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議論文的時候,很多學生舉了事例之后,忘了分析,或者根本就不會分析,造成事例和論點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橋梁。如果說寫一篇議論文就像蓋一座大樓的話,那么,事例和論點就像蓋樓時必需的基本原料——鋼筋和磚頭。要想把一座大樓蓋好,光有鋼筋和磚頭是不行的,我們知道還需要混凝土?;炷聊苁逛摻詈痛u頭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能使大樓更結實、牢固。同樣的道理,寫議論文時,光有論點和事例也是不行的,二者中間必須要有分析,分析是論點和事例之間的粘合劑,分析能使論點和事例完美地聯(lián)系在一起,分析能使議論文更有說服力。以前,我們經(jīng)常說“事實勝于雄辯”,而今天我要說“分析才是礙道理”。
一、分析能夠使事例體現(xiàn)的觀點具有單一性
材料一:歐立希為發(fā)明新藥,堅持試驗,失敗了總結教訓。一共試驗606次,才成功。
這個材料,我們可以提煉的觀點有“堅持才能成功”、“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來自經(jīng)驗”、“挫折也是一筆財富”等觀點。
材料二:歐立希為發(fā)明新藥,堅持試驗,失敗了總結教訓,一共試驗606次,才成功。假如他只試驗一次而放棄,又假如,他試驗了605次而放棄,就不可能有新藥“606”的制成。正是因為他堅持了,最后他勝利了,所以,堅持就是勝利。
這個材料只能得出一個觀點“堅持就是勝利”。
同樣一個材料,后者只不過比前者多加了分析,而所得出的觀點就變得單一了。所以說,分析能夠使材料更好地為論點服務,能夠使材料所體現(xiàn)的論點具有單一性。
二、分析必須堅持一個原則——“緊扣論點”
材料三:2010年感動中國人物孫東林在哥哥孫水林一家五口遇難,賬單已不在的情況下,毅然用不屈的脊梁承擔起還清民工工資的重負,兌現(xiàn)了不少民工一分錢的承諾。(論點:堅守承諾)
下面我們看一位學生寫的有關這則材料和論點“堅守承諾”之間的分析。
“從孫氏兄弟的行動中,我看到了他們?nèi)烁竦膫ゴ?,他們精神品質的可貴。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是社會進步的脊梁。他們堅持還清農(nóng)民工的工資,這是良心的選擇。”
這段分析,雖然也對“孫氏兄弟的行為”進行了評價和肯定,但是卻脫離了論點,致使材料和論點之間的溝通不嚴密,文章也缺乏應有的說服力。
后來,我將這段分析改動了一下,學生反響還不錯,下面我將改寫后的分析列出,和大家共同參考?!盀槭裁磳O氏兄弟能成為201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因為堅守承諾,他們感動了萬千國人;因為堅守承諾,他們收獲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因為堅守承諾,他們把古老相傳的信義,演變成現(xiàn)代傳奇?!?/p>
三、分析可運用修辭手法
我們知道議論文中一個典型的議論段應包括五個層次:“擺論點”、“解說論點”、“舉事例”、“分析論據(jù)”、“小結論點”。而“分析論據(jù)”、“小結論點”一般情況下要占整段篇幅的1/2。如果一段中,雖然也分析了,但是分析太少,就會造成分析不透徹,同時也會給讀者“頭重腳輕”之感。
說到這里有些學生開始犯難了。因為無論使用傳統(tǒng)的假設分析法,還是探因分析法,一句話的分析在很多時候是很難達到整段篇幅的1/2的。我就告訴學生說,這個問題很簡單啊,一個假設不夠,我們可以采用三個假設,來構成排比。其實,除了排比,我們在分析的時候,還可以運用對偶、反問、比喻等修辭手法。這樣,既能分析得更加透徹,又能炫出自己的風采,何樂而不為呢?
總而言之,寫議論文舉事例是基礎,事例之后的分析是關鍵。分析能夠使議論文更具說服力,更能夠體現(xiàn)寫作者的水平。所以,分析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