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兵,尤廣輝,宋 戈
(1.南京大學 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3;2.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北京 100086;3.國家海關總署內審司,北京 100730)
近年來,由于“安然事件”的影響和安達信公司的倒塌,許多學者開始關注審計質量和審計師聲譽機制研究①[1-3]對于安達信倒塌方面的文獻研究,可以參閱王兵和劉峰的總結。。審計師聲譽一般通過證券市場的價格機制發(fā)揮作用[4]。當公司選擇聲譽好的審計師時,理性投資者會在證券市場上作出正面反應,導致公司股票價格的上漲;而當理性投資者意識到現(xiàn)任審計師不完全獨立于被審計公司時,他們就會“用腳投票”,壓低公司股票價格。因此,上市公司會看重審計師聲譽,并愿意為之支付更高的聲譽溢價。
但是,已有研究對于審計師聲譽與審計質量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Khurana和Raman發(fā)現(xiàn)是訴訟風險決定了審計質量[5],而不是品牌聲譽。Chaney和Philipich、Krishnamurthy等以安達信聲譽受損為例,發(fā)現(xiàn)審計師聲譽對審計質量和財務報表可靠性具有實質性影響[1,3]。Weber等以低法律訴訟的德國為研究背景發(fā)現(xiàn),在ComROAD事件發(fā)生后,畢馬威客戶出現(xiàn)了-3%的累計異常損失,辭退畢馬威的客戶數(shù)量在增加,該結論支持了審計質量的聲譽效應[2]。
已有研究沒有得到一致結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第一,在投資者法律保護程度強的國家,我們很難區(qū)分保險假設和聲譽假設,盡管Weber等以德國為例支持了審計質量的聲譽效應[2],但我們很難完全撇除法律訴訟的影響。第二,很多研究都基于審計師聲譽受損的角度進行實證檢驗。但事實上,造成股價下跌的因素很多,在研究聲譽的股價效應時,很難完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正如Nelson等發(fā)現(xiàn)的,由于安達信與其他“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行業(yè)特長和客戶組合存在差異,因而石油價格的下跌給安達信的客戶帶來了更深遠的負面影響,而不僅僅是安達信聲譽受損本身[6]。為了克服上述研究視角的局限,我們可以基于低法律風險的制度背景,從增加審計師聲譽視角檢驗審計師聲譽效應。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并浪潮正為本文提供了這樣的研究機會。
自2006年9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以下簡稱中注協(xié))發(fā)布《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來,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yè)合并浪潮迭起。特別是2009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財政部《關于加快發(fā)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yè)的若干意見》,將行業(yè)的發(fā)展提高到國家宏觀經(jīng)濟發(fā)展的高度。隨后,證監(jiān)會和財政部聯(lián)合下發(fā)的《會計師事務所從事H股企業(yè)審計業(yè)務試點工作方案》更是加速了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并趨勢*根據(jù)2010年12月財政部發(fā)布的消息,此次獲準從事H股企業(yè)審計業(yè)務的內地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共12家,分別是:立信、天健、立信大華、信永中和、安永華明、國富浩華、京都天華、普華永道中天、德勤華永、畢馬威華振、中瑞岳華和大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將有助于提高審計獨立性和審計質量。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能迅速擴大規(guī)模,集中更多的審計專業(yè)人才,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yè)勝任能力。另一方面,事務所的合并減輕了同業(yè)競爭,使得審計師降低獨立性所喪失的客戶準租金更高[7],增強了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可以提升審計師的總體聲譽。
本文從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的市場反應和審計收費來檢驗聲譽效應。我們的研究擬從以下三個方面對現(xiàn)有文獻進行補充和延伸。一是相對于已有的審計師聲譽研究,我們擬從增加會計師事務所聲譽角度豐富已有的會計師事務所聲譽研究,減輕其他因素對研究的影響。同時,相對于發(fā)達國家市場的審計師聲譽研究,我們擬在中國新興市場的環(huán)境下檢驗審計師的聲譽效應。二是相對于從事務所合并的定價和審計師選擇的角度來研究,我們擬從事務所合并角度分析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聲譽市場反應的決定因素,豐富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視角的研究和事務所合并對審計收費的研究[8-9]。三是本文擬提出更具政策意義的研究結論。
在審計市場上,審計過程完全封閉,審計報告采用標準、通用格式,投資者無法直接觀察審計質量。因此,他們傾向于依賴審計師聲譽或者品牌,并以此作為衡量公司財務報告質量的替代指標。從信號理論角度來看,公司可以通過選聘審計師向市場發(fā)出信號,越是聘請被市場覺察為高聲譽的審計師,越可以增加報表的可靠性,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
審計師聲譽機制使得市場追求高聲譽的審計師,辭聘低聲譽的審計師。審計師聲譽的有效性要通過證券市場的價格機制發(fā)揮作用。根據(jù)Watts和Zimmerman的研究結論,證券價格包括對經(jīng)理(審計師)行為和證券價格結果的無偏估計,證券持有者是受“價格保護”的[4]。這里的“價格保護”就意味著證券持有者可以根據(jù)理性預期,對證券價格進行調整。當公司選擇高聲譽的審計師時,理性的投資者會正面反應,帶來公司股票價格的上漲;而當理性的投資者意識到現(xiàn)任審計師不完全獨立于客戶時,他們會“用腳投票”,壓低股票價格。股票下跌一方面直接降低了經(jīng)理(內部所有者)的財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公司被收購的可能性,從而對現(xiàn)任管理層構成了一種實質性威脅。由于保留現(xiàn)任審計師會給公司股價帶來負面效應,公司有動機選擇被市場認為是獨立性高的審計師,這樣,審計師的聲譽機制就導致了對高質量審計的需求。對于審計師而言,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會受到市場的追捧;而提供低質量審計(甚至與公司管理層合謀),會導致審計師聲譽的喪失,客戶公司的股價會下跌,審計收費和市場份額會降低。
我們可以將審計師聲譽研究分為提高審計師聲譽和降低審計師聲譽兩個方面*審計師聲譽的降低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外部監(jiān)管機構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處罰所造成的聲譽降低,另一方面是會計師事務所自身獨立性降低所造成的聲譽損失。。從提升審計師聲譽角度來看,事務所規(guī)模越大,其聲譽越高。如Nichols和Smith等研究發(fā)現(xiàn),當上市公司審計師由非“八大”變更為“八大”時,市場會作出正面反應;反之,市場則消極反應[10]。Johnson和Lys也發(fā)現(xiàn)選擇更大型事務所時客戶的股價顯著上漲,而選擇小型事務所時客戶股價顯著下跌[11]。Beatty采用1975—1984年美國市場數(shù)據(jù)證實了聘請高聲譽審計師的企業(yè)比聘請低聲譽審計師的企業(yè)獲得了更低的抑價率,即提高了股票發(fā)行價格,降低了首日抑價[12],這一結論在相關研究中得到了證實。伴隨著我國IPO價格管制的放松和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審計師聲譽也影響了我國企業(yè)的股票定價[13]。Crasswell等采用1484家澳大利亞上市公司樣本,檢驗了“八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收費,研究發(fā)現(xiàn)“八大”行業(yè)專業(yè)化對非專業(yè)化的“八大”平均獲得了34%的溢價,“八大”品牌對非“八大”品牌的溢價水平為30%[14]。李連軍和薛云奎發(fā)現(xiàn),中國本地前“五(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相對于本地其他所,其溢價幅度為7.57%[15]。
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政府的積極推動,注冊會計師行業(yè)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特別是2007年中注協(xié)頒布的《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財政部《關于加快發(fā)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yè)的若干意見》、2009年證監(jiān)會和財政部聯(lián)合下發(fā)的《會計師事務所從事H股企業(yè)審計業(yè)務試點工作方案》更是掀起了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的浪潮。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能迅速擴大事務所規(guī)模,幫助會計師事務所在人才引進和培養(yǎng)、業(yè)務培訓、技術支持等方面形成合力,提高審計師專業(yè)化服務水平和執(zhí)業(yè)能力,提升注冊會計師勝任能力,進而提高審計質量;同時,會計師事務所規(guī)模的擴大可以減少同業(yè)間的惡性競爭,有助于避免審計師因獨立性降低而喪失的客戶準租金[7],增強了審計獨立性,并最終反映在審計質量和審計師聲譽上。因此,當會計師事務所宣布合并時,就向市場傳遞了會計師事務所規(guī)模擴大、審計獨立性提高的信息。由此,我們提出假設1。
H1:上市公司披露其所聘會計師事務所發(fā)生合并的新聞后,證券市場會作出正面反應,公司股價會顯著上漲。
從地理位置看,我國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合并,既有一方總部在北京的會計師事務所與另一方總部不在北京的會計師事務所合并,也有兩家北京之外的事務所合并。近年來,在中注協(xié)發(fā)布的排名前百家的會計師事務所中,總部在北京的會計師事務所數(shù)量越來越多*根據(jù)我們對2003—2008年的會計師事務所前百強事務所所在地的統(tǒng)計,2003年百強所中總部在北京的為34家,而在2008年則為44家??偛繛楸本┑氖聞账@著增加,總部非北京的事務所都不同程度降低或變化不大。。汪寧等認為,由北京地區(qū)的某一事務所與外地事務所合并,其目的主要是響應政府的“做大做強”號召[16],謀求事務所的發(fā)展空間,共享外地所或者北京所的執(zhí)業(yè)資格。因此,這種政策引導下的事務所合并,很多是基于獲取資質的形式合并,合并后的整合效果往往不及其他地區(qū)間的事務所合并。因此我們提出假設2。
H2:相對于北京所與外地所的合并而言,兩家非北京所合并時的市場反應更大。
在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對象上,合并方既有國內“十大”所,也有非“十大”所。由于“十大”所的收入規(guī)模相對較大、注冊會計師多、專業(yè)勝任能力強、獨立性較高、聲譽較好,因此這類事務所的合并不會產(chǎn)生顯著的聲譽增量效應;相反,非“十大”所通過合并,可以在短時間迅速獲得專業(yè)人才、擴大市場規(guī)模,因而這類合并更能引起投資者關注,證券市場的反應更大,因此我們提出假設3。
H3:相對于國內“十大”所的客戶而言,非“十大”所合并所帶來的客戶市場反應更大。
就會計師事務所的資質而言,既有證券所與非證券所合并,也有雙方都為證券所的合并。由于監(jiān)管層在認定證券所資格時對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數(shù)量和專業(yè)能力有更高要求,因此,兩個證券所合并能夠實現(xiàn)強強聯(lián)合,進一步擴大事務所規(guī)模,提升注冊會計師專業(yè)勝任能力。因此我們提出假設4。
H4:與證券所和非證券所的合并相比,兩家證券所合并時的市場反應更大。
從審計收費視角來看,我國審計收費包括四個方面內容:審計產(chǎn)品成本、預期損失費用、會計師事務所特征和地區(qū)差異[17]。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特征的改變會影響審計收費。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能擴大事務所的規(guī)模并增加專業(yè)人才,進一步提升審計獨立性和審計質量,因此,我們提出假設5。
H5: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能提高審計收費。
本文基于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的視角,從合并的市場反應和合并對審計收費的影響來檢驗審計師聲譽效應。
1.樣本選擇和數(shù)據(jù)來源
本文根據(jù)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公告來確定研究樣本*我們比較了各個公司在披露相同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的時間差異,大部分公司在5天左右公告事務所合并事件。,收集了從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所有披露事務所合并的上市公司,共計368個樣本,剔除4家金融企業(yè)和7家缺省數(shù)據(jù)的樣本,剩余357個,從2006至2009年分別為4、16、150和187個。本文的市場數(shù)據(jù)來自國泰安CSMAR數(shù)據(jù)庫;公司財務數(shù)據(jù)來自WIND數(shù)據(jù)庫;大股東持股和股權性質數(shù)據(jù)來自色諾芬CCER數(shù)據(jù)庫;會計師事務所數(shù)據(jù)主要來自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和各會計師事務所網(wǎng)站等,通過手工收集獲得。
2.變量定義和模型
為了計量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對公司股價效應的影響,本文采用累積異常收益率(CAR)來衡量股價的異常波動[18]。本文采用市場調整模型計算CAR值,計算步驟如下。
(1) 個股異常日報酬率
ARi,t=Ri,t-Rm,t
(1)
Rit為第i家樣本公司考慮現(xiàn)金紅利再投資的個股日回報率,Rm,t為考慮現(xiàn)金紅利再投資的市場日回報率。
(2) 樣本平均異常日報酬率
(2)
(3) 事件期樣本累積平均異常日報酬率
(3)
為檢驗市場能否區(qū)分不同會計師事務所和公司特征,本文控制了財務和公司治理等相關因素,設置了以下回歸模型進行實證檢驗。
CAR=α+β1Stock_firm+β2Beijing+β3Big10_merge+β4Ultimate+β5Size+β6Ratio+β7Fisrt+β8Sale+βiYear+ε
(4)
其中,CAR表示采用時間期窗口[-1,+1]、[-2,+2]的累積異常收益,0為事件日(即上市公司臨時公告日);Stock_firm是虛擬變量,當合并雙方都是證券所時為1,其他為0;Beijing是虛擬變量,當合并一方事務所注冊地在北京時為1,其他為0;Big10_merge為虛擬變量,當公司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合并時為國內“十大”所(根據(jù)中注協(xié)公布的百強會計師事務所名單確定)時為1,否則為0;Ultimate為虛擬變量,當公司為國有企業(yè)時為1,否則為0;Size是公司規(guī)模,采用公司總資產(chǎn)自然對數(shù)衡量;Ratio代表公司資產(chǎn)負債率;First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水平;Sale為銷售增長率,為公司當年銷售收入與上一年銷售收入的比率;Year為年度時間控制變量。
1.樣本選擇和數(shù)據(jù)來源
我們基于上文確定的357個樣本,采用以下步驟對樣本進行了再次選擇:(1)剔除當年重復合并的樣本*如2009年1月3日浙江天健與浙江東方合并為浙江天健東方會計師事務所;2009年9月25日浙江天健東方又與開元信德合并為天健會計師事務所。;(2)剔除近兩年上市的樣本*近兩年上市的公司可能存在公司IPO當年審計收費很高的問題。;(3)剔除事務所合并前后審計收費和其他財務數(shù)據(jù)披露不全的樣本,最終獲得119個檢驗樣本,從2006至2009年分別為2、3、41、和73個。公司財務數(shù)據(jù)來自WIND數(shù)據(jù)庫;審計收費、子公司數(shù)量和人均國民生產(chǎn)總值通過查閱年報和中國統(tǒng)計年鑒數(shù)據(jù)獲得。為了研究事務所合并對審計費用的影響,本文按照同年度、同行業(yè)和公司總資產(chǎn)規(guī)模最為接近的標準來選擇配對樣本,即檢驗樣本為會計師事務所發(fā)生合并的,配對樣本為會計師事務所未發(fā)生合并和變更的,以此考察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前后對審計費用的影響。
2.變量定義和模型
為了檢驗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對審計收費的影響,本文控制相關變量,具體研究模型如下*另外,本文還在模型中加入凈資產(chǎn)收益率指標,以控制業(yè)績差異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結論與文中結論無顯著差異。。
LAF=α1+β1Post+β2Size+β3LSUB+β4CATA+β5ARINV+β6Loss+β7OP+β8Per_GDP+ε
(5)
LAF=α1+β1Merge+β2Post+β3Merge×Post+β4Size+β5LSUB+β6CATA+β7ARINV+β8Loss+
β9OP+β10Per_GDP+ε
(6)
其中,LAF為公司年度審計費用的自然對數(shù);Post為虛擬變量,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前為0,合并后為1;Size為公司總資產(chǎn)的自然對數(shù);LSUB為子公司數(shù)量的算術平方根;CATA為流動資產(chǎn)與流動負債的比值;ARINV為(應收賬款+存貨)/總資產(chǎn);Loss為虛擬變量,如果當年凈利潤虧損則為1,否則為0;OP為審計意見變量,標準意見時為0,其他為1;Per_GDP為公司所在省份的人均國民生產(chǎn)總值的自然對數(shù);Merge為虛擬變量,若所聘會計師事務所發(fā)生合并,則取值為1,否則為0。
模型(5)中Post的系數(shù)反映了檢驗樣本中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前后對審計收費的影響;模型(6)采用倍差法,加入了配對樣本,考察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與審計收費的關系,Merge×Post交叉項的系數(shù)反映了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對審計收費的影響。
如上所述,普通投資者主要通過股價來反映其對審計師聲譽的關注。當投資者關注并認為審計師聲譽重要,那么,審計師聲譽的提升就會引起被審計客戶股價的上漲。就事務所合并事件而言,投資者預期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能提高審計師的專業(yè)勝任能力和獨立性,提升審計質量,經(jīng)審計后披露的會計數(shù)據(jù)更真實。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合并提升了審計師聲譽,并導致股價上漲。
上市公司通過專門的臨時公告披露所聘請事務所合并事項,因此該事件能準確反映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后投資者的市場反應,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我們采用市場調整模型計算CAR值。下頁表1報告了研究結果(事件日為上市公司臨時公告日)。由表1可以看出,無論是均值,還是中位數(shù),其市場累計異常收益都大于零,除[0,+1]和[-1,+1]的中位數(shù)檢驗不顯著外,其余窗口的累計異常收益都顯著大于零,這表明我國資本市場已具有聲譽效應,普通投資者開始關注合并給會計師事務所聲譽帶來的影響及變化。
考慮到我國資本市場的變化周期,我們在剔除了2006—2007年的數(shù)據(jù)后,重新對CAR值進行了檢驗*2007年10月31日,上證指數(shù)最高為6124.04點,其后逐步下跌。因2006年和2007年的樣本較小,故未披露CAR值的檢驗結果。,得到和上文相似的結果,假設1得到證實?;诒?的結果,我們可以推斷,我國資本市場普通投資者已經(jīng)關注審計師聲譽,并從股價上對事務所合并事件作出反應。
表1 CAR值顯著性檢驗
必須強調的是,盡管我國法律風險低,但政府引導和保護也具有保險效應。例如,事務所合并導致規(guī)模擴大,可能會獲得政府扶持和保護,從而帶動被審計客戶股價上漲。因此,為了區(qū)分可能存在的聲譽效應和政府保險效應,我們考察了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形式的不同特征。我們將其分為三類:合并前的事務所總部所在地;合并方是否為“十大”;合并雙方是否都具有證券審計資格。如果股價上漲主要源于政府保險效應,那么在北京的“十大”所且雙方都具有證券資格事務所的合并更可能受到政府引導或保護,因此,這類合并在政府保險效應下,市場反應更顯著。
表2 單變量檢驗
表2報告了不同合并特征的檢驗結果。由表2中A部分可見,當合并雙方或多方所在地不在北京時,在合并公告前后的時間窗口期內,被審計客戶股價累計異常收益的均值和中位數(shù)都顯著大于零;而當合并一方所在地為北京時,證券市場沒有作出顯著反應;并且在[-2,+2]窗口期,這兩類合并的CAR值的均值與中位數(shù)的差異都在5%水平上顯著,表明市場對于區(qū)域性的事務所合并反應更為積極。表2中B部分披露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并方是否為“十大”的結果,結論表明合并方為非“十大”時,合并后客戶的市場反應顯著;但合并方為“十大”時,客戶的CAR值的均值和中位數(shù)均與零無顯著差異,分組差異檢驗也表明兩組的CAR值無顯著差異。表2中C部分反映了合并雙方是否具有證券審計資格與證券市場反應間的關系,可以看出當合并方中只有一方是證券所時,被審計客戶在股票市場的CAR均值和中位數(shù)都顯著大于零,市場反應明顯;而當雙方都是證券所時,合并后客戶CAR值的均值在窗口期內顯著為正,但中位數(shù)與零無顯著差異,且分組差異檢驗表明這兩類合并的CAR值總體上無顯著差異。綜上可見,在事務所合并形式上,非北京的會計師事務合并、合并方為非“十大”的、單方具有證券資格的合并更能得到市場認同。這一結論不符合政府保險效應假說,卻支持了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的聲譽效應假說。
為了控制其他因素的可能影響,本文還對合并特征變量與CAR值進行了多元回歸檢驗。下頁表3是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我們以CAR3和CAR5代表在[-1,+1]和[-2,+2]窗口期間的CAR值,其均值分別為0.0059和0.0100;自變量stock_firm表明樣本中平均85.99%的合并雙方都具有證券從業(yè)資格,56.30%的合并方在北京,32.49%的合并涉及國內前“十大”所。
表3 描述性統(tǒng)計
表4是在控制所有權和財務數(shù)據(jù)后的多元回歸結果,其中(1)和(2)是全樣本數(shù)據(jù)檢驗的結果,(3)和(4)是剔除了2006—2007年樣本的檢驗結果。在回歸檢驗中,本文分別采用事件期為[-1,+1]和[-2,+2]計算的CAR3和CAR5作為因變量。由表4可見,在所有的回歸模型中,變量Beijing與CAR值至少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負相關,表明北京所與非北京所間合并產(chǎn)生的股價異常收益明顯低于非北京所間的合并,從而驗證了假設2,這說明在行業(yè)做大做強的背景下,北京所與外地所合并可能有很多是基于獲取資質等的形式合并,合并本身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yè)能力和獨立性提高的作用有限,市場投資者未對此給予高度評價。在合并事務所本身規(guī)模的檢驗上,變量Big10_merge與CAR值至少在10%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合并方為非“十大”的客戶,其累計異常收益顯著高于“十大”的客戶,假設3得到支持。這表明在事務所合并中,非“十大”所能夠通過合并提高自身規(guī)模和獨立性,有助于較快提升事務所實力和專業(yè)能力,因此得到了市場的肯定?!笆蟆彼旧砭途哂新曌u效應,通過合并產(chǎn)生的市場效應有限。最后,變量Stock_firm的回歸系數(shù)均小于零,表明在窗口期內,兩家證券所間合并的CAR值低于僅有一方為證券所的合并,但這一結果在統(tǒng)計上不顯著,結論不支持假設4,這可能表明無論是否為證券所,會計師事務所合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強強聯(lián)合。盡管非證券所的資質條件相對弱于證券所,但市場未能區(qū)分這種差異。
表4 事務所合并與CAR值的多元回歸結果
下頁表5為檢驗樣本與配對樣本在事務所合并前后年度審計收費的比較結果。由表5可知,檢驗樣本在合并前后年度審計收費的均值分別為525336.1和568159.7,增長了42823.6元,中位數(shù)增加20000元;而配對樣本在合并前后年度的均值分別為494592.4和537827.7,增長43235.3,中位數(shù)沒有變化。單因素差異分析發(fā)現(xiàn),檢驗樣本和配對樣本在合并前后年度的均值和中位數(shù)均無顯著差異。這一結論與蔡春等的結論不完全一致[9]。我們在搜集所有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事務所合并事項后,發(fā)現(xiàn)雖然事務所合并前后年度的審計收費有所增長,但增長幅度不明顯,與未合并的事務所審計的公司相比,增長幅度相近。
表5 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實驗樣本與未合并配對樣本前后年度審計收費比較 單位:元
表6 事務所合并與審計收費的多元回歸結果
為控制其他因素對審計收費的影響,本文還對事務所合并與審計收費的關系進行了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見表6。其中(1)顯示在檢驗樣本中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前后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結果表明反映合并前后的虛擬變量Post的回歸系數(shù)為0.001,統(tǒng)計上不顯著;本文在表5(2)的回歸結果中,加入了配對樣本,合并與否和合并前后的交互變量Merge×Post的系數(shù)為-0.140,也不顯著,表明會計師事務所合并未對審計收費產(chǎn)生顯著影響,不支持假設5。假設5未得到支持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幾點:(1)受時間和數(shù)據(jù)限制,我們只比較了合并前后一年的審計費用變化,由于尚處合并初期,合并后事務所的資源整合和專業(yè)人員素質提升程度有限,從而可能導致合并對審計收費的影響不明顯;(2)在本文的研究樣本中,大部分是2009年的合并樣本,我們不排除部分事務所合并僅是為了獲取審計資格,合并的形式大于實質,沒有真正實現(xiàn)“資合”及“人合”;(3)在確定審計收費的因素中,盡管合并能增加事務所聲譽,但合并產(chǎn)生的規(guī)模經(jīng)濟效應可能導致審計成本下降,因此這一抵消效應使得審計收費沒有發(fā)生顯著變化;(4)在我國審計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即使事務所合并能實現(xiàn)雙方資源的有效整合,保持審計收費穩(wěn)定也可能是合并后維持或獲取市場競爭優(yōu)勢的一種策略。
審計質量和審計師聲譽一直是眾多學者研究的論題,已有研究主要從聲譽受損視角進行檢驗。但股價的下跌受眾多因素影響,因而檢驗結論存在較多不穩(wěn)定因素。本文基于中國弱法律風險的背景,從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并提升審計師聲譽的視角檢驗了審計師的聲譽效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資本市場普通投資者已經(jīng)關注審計師聲譽,預期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能提高其專業(yè)勝任能力和獨立性,因此在公司股價上得到了正面反應。在具體合并形式上,總部非北京的會計師事務所間合并以及合并一方為非“十大”的,更能得到市場認同。本文從提升審計師聲譽視角證實了我國資本市場存在審計師聲譽效應。但是,采用最小二乘法和倍差法進行檢驗,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能夠顯著提高審計收費。
近年來,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yè)在政府引導和市場競爭下,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收入規(guī)模和影響不斷擴大。根據(jù)我們的研究結論,資本市場普通投資者已經(jīng)關注審計師聲譽,并在公司股價上作出反應。但是在公司管理層和審計師的合約談判中,由于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尚處初期,資源整合的效果有限,特別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審計師議價能力較弱,因此還沒能顯著增加審計收費。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會計師事務所發(fā)展和審計師聲譽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我國會計師事務所還需要通過不斷的合并和積累來壯大自己。除了外部環(huán)境的改善以外,事務所需要通過有效的合并和后續(xù)整合,真正提升專業(yè)人員素質,提高審計獨立性,建立品牌聲譽,這樣才有可能在未來獲得聲譽溢價。
[1]Chaney K, Kirk L.Shredder reputation: the cost of audit fail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40(3):1221-1245.
[2]Weber J, Willenborg, Zhang J.Does auditor reputation matter?the case of KPMG Germany and ComROAD AG[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46(4):941-972.
[3]Krishnamurthy S, Zhou J, Zhou N.Auditor reputation, auditor independence, and the stock-market impact of Andersen’s indictment on its client firm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6,23(2):465-490.
[4]Watts R L, Zimmerman J.The markets for independence and independent auditors, unpublished manuscrip[D].University of Rochester,1981.
[5]Khurana I, Raman K.Litigation risk and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credibility of Big 4 vs Non-Big 4 audits: evidence from Anglo American countri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4,79(3):473-495.
[6]Nelson K K, Price R A, Brain R.The market reaction to arthur Andersen’s role in the Enron scandal: loss of reputation or confounding effec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46(5):279-293.
[7]Chan K H, Wu D H.Aggregate quasi rents and auditor independence: evidence from audit firm audit firm mergers in China[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forthcoming,2009,28(1):175-213.
[8]曾亞敏,張俊生.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對審計質量的影響[J].審計研究,2010(5):53-60.
[9]蔡春,孫婷,葉建明.中國內資會計師事務所合并效果研究——基于國際“四大”審計收費溢價的分析[J].會計研究,2011(1):83-89.
[10]Nichols D R.Smith D B.Auditor credibility and auditor chang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3,21(2):534-544.
[11]Johnson W B, Lys T.The market for audit services: evidence from voluntary auditor chang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0,12(1-3):281-308.
[12]Beatty R.Auditor repunting and the pricing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The Accounting Revies,1989,64(4):693-709.
[13]王兵,辛清泉,楊德明.審計師聲譽影響股票定價嗎——基于IPO定價市場化的證據(jù)[J].會計研究,2009(11):73-81.
[14]Craswell A T, Jure R F, Stephen L T.Auditor brand name reputations and indust specializ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20(3):297-322.
[15]李連軍,薛云奎.中國證券市場審計師聲譽溢價與審計質量的經(jīng)驗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7(3):404-414.
[16]汪寧,廖建波,劉爾奎,等.會計師事務所總分所設立與管理的實踐模式[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7(5):36-41.
[17]王兵,張娟,楊德明.審計收費影響因素之長期特征研究[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9(6):110-115.
[18]陳梅花.股票市場審計意見信息含量研究:來自1995—1999上市公司年報的實證證據(jù)[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2(1):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