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黎明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江西 井岡山 343600)
關于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思考
□梅黎明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江西 井岡山 343600)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深入總結我們黨堅持群眾路線的寶貴經驗對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作風建設為主線,以整風精神為榜樣,高標準、嚴要求扎實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工作法寶,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6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2周年之際,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進一步走好群眾路線,始終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提高黨員干部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我們應積極從黨的群眾路線的發(fā)展歷史中汲取寶貴經驗。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三個方面之一,基本內容概括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經歷了一個產生、成熟和發(fā)展的過程。
(一)產生階段:建黨初期和土地革命時期
“黨的群眾路線是在紅軍時期孕育產生的”。[1]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在紅軍中提出“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籌款子要歸公”三大紀律,以及“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六項注意。由于紅軍執(zhí)行鐵的紀律,確保群眾利益秋毫無犯,贏得了民心。此時實施的“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農兵政府”等方針政策,涌現的“朱德的扁擔”、“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等感人故事,共同鑄就了井岡山精神“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重要內涵。
在毛澤東、周恩來、李立三等人總結中國革命斗爭的經驗中,群眾路線的概念開始走進歷史視野。1929年9月,周恩來主持起草《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時指出:紅軍“籌款工作,亦要經過群眾路線,不要由紅軍單獨去干”,“對需用品可漸次做到由群眾路線去找出路”[2]P36。這封指示信首次明確使用了“群眾路線”這一概念,并將它作為我們黨認識和處理黨群關系的基本原則。后來針對紅軍在反“圍剿”中單獨作戰(zhàn)等問題,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著作中,對黨和群眾的關系及黨應當堅持的工作方法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闡述,指出黨要堅持正確的斗爭策略,必須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黨只有為群眾謀福利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群眾是真正的銅墻鐵壁,革命戰(zhàn)爭必須動員和依靠群眾;動員群眾的方式不應該是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而應該是群眾化的方式等等。這些觀點初步闡述了黨的群眾路線思想,它隨著毛澤東在黨內領導地位的確立逐漸成為全黨的共識,并在實踐中得到廣泛運用。
(二)成熟階段:抗日戰(zhàn)爭時期
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國共產黨將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作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毛澤東在《論持久戰(zhàn)》中告誡全黨:“戰(zhàn)爭的偉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盵3]P480。1943年,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對群眾路線作了系統(tǒng)闡述:“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tǒng)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tǒng)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盵4]P8541945年,劉少奇在“七大”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對群眾路線作了全面說明:“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這一切就是我們的群眾觀點,就是人民群眾的先進部隊對人民群眾的觀點?!盵5]P354這兩段經典表述,是群眾路線思想走向完整、成熟的標志,成為我們今天解讀群眾路線最重要的藍本?!捌叽蟆蓖ㄟ^的黨章明確載入了群眾路線的基本精神和內容,并將群眾路線確定為我們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三)發(fā)展階段:從解放戰(zhàn)爭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正是靠走群眾路線,贏得了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最終取得勝利。陳毅元帥動情地說:“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用獨輪小車推出來的?!毙轮袊闪⒑螅覀凕h根據執(zhí)政黨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對群眾路線作了豐富和發(fā)展。毛澤東在談到學習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問題時,再次闡述了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論述了群眾路線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致性。1957年,毛澤東提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認為“所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就是我黨從來經常說的走群眾路線的問題”[6]P456。但是,在此后一個時期的具體實踐中,由于黨在指導思想上犯有“左”的錯誤,特別是沿用了戰(zhàn)爭年代的工作方式,使黨長期以來形成的群眾路線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遭到嚴重歪曲和破壞。
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對群眾路線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繼承和發(fā)展。鄧小平指出:“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這兩條是最根本的東西”,“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特別重要”。并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內容,這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的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強調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思想,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作為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黨的群眾路線視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中央政治局專門出臺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中央政治局帶頭抓作風建設,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同時,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密切聯(lián)系群眾都是我們黨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主體,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而且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無論戰(zhàn)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我們黨都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從毛澤東的“人民萬歲”、鄧小平的“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江澤民的“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到胡錦濤的“群眾利益無小事”,再到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無不道出黨對人民群眾的赤子情懷。
歷史證明,黨和人民事業(yè)能夠順利發(fā)展,關鍵就在于能夠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積累了堅持群眾路線的豐富經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作風建設為主線,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們黨就是靠優(yōu)良的作風,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建立了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依然高度重視密切聯(lián)系群眾。毛澤東于1957年3月發(fā)表了《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重要講話,他強調黨員和黨的干部要繼續(xù)發(fā)揚艱苦奮斗的作風,要保持好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好群眾工作,首要的是解決好干部對群眾的感情問題。“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倍鴥?yōu)良的作風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最好的“粘合劑”。近年來,我們黨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的理念,堅持不懈地抓干部作風建設,從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入手,不斷改進黨員干部作風,強化黨員干部的群眾觀念,要求各級干部帶著深厚感情做群眾工作,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黨的各項事業(yè)才得到較快的發(fā)展。
(二)以完善機制為基礎,健全服務群眾制度,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
完善的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是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保證。近年來,我們黨不斷完善民主決策監(jiān)督機制、聯(lián)系群眾民意溝通機制、群眾訴求反映機制、多元化解決矛盾糾紛機制等體制機制,黨政領導干部和黨代表廣泛聯(lián)系群眾制度,征求群眾意見,努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就業(yè)、教育、醫(yī)療、住房、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突出問題。推進基層黨務、政務和社會事務公開,調動群眾參與管理監(jiān)督的積極性,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健全便民服務機制,建立服務承諾、結對幫扶等各項服務群眾制度和快捷有效的服務平臺,健全各級便民服務網絡,開展聯(lián)動式便民服務,提升服務水平。
(三)以實踐活動為手段,堅持教育引導,提高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
鄧小平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組織工作中的根本問題,是黨章中的根本問題,是需要在黨內反復進行教育的?!盵7]P216很顯然,在黨內要反復教育的是黨員,是干部。群眾路線是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各級黨員干部真正掌握了這一方法才能做到密切聯(lián)系群眾、熱情服務群眾。而教育引導和實踐活動是提高群眾工作本領的主要辦法。近些年,通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武裝,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同時,堅持把實踐鍛煉作為黨員干部增強黨性、改進作風、提高本領的重要途徑,堅持黨員干部直接聯(lián)系群眾制度,完善建立聯(lián)系點、聯(lián)系困難群眾、到基層特別是貧困地區(qū)幫助工作等做法,鼓勵黨員干部到基層和艱苦地方鍛煉。通過教育和實踐鍛煉,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生動實踐中,不斷強化宗旨意識,增強工作本領,進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提高服務大局、推動科學發(fā)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協(xié)調各方關系、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從戰(zhàn)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闡述了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對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著力解決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促進黨員干部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制、加強對教育實踐活動的領導提出了明確要求,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針對性、指導性。同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也深刻體現了我們黨長期堅持群眾路線的寶貴經驗,我們要切實把思想行動統(tǒng)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以講話精神為指導扎實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一)必須貫徹整風精神,堅持從嚴務實
整風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傳統(tǒng),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整風的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開展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定要貫徹整風精神,堅持從嚴、務實,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從嚴就是要引導黨員干部本著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參加教育實踐活動,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嚴格要求,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務實就是教育實踐活動要始終突出一個實字,在學習教育上要有實實在在的舉措,在查擺問題上要緊密聯(lián)系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在整改落實上要建立改進作風的切實管用的長效機制。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以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為重點。各級領導干部既是活動組織者、推進者、監(jiān)督者,更是活動參與者,要以普通黨員身份把自己擺進去,力爭認識高一層、學習深一步、實踐先一著、剖析解決突出問題好一籌。
(二)必須與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緊密結合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緊緊圍繞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切實加強全體黨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觀點,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作為切入點,著力解決突出問題。這次教育實踐活動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旨在教育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強化宗旨意識,樹立群眾觀點,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在這方面,中央八項規(guī)定的出臺與實施起到了示范與引領作用。八項規(guī)定出臺半年多來,無論是“輕車簡從”、“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出席各類剪彩、奠基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的細致,還是“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的堅定,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踐行的正是黨的群眾路線。正因如此,中央提出這次活動以貫徹落實八項規(guī)定作為切入點,人們有理由相信,作風問題上的一些積習、積弊將得到明顯轉變。
(三)必須重點解決“四風”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要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這“四風”,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人民群眾反映最為強烈,也嚴重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解決好這個問題,就能更好樹立黨的威信,繼續(xù)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使我們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安如泰山、堅如磐石。在解決“四風”問題上要嚴格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反對形式主義,就要著重解決工作不實的問題,改進學風文風會風,真正把心思和力氣用在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反對官僚主義,就要著重解決在人民群眾利益上不維護、不作為的問題,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真心為群眾服務;反對享樂主義,就要著重克服及時行樂思想和特權現象,克己奉公,勤政廉政,保持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反對奢靡之風,就要狠剎揮霍享樂和驕奢淫逸的不良風氣,艱苦樸素、精打細算,勤儉辦一切事情。
(四)必須著眼于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一個永恒課題,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必須經常抓、長期抓,特別是要建立健全促進黨員、干部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制。這次活動雖為期一年,但作風建設卻是永恒的課題,決不能刮一陣風就停,因而要將制度建設貫穿活動始終。開展活動并不代表要廢止之前的所有制度,應當堅持那些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制度,同時從活動一開始就注重總結經驗、形成制度規(guī)范,用長效機制來防止不良作風的反彈。要繼續(xù)推行領導干部接待群眾制度,完善黨政領導干部和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聯(lián)系群眾制度,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建立國家信訪信息系統(tǒng),建立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為人民群眾平等表達利益訴求提供制度化的平臺,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逐步納入規(guī)范化、法制化的軌道??傊褪且ㄟ^教育和健全制度,使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群眾觀點,進一步增強同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自覺性。
[1]冷溶.黨的群眾路線的由來[N].人民日報,2013-06-17.
[2]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5]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7]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賀文贊)
ThinkingonCarryingouttheMassLineEducationandPracticeActivity
MEI Li-ming
(ChinaExecutiveLeadershipAcademyJinggangshan,Jinggangshan,Jiangxi343600,China)
The mass line is the life line and basic work route of our Party,being a good tradition and political advantages of our Party.Deeply summing up our Party’s experiences in persisting in the mass line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for carrying out the mass line education activity.At present,we should deeply carry through the spirit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speech in the working meeting for the mass lin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activity,so as to well implement the activity with the spirit of the party rectification movement,high standards and strict requirements.
mass line;education and practice activity;Xi Jinping
D642
A
1674-0599(2013)04-0009-05
2013-07-07
梅黎明(1962—),男,江西遂川人,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區(qū)域經濟學、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