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良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中醫(yī)院,佛山 528500)
大青龍湯是醫(yī)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名方,也是中醫(yī)急救名方。臨床應用十分廣泛,尤其是發(fā)熱和肺系疾病,加減應用,效如桴鼓。現(xiàn)結合臨床驗案,簡述應用心得,僅供同道參考。
1.1 組成 麻黃去節(jié),六兩 (18g),桂枝 (去皮)二兩(6g),甘草 (炙)二兩 (6g),杏仁 (去皮)尖四十粒(12g),生姜 (切)三兩 (9g),大棗二十枚,擘 (20g),石膏如雞子大,碎 (30g)。[括號內克數(shù)為參考用量]。
1.2 用法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出,停后服。若復服,汗多亡陽,惡風煩躁,不得眠。
建議每服250~300ml。
2.1 發(fā)熱五日 大青龍湯合當歸補血湯一劑而愈案 患者,程某,女,50歲,住院號556329。7月14下午3:30會診。發(fā)熱5天。自訴5天前因進食冰凍芒果后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最高38.8℃,畏寒,病程前3天發(fā)熱以晚上至午后三點前為甚,近2日持續(xù)高熱,先急診輸液2天,后住院2天,體溫無下降??贪Y:發(fā)熱,體溫38.5℃,無汗出,畏寒,周身疼痛,口干欲飲,喜熱飲,稍煩躁,舌質淡紅、苔薄黃,脈雙尺弱。輔助檢查結果:肝膽B(tài)超肝內膽管稍毛糙,不除外肝吸蟲感染?;灨喂δ?ALT 979.5U/L,AST 1591U/L,GGT 461U/L ALP 269.2U/L,LDH 1088U/L,TBIL 9.6umol/L,TBA 68.95umol/L。診為:發(fā)熱 (陰虛者之太陽中風證)。治法:發(fā)汗解表,清熱除煩,佐以滋陰。處方:麻黃12g,桂枝10g,杏仁10g,石膏50g,生姜10g,大棗10g,當歸10g,炙黃芪50g,炙甘草10g。水煎,急服250ml。服藥當晚,19:58分,其女來電,服藥1次后,全身大汗,頓覺全身清爽,精神倍增,體溫下降至37.3℃。囑其多飲溫開水,觀察體溫。21:02其女告知,體溫36.5℃,正呼呼大睡。至翌日下午3:00患者體溫正常,神清體爽。
2.2 討論 醫(yī)圣仲景云:“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經方運用之關鍵在于方證對應,此患者斷為大青龍湯證,欲施大青龍湯,然仲師又云,“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第三十九條云“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fā)之”此病脈象非浮緊亦非浮緩,脈證不符,且出現(xiàn)尺脈微弱,不可不察,不可貿然大青龍湯發(fā)之,加當歸補血湯固本后可放膽用之。觀測效果,一劑即愈,效如桴鼓,正體現(xiàn)“觀其脈癥,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精髓。此患者另一個病機斷為陰虛,因患者發(fā)熱以午后三點前為主,陽氣子時始升,午時極盛而衰,陰氣漸盛,從發(fā)熱之盛衰斷為陰虛,加之尺脈微弱,加當歸補血湯滋陰固本而見效,該患者若不加當歸補血湯,可能陷入亡陰亡陽之困境。全方守大青龍湯及當歸補血湯之原劑量比,效果明顯,體現(xiàn)守一法不如守一方之道理。方證對應,無需考慮病與癥,乃方證對應重要內容,如此例患者如考慮中西醫(yī)結合,西醫(yī)診斷如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等,必然落入清熱解毒護肝用藥之怪圈,則離仲景之道遠矣!
“有是證,便用是藥?!边@是臨床應用經方,辨證施藥的基本原則。雖然,仲師在大青龍湯中強調了大青龍湯不可多服。防止亡汗傷陽劫陰,而煩躁不眠,變生他證。但是,臨床醫(yī)生只要謹守病機,劍膽琴心,牢記圣訓,靈活用方,就能達到藥到病除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