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蕓謀差》這篇文章選自于《紅樓夢》第二十四回《醉金剛輕財尚義俠 癡女兒遺帕惹相思》這一章節(jié),安排在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本單元是小說單元,主題是“話里有話”,因此在安排教學目的的時候,我們無疑應(yīng)該把重點落到品味人物語言,賞析人物形象上。
縱觀學生的現(xiàn)狀,對于我國四大古典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是學生的最愛,而對于《紅樓夢》,大部分同學沒有讀過,認為讀不懂、沒興趣。因此我想把自己的教學目標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稍作一下調(diào)整,在完成原有教學目標的同時,我想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紅樓夢》的興趣,從而感受我國古典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學完這一篇課文后,我覺得我在完成這一課的教學時,有幾點可取之處。
第一,多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紅樓夢》的語言魅力。在這篇文章中,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賈蕓、王熙鳳、卜世仁、倪二,每個人物的語言都很有特點。我讓學生先默讀,了解小說的情節(jié),然后通過指名讀、男女生對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方法,品味文中的重點語段,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文本。在讀到賈蕓到舅舅卜世仁家賒冰片、麝香的語段時,對于賈蕓說的那段話,學生就產(chǎn)生了分歧。有的學生認為,賈蕓所說的話,是對舅舅的尊重、認同,從心底里感謝舅舅在父親去世后對自己的幫助,而有的學生認為,賈蕓的話是氣話,是怪舅舅在父親去世時只幫著出了出主意,并沒有幫什么其他的忙。于是,我就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去品讀,從而讓學生懂得了話里有話、綿里藏針的語言藝術(shù)。
第二,問題的巧妙設(shè)計。教授這一課的一個重點,是賞析人物形象。卜世仁這個人物,在《紅樓夢》中微不足道,但曹雪芹在刻畫他時,并不馬虎,把他的冷漠刻薄、為富不仁的品質(zhì)刻畫得淋漓盡致。因此在賞析這個人物的時候,我也花費了一番心思。尤其是在問題的設(shè)計上,斟酌再三。我首先設(shè)計了一個問題:卜世仁答應(yīng)了賈蕓的要求嗎?他是怎么拒絕他的?這個問題好解決,學生們紛紛發(fā)言,并在文中找到了相應(yīng)的語句。我又趕緊拋出第二個問題:他不打算賒,原本三言兩語就可以打發(fā)賈蕓走,他為什么說了那么多的話?動機是什么?技巧在哪兒?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所以在解決這個難點的時候,就迎刃而解了。學生通過品味語言,馬上知道了卜世仁的笑里藏刀,他對外甥的冷漠無情。文中的另一個人物賈蕓,在備課時,我有過激烈的思想斗爭,賈蕓是本文的主人公,也是刻畫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我究竟放在哪個環(huán)節(jié)賞析最好。最后,我把他放在最后一個賞析,讓學生對話里有話有了了解后,再來賞析賈蕓,就可以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并且我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去查找資料,對賈蕓在賈家所處的地位做了一下了解。學生知道了賈蕓只不過是賈家的遠房子弟,是后廊上五嫂子的兒子,他早先沒有了父親,也無產(chǎn)業(yè),所以很早就面臨生計問題,也很早就知了人情冷暖。所以在學習時,對于賈蕓一見賈寶玉的面就認其做干爹;想法設(shè)法,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去謀取差事,就很好理解了。在賞析他時,我設(shè)計了一個問題:賈蕓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在1006班上完課后,我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能起到發(fā)散學生思維的作用,但面太散,課堂不好駕馭,于是在1003班上課的時候,我把這個問題稍作了修改:在前面的品讀中,我們知道了賈蕓是一個伶俐乖巧的人,你是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他除了這一品性,還有哪些性格特點?問題改了后,針對性更強了,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有了方向,所以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并且有話可說,有的從文本中品到了他的阿諛奉承,有的品到了他的孝順等等。
第三,巧舌如簧,培養(yǎng)興趣。這篇文章,正常情況下,三課時完成綽綽有余,但對這樣一篇好文章,我不怕花時間,我花了四節(jié)課時。第一課時,我沒有走進課文,而是帶學生們了解了《紅樓夢》的寫作背景、曹雪芹的簡介,并向?qū)W生詳細地介紹了金陵十二釵。學生的興趣盎然,還沒等我教第二課時,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去品讀文本了。一直以來,學生對《紅樓夢》都有畏難的情緒,覺得語言有些晦澀,很難讀懂。所以,我?guī)W生賞析人物的時候,也放慢了速度。讓學生反復地讀,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去品文嚼字,帶著學生一點點地感受紅學的魅力。在賞析到賈蕓這個人物形象時,我聯(lián)系《紅樓夢》里其他描寫他的章節(jié),讓學生了解到賈蕓是《紅樓夢》里少數(shù)幾個比較正派的男人之一,他沒有什么令人惡心的惡習,有一定的辦事能力,喜歡上了丫頭小紅,撿到她的手帕后經(jīng)過一番接觸,兩人漸漸陷入愛河,上演了一出和寶黛之戀同樣純美的愛情故事。而他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賈府敗落后幫助過身陷困境的寶玉和鳳姐等,讓學生對這個人物產(chǎn)生興趣。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我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教學中,要根據(jù)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學生,隨時調(diào)整我們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喜歡和文本對話,從而達到主動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的目的,那么我們的教學也會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