].政治與法律,2011(8).
[5] 王春麗.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的適用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1(7).
[6] 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7] 王志祥,張偉珂.論《刑法修正案(八)》中的人體器官犯罪[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1(3).
[8] 王 萍.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的構成及認定[J].遼寧警專學報,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