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活化教材 數學課堂 高質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2A-0069-01
教材是教師教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師應該考慮的重要課題。因此,教師應該活化教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教材融入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一、把握教材,深究教學目標
領會教學目標,抓住教材核心與重點,將教學相關內容串成一條主線,靈活進行教學,是活化教材的基礎。例如在教學《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圓錐體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體積的三分之一,老師可以準備空心配套的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還有一些沙子,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去操作。學生有可能是先在圓錐體裝滿沙子倒進圓柱體里面,三次才把圓柱體填滿;也可能是先在圓柱體裝滿沙子,然后倒進圓錐體,倒?jié)M三次圓錐體。不管是哪一種方法,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充分把握教材,抓住教學核心,靈活變動教材,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借助教材,將數學融入生活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作為數學老師,應該具備強烈的數學意識,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計算》時,老師可以在教室里設置一個小小的“超市”,然后給學生分發(fā)學具里的人民幣,由老師擔任售貨員,讓學生自己去“超市”購物,在付錢、找零的購物過程中學會人民幣的計算。又如在教學《統(tǒng)計》的時候,老師可以調查學生最喜歡吃的蔬菜是什么,然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隨后提問:如何把統(tǒng)計的結果制成讓人一目了然的統(tǒng)計圖呢?如果喜歡某種蔬菜的人特別多,我們還能用一年級學過的用一格代表數字l來制統(tǒng)計圖嗎?問題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促使學生想出別的辦法來解決:一格可以代表2、5、10等。制出統(tǒng)計圖后,老師還可以總結出哪種蔬菜水果對人體是有益的,哪些蔬菜水果是不能多吃的,教育學生不要挑食,身體才能健康。充滿生活氣息的數學課堂,讓學生感覺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
三、延展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是非常開闊且充滿想象力的。如果一味給學生灌輸知識,限制他們的思考能力,那學生就會一直認為老師是正確的,久而久之,他們就懶得思考,這樣很容易制約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魅力數學課堂一般是伴隨著學生千奇百怪的問題開始的,學生從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能夠充分感受到數學的力量和價值。因此,作為小學老師,一定要學會寬容和期待,理解學生的個性成長和冒險精神,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當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要及時給予鼓勵,就算學生的看法有所偏差,也要發(fā)現錯誤想法的潛在價值,并及時引導學生發(fā)現錯誤,改正錯誤。例如在計算樹高的時候,有的同學建議把樹砍斷,用尺子計量;有的同學建議拿一根長桿子進行比較測量;還有的同學建議拿一個竹竿,測量出竹竿和影子的長度,然后通過比例知識算出樹高。通過思考多種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分析處理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并從中選擇最佳方案,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四、用活教材,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與生活是密切聯(lián)系的,因此,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將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日常生活的數學運用中,以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的問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家每戶都有了一些剩余的錢,如何管理閑錢,合理生財,六年級的學生可以為爸媽出謀獻策了,用學習到的利息知識,通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的公式,知道按國家規(guī)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稅率納稅,幫爸媽計算活期利息和定期利息,不同存款時間的利息,為爸媽選擇合理的、最大收益的存款,從小培養(yǎng)理財意識。總之,將所學到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生可以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學科是服務于社會生活的,其社會性決定了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在教授數學內容的同時,通過活化教材,設立問題情境,引入實際生活,使數學課堂充滿時代氣息和生活氣息,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他們的思考能力和數學應用的能力,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質量。
(責編 羅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