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莉
(棗莊學院 思政部,山東 棗莊 277160)
高?!霸怼闭n教學系統(tǒng)化設計探討
朱紅莉
(棗莊學院 思政部,山東 棗莊 277160)
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過程,采用系統(tǒng)化方法對“原理”課進行教學設計,能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此,在教學組織上要因材施教,分專業(yè)組織教學;要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改革考核方式;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原理”課;系統(tǒng)化設計;學生
“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過程,其中每個成分如教師、學習者、教材、學習環(huán)境等對于成功的學習都很關鍵。這種認識通常叫做系統(tǒng)觀,即提倡采用系統(tǒng)化方法設計教學?!盵1]系統(tǒng)觀認為教師的教學是由多個要素組成的一個有機系統(tǒng),這些要素包括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條件、教學媒體、教學組織形式等。為了實現促進學習者學習和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目標,需要系統(tǒng)地對涉及的要素進行規(guī)劃和安排,使它們能夠有機地配合起來,也就是進行教學系統(tǒng)化設計。
目前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課教學在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教材方面,所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國統(tǒng)編教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07年首版),本書匯集了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專家和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一流水平,它為課程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師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以來,尤其是《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科[2008]5號)頒布以來,全國都加強了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通過培訓全面提高了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在這種良好的大環(huán)境下,思政課教師深入鉆研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積極嘗試問題教學法、專題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原著教學法等,努力開展與本專業(yè)相關的科研活動,以科研促教學,教師素質有了很大提高。這是課程教學取得實效的關鍵。
但是目前的“原理”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習者即學生的研究和分析,而學習者因素是教學設計前端分析的一個重要部分。系統(tǒng)化教學設計方法在開始教學前,需要仔細研究學生要學的是什么,開始學習時已經知道什么。因此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借鑒系統(tǒng)化教學設計方法,加強對學習者的分析來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對于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有重要意義。系統(tǒng)觀認為只有把教師、教材、學生等要素有機地配合起來,協同發(fā)揮作用,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據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實施教育。而要做到這點,首先要了解教育對象的優(yōu)勢、劣勢,各自特點。受教育對象—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關鍵要素,作為教學效果的評價者和體驗者,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教師備課除了備教案、備多媒體課件,還要備學生,對教學的受眾學生及其學習需要進行分析。課堂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而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并不是作為一張白板進入課堂的,而是帶著先前的生活經驗,帶著種種需要與渴望,作為主體能動意識而參與和進入教學活動中去的。正是因為學生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的不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因材施教,在堅持普遍性的大前提下照顧特殊性。
而目前“原理”課是面向高校全體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不管是文科專業(yè)、理科專業(yè)還是藝體專業(yè)的學生都要學習,而且是統(tǒng)一的教材,面對不同專業(yè)學生授課的有時也是同一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同一位教師給不同專業(yè)的學生上課,教學效果大相徑庭,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差距也較大。同樣的教師、同樣的教材為什么出現了不同的效果?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不難發(fā)現問題所在。雖然授課所用教材相同,授課教師相同,但面對的學生不同,學生的專業(yè)背景、知識結構和理論基礎不同。因此同一位教師,同樣的授課內容并不完全適用于所有的學生。同樣的教案對于文科專業(yè)的學生太容易了,對于理科專業(yè)的學生又太難了,對于文理兼收專業(yè)的學生來講可能正合適。因此就出現了上述現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實行了分專業(yè)組織教學,因材施教。大致分為文科專業(yè)、理科專業(yè)、文理兼收專業(yè)。在進行教學安排時盡可能使同一位教師教同一大類專業(yè)的課程,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他們的專業(yè)特征,調整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調整教學方法,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Walter Dick教授等在《教學系統(tǒng)化設計》一書中指出系統(tǒng)化教學設計方法從一開始就很關心在教學結束時,學生要會什么,能夠做什么。明確告訴學生學習的目標對于成功的學習非常重要。對于教師來講,就是要明確教學的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是增強“原理”課教學實效性的前提。愛因斯坦說:“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yǎng)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人?!苯逃虒W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具體到“原理” 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能較好地處理自己目前和以后生活的、能夠正確看待自我和外部世界以及關系的人。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立足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教育”。因此,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谶@樣的教學目標,要求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調整教學內容,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變。除基本理論的學習講授外,還要與實際生活、與實際問題相結合。
因此“原理”課要變革考核方式,尋求考核樣式的多樣化和靈活性。《意見》中強調指出:“要改進和完善考試方法。采取多種方式,綜合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際表現,力求全面、客觀反映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币虼恕霸怼闭n程考核不應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用復雜化了的問題考核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點的掌握,因為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學畢竟不同于專業(yè)課教學。“原理”課要考核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否確立,要考核的是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課程考核上采取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卷面成績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并加大平時成績考核力度,把教學效果的考核作為一個過程,重點考察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認知水平、修身活動、社會實踐等。平時成績主要包括課堂出勤、課堂表現、社會實踐情況等。在卷面考題的具體設計上,應遵循重理解輕記憶的原則,少客觀題多主觀題,減少純粹記憶性內容如填空、名詞、簡答等題型,采取選擇、材料分析等題型。主要考察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主體內省,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精華。伽利略也說,“教育是艱險的工作,我們只能從旁協助,使教育的對象自悟而已?!苯逃男ЧK究要體現在被教育者身上,幫助受教育者實現生命成長,這樣的教育才有意義。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教師中心”,“教師中心”模式的優(yōu)點是便于理論知識的傳授,便于學生系統(tǒng)完整的掌握知識。但這種模式的缺點顯而易見,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成了一個口袋,教師放什么學生就裝什么。學生學到的只是知識,而無法得到思維能力的訓練,無法更好地實現生命成長。
當然不可否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理論講授必不可少,尤其是像“原理”這樣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如果離開了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理論分析和講授,教學實效難以保證。但課堂不應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接受信息,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也會打擊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盡管授課教師舉例詳實,理論闡釋透徹,但長時間下來學生在課堂上還是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究其原因,實際上教師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權利。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而且進入大學沒有了升學壓力,學生更多的是憑興趣學習,“原理”課如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出現逃課、睡覺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心靈受到滋養(yǎng)、師生個體生命得到成長的地方,我們嘗試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做了一些調整和優(yōu)化,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1.重視開場5分鐘。課堂教學的開場5分鐘,要抓住學生,引入正題。“原理”課課堂教學的開場,可以通過簡要回顧上次課的授課內容,邏輯地引出新的問題而進入正題,也可以通過提問或提出一個實際的熱點問題,引起學生注意,轉入正題。開場5分鐘環(huán)節(jié)的意義在于在新授課之前要成功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上來,博得學生的認同情感,使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2. 做積極的筆記。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要求學習者在聽課的同時做筆記。這個筆記不僅是大綱筆記、知識點筆記,還是問題和感受筆記。學生不是把老師黑板上、課件上或課本上的標題、框架、知識點被動地抄錄下來,而是要記錄下在聽課的過程中對某些問題的理解、感受和產生的疑惑,這叫作積極的筆記。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做積極的筆記,實現自我思考、自我激發(fā)。在課堂上留給學生一點時間,可以只有2、3分鐘,這是學生思考和消化的時間,利用這個時間把聽課過程中靈光一閃的思想和問題經過思考使之逐漸清晰,課下通過查閱資料、繼續(xù)思考等方式把課堂上產生的感受和問題補充完整。
3. 激勵教育。結合課堂授課內容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緒情感。茅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背晒Φ慕逃虒W要給予學生自信心和滿足感。因此“原理”課教學不僅要進行理論知識傳授、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還要進行激勵教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知識、能力、智慧統(tǒng)一起來,鼓勵學生確立創(chuàng)業(yè)、敬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觀念,進而能夠以更加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和生活,這也應當成為“原理”課教學的內容之一。
[1]Walter Dick,等.教學系統(tǒng)化設計(第5版)[M].汪瓊,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宋慧斌,趙愛威.實施系統(tǒng)化教學促進素質教育[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4).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
DiscussionsoftheSystematicDesignof“IntroductiontotheBasicPrinciplesofMarxism”CourseTeaching
Zhu Hongli
(Departmen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Zao Zhuang College, Zaozhuang, Shandong 277160,China)
Modern teaching concept regard teaching as a process to systematize the knowledge to learn .The “Principles” course teaching design can improve teaching effects through the systematic teaching method as well as promoting the students obtain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o we should individualize the teach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udents ,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student-oriented, and reform the assessment methods. We hav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in order to help the students achieve self-education and self-growth.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Marxism;systematic design;students
朱紅莉,碩士,講師,棗莊學院思政部。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1672-6758(2013)05-0014-2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