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語文 心理健康教育 文本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2A-0027-01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情感豐富的文章,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那么,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該學科的特點,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談?wù)勛约旱膰L試與體會。
一、挖掘文本的資源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精選的課文文質(zhì)兼美,內(nèi)容豐富多彩,注重人文和德育的滲透,為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簡單的借機說教和灌輸,應(yīng)與閱讀教學融合起來。教師應(yīng)該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得到正確情感價值觀的熏陶感染,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
如教學《負荊請罪》,精讀課文后,筆者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組合排練這個小話劇。同學們排練得興高采烈,在交流表演中,“小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風采,“小廉頗”誠心誠意悔過的精神被他們演得惟妙惟肖。這樣,他們就能在表演中體會藺相如的顧全大局、廉頗的知錯就改這兩種品格,學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以此作為學習的榜樣。又如《山谷中的謎底》告訴我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于抗爭,又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愛如茉莉》訴說著在平常小事中的真愛是那么動人;《輪椅上的霍金》讓孩子們明白了只有不斷探索、勇敢頑強、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生命才有價值和意義。
二、抓好口語交際訓練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材料。如“學會拒絕”讓孩子們懂得當別人對自己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讓自己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時,應(yīng)該學會拒絕;“學會解釋”告訴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有被別人誤會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應(yīng)該心平氣和地說明原因;“學會申訴”教育學生我國公民的財產(chǎn)、合法權(quán)益如果受到侵犯,應(yīng)該及時申訴。這些內(nèi)容為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載體,又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非常有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花心思上好每單元一次的口語交際課。
三、精心設(shè)計小練筆
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困惑,這就需要教師成為其引導者。“動手寫一寫”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抓住契機讓學生進行習作或小練筆,鼓勵孩子們“我手寫我心”,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例如教材中有“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的主題活動,還有“向父母表達真摯謝意、學會感恩”等作文內(nèi)容。筆者借助這些內(nèi)容,積極鼓勵學生在作文中講真話、表真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能在習作中傾吐心聲,另一方面又鍛煉了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另外,日記是師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學生可以在其中盡情傾吐自己的心聲,揮灑自己的才情。而教師則可通過評改學生的日記,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幫助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創(chuàng)設(shè)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語文學習更是如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積極探索語文實踐活動,努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例如,安排每周一、三、五的課前兩分鐘為經(jīng)典詩詞誦讀時間,而每周二、四的同樣時間則是名人名言誦讀時間。名人名言中涵蓋了許多有關(guān)誠實、寬容、自強不息、堅持不懈、學會感恩等精神內(nèi)涵,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利。通過誦讀,孩子們學到了不少名人名言,這些名言的意義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思想。筆者還開展“談理想”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同學們上臺說說自己的理想,并將自己的“理想小樹葉”貼在教室黑板旁邊的理想樹上,以此勉勵自己為理想不懈奮斗。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與正常的教學是和諧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教師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對教材重新審視,一定能發(fā)現(xiàn)新的教學視角。
(責編 黃鴻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