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霸王別姬這個故事,也看了很多個版本的霸王別姬,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張愛玲寫的《霸王別姬》。看了這篇以虞姬的角度寫的小說,感覺就是不一樣,再去看一下《史記·項羽本紀》中關于霸王別姬這一事情的記載,于是心中感慨萬千。下面我就來談一下這兩個版本中虞姬形象的不同。
一、陪襯與主角。
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寫項羽時用了那么多的篇幅,而對于虞姬其人卻沒有任何鋪墊。只有在倒霉的垓下那一刻,才讓她橫空出世突然現(xiàn)身于軍中。想必這位史家先賢并不是偷懶沒有去深入研究資料,也不是成心輕忽這位美人。而是他心里清楚,虞姬生前如何,在項羽這么一個偉岸丈夫的生命中太無足輕重了。在項羽創(chuàng)造的那段歷史中更是一片流云飛絮。之所以司馬遷要給予虞姬一筆“揉碎桃花,玉山傾倒”,僅僅是由于她死去的那個不同凡響。這個不同凡響再加上特殊的時間和地點,虞姬就不再是虞姬了,她凝固進了某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成為了某個重要的歷史人物最后一個動作的歷史佐證、氣氛烘托和強調說明。虞姬在項羽歷史的終結點,成為了講述他的歷史時必須提到的一個部分。從本質上來說,虞姬并非是女人——甚至不是“人”,而只是一個符號。
在張愛玲的小說《霸王別姬》中,虞姬不再是個襯托,而是個血肉豐滿的主要人物,張愛玲以女人特有的視角,讓虞姬作了一段驚人的思想獨白,這是我認為寫得最為精彩的部分,讓我們不得不對虞姬產生重新的認識。虞姬用她的一腔熱血,為我們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讓讀者也沉浸在悲涼的氛圍之中,為虞姬的紅顏薄命悲哀,為他們的愛情哀嘆。
二、附庸與思想的獨立。
《史記·項羽本紀》中,虞姬從來沒有“活過”,有的只是“一死”。在所有人的眼中,她從來沒有自己獨立的存在、名字、行為和動機。離開了虞姬,霸王還是霸王;但離開了霸王,虞姬便不可能再是虞姬。從本質上來說,虞姬并非是女人——甚至不是“人”,而只是一個符號。她那驚心動魄的橫空出世,全部的必要和價值,只不過是給西楚霸王那過于金屬質感的英雄衣襟別上一枚帶有性別暗示的徽章,給那黑鐵色的“十面埋伏”點綴上一抹亮眼的粉紅,在粗重的男人氣息之中散發(fā)出一點看得見摸得著的人生況味——在那個男性縱橫的世界中,這淡淡的一抹已經(jīng)足夠了。虞姬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不是問題。她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僅僅為了這短短的一瞬。寶劍揮舞,就在揮向她那潔白如蝤蠐的頸項時,這才是她真正的生命。多么美麗的一劍啊!濃縮了她的一生,洗去了霸王的暴戾,凝固進了歷史……一日長于百年,那她這一瞬呢?
在張愛玲的小說《霸王別姬》中,虞姬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自己把握了自己的未來,自己的命運不再是掌握在別人的手上。
張愛玲以女人特有的視角,讓虞姬作了一段驚人的思想獨白,這是我認為寫得最為精彩的段落?!斑@樣生存在世界上的目標究竟是什么。他活著,為了他的壯志而活著。他知道怎樣運用他的佩刀,他的長矛,和他的江東子弟去獲得他的皇冕。然而她呢?她僅僅是他的高吭的英雄的呼嘯的一個微弱的回聲,漸漸輕下去,輕下去,終于死寂了。如果他的壯志成功的話假如他成功了的話,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將得到一個‘貴人’的封號,她將得到一個終身監(jiān)禁的處分。她將穿上宮妝,整日關在昭華殿的陰沉古黯的房子里,領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厭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數(shù)不清的燦爛的流星飛進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絕了她十余年來沐浴著的陽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輝,她成了一個被蝕的明月,陰暗、憂愁、郁結,發(fā)狂。當她結束了她為了他而活著的生命的時候,他們會送給她一個‘端淑貴妃’或‘賢穆貴妃’的謚號,一只錦繡裝裹的沉香木棺槨,和三四個殉葬的奴隸。這就是她的生命的冠冕。”通過這段描寫,我們可以看出,虞姬她有著自己清醒的、獨立的思考。自古以來,女人就是為男人而活著。她們默默地成為成功的男人的背后的偉大的女性。為了他們的事業(yè)她們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的青春,她們甚至沒有想過自己。如虞姬這般覺醒的女人只在少數(shù)。
虞姬的內心是充滿了矛盾的,她面臨著兩種愿望或兩種理想的選擇和斗爭。一方面,她深摯地愛著項羽,對他忠誠且癡情;另一方面是虞姬對自己命運的沉思:“十余年來,她以他的壯志為她的壯志,她以他的痛苦為他的痛苦。然而每逢他睡著了,她獨自掌了蠟燭來巡營的時候,她開始想起她個人的事來了。她懷疑她這樣的生存是為了什么。他活著,為他的壯志而活著,他知道怎樣運用他的配刀、他的長矛、他的江東弟子去獲得他的冠冕。然而她呢?她僅僅是他的高亢的英雄的呼嘯的一個微弱的回音,輕下去,輕下去,終于死寂了?!彼罱K的結局是什么?倘若項羽贏得天下,他就有三宮六院,或許她能夠裹上一件宮廷的外衣,她愛的是項羽,項羽愛的是他的大業(yè),她只不過是萬紫千紅中的一枝殘紅,被冷落、被遺棄。當?shù)弥拿娉璧木车刂?,為了自己不至于成為累贅,用一把小刀深深地刺進了自己的胸膛,自殺而亡,她選擇了最簡單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紅顏卻如此多情和命薄,大義與茍全面前,虞姬選擇了前者殺身成仁,讓我們不得不為之感嘆。她是在對命運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把握的時候,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了斷自己。
三、結局的遐想
《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說出“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單單從字面上來看,西楚霸王似乎說得很清楚,我的寶馬都不肯棄我逃生,美人啊美人,我該拿你怎么辦?“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這就是虞姬的回答。不知道這是否出自她的本意,但卻是霸王想要的回答。于是,虞姬不得不死。惟有一死,才能使霸王的悲劇完滿,才能使忠貞的愛情完全。所以,虞姬死了。死的驚心動魄,死的理所應當。所以,才有了那瀟灑漂亮觸目驚心的一刎。至今還有人在討論虞姬究竟姓“虞”還是名“虞”,也有人在爭論虞姬究竟出生在吳縣還是誕生在沭陽。其實這些都不重要。因為,虞姬只是一個符號。沒有了虞姬,霸王還是霸王;但沒有了霸王,虞姬便不可能再是虞姬。
而張愛玲的小說《霸王別姬》中,項王無法明白虞姬的心,一心為自己的占有欲而忖度不已?!澳悄憔土粼诤蠓?,讓漢軍的士兵發(fā)現(xiàn)你,去把你獻給劉邦吧?!庇菁裁匆膊徽f,只將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進了她的胸膛。她用自己的生命告訴項王,她愛他,她一輩子都只屬于他?!拔冶容^喜歡那樣的收梢”,讓自己的生命結束在最美麗的時刻,讓自己的生命結束在最愛的人的懷里,讓自己的生命結束在愛中。畢竟,她還是美的,她還是年輕的,他還是只愛著她的。這樣的收梢,是最好的收梢了。虞姬的這一生就在一生只愛一個人的信條里結束了。她最終的結局是什么?倘若項羽贏得天下,他就有三宮六院,她只不過是萬紫千紅中的一枝殘紅,被冷落、被遺棄。所以當項羽要帶兵突圍的那一刻,虞姬沒有絲毫的猶豫,迅速拔出刀刺向自己的胸膛。留給項羽一句永遠都聽不懂的話:“我比較喜歡這樣的收梢?!笔堑模c其面對那樣的命運,還不如有個漂亮的收場。張愛玲借這樣的歷史故事來揭示那時女性的處境:她們意識到自己對男人的依附,洞悉這依附后面的空虛,卻無力擺脫這種依附,她們在苦苦掙扎,找尋不到出路,就算是死亡,也不過是:“將這掙扎定格了——定格成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p>
這就是兩個作者——男性的司馬遷與女性的張愛玲筆下的女性虞姬。這也是兩個作者眼中不同版本的霸王別姬,這一別,賺盡了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永留人們心中的,還是那首霸王悲歌和那曲美人舞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