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廣角 生活情境 多媒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2A-0029-01
“數學廣角”講的是數學課堂之外的問題,主要是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就是生活中如何用數學思想解決問題。小學階段“數學廣角”的內容都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沒有任何關聯(lián)。每一冊、每一個單元,都蘊含有一個或兩個數學思想和方法。這些內容跟其他單元的內容相比,思維難度較大,很少有學生能夠獨立解答出來。因而,不少學生對“數學廣角”的學習產生了恐懼心理。如何克服這種恐懼心理呢?通過實踐探究,筆者發(fā)現(xiàn),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領悟“數學廣角”之數學思想
“數學廣角”的素材一般都來自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如在教學“數字編碼”時,課前,教師布置學生收集本地區(qū)的郵政編碼和本人的身份證號碼。課始,請幾名學生代表匯報收集到的信息材料,同時展示貼近學生生活的各種編碼——圖書館某圖書的編號、大酒店的房間號、書本的條形碼、QQ號碼、電腦編碼、防偽編碼等,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直觀地理解數字編碼的知識。課中,教師通過例舉學生們收集的生活事例,逐步向學生灌輸有關數字編碼的思想,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編碼的編排方法,并通過實踐活動加以應用。這樣,通過讓學生與生活進行“零距離”接觸,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自由、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領悟“數學廣角”的思想,體驗解答問題的樂趣。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克服“數學廣角”之恐懼心理
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形式有機地融合起來,為傳統(tǒng)單一枯燥的數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使課堂生動有趣、形式多元,便于學生理解吸收新知識,有助于他們克服學習“數學廣角”的恐懼心理。
如在教學“等量代換”時,筆者運用多媒體演示“換”的過程,把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形象、易懂的形式展示出來,便于學生理解吸收新知識,在直觀的“代換”過程中,領悟等量代換理念。又如:在教學“可能性”時,筆者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實驗過程,并用課件記錄實驗結果,有助于學生看出實驗結果的規(guī)律性,體現(xiàn)了多媒體教學“圖、文、聲”并茂的直觀優(yōu)勢,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克服了對“數學廣角”學習的恐懼心理。
三、推行“小班化”教學,探索“數學廣角”之學習過程
“數學廣角”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與探究過程,“小班化”教學為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親歷學習的全過程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保障。由于小班人數少,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及實際狀況,靈活運用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多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分享各種教育資源,促使學生全程參與到“數學廣角”的探究學習中來。
如在教學“分類”“找次品”時,筆者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和“玩中學”的教學方式——以“玩”貫穿教學的始終,通過一些小游戲或者競賽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習熱情,把數學教學由死板無趣的反復操練轉化為充滿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探究性課堂教學活動。如,教師可以在“分類”環(huán)節(jié)中設置一個競賽,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分類”任務,獲勝小組在班級小組評價表中可以加一分,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游戲、競賽等系列活動,化機械重復、枯燥乏味的數學教學為趣味性的探究活動。又如,在教學“重疊問題”“田忌賽馬”時,筆者采用“問中學”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設置一些懸念,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質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嘗試自己開動腦筋,尋求答案,并大膽地在課上表達自己的看法,使教師單一的“教數學”轉化為學生主動的“問數學”,讓學生真正融入到“數學廣角”的學習過程中。
四、通過游戲活動。在快樂學習中運用“數學廣角”中的數學思想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小學生的注意力比例分配中,相對于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占絕對的優(yōu)勢。他們易被一些新奇、刺激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快樂學習,在快樂學習中,進一步理解并靈活運用“數學廣角”中所滲透的數學思想。
例如,在教學“簡單的邏輯推理”時,筆者通過“猜書”的游戲,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的全過程,在鞏固練習的時候,又進行了“猜花”“猜卡片”“律動”等游戲,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在“玩”中學習,在“玩”中進步,以“玩”促學。
又如在教學“簡單的排列組合”時,通過例題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了既不重復又不遺漏的排數方法,還知道了哪種情況與順序有關、哪種情況與順序無關。為了讓學生在了解領悟的同時掌握并學會運用一些簡單的排列組合的數學思想,筆者設計了“到活動樂園去看乒乓球比賽”的游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數學思想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達到“用”數學做事的教學目的。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真研究并吃透教材,靈活選擇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克服恐懼心理,在探究中收獲學習快樂,在運用中領悟數學思想。
(責編 羅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