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網絡教師專業(yè)化 成長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2A-0013-02
隨著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叭绾卧诰W絡環(huán)境下促進教師發(fā)展”已成為大家所關心和實踐的話題,為此,我們努力嘗試在教師園本培訓的組織與管理中,充分發(fā)揮網絡的功能優(yōu)勢,采取多種途徑和方式,不斷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平面化的培訓方式,以提高培訓效率。
一、利用網絡技術。使教師的學習方式更自主
網絡環(huán)境下生成了許多新的知識和生活內容,影響著現(xiàn)代人的思維和生活,也影響了教師的學習方式。網絡為教師廣泛地收集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1.學習資源更豐富?,F(xiàn)在打開電腦,各種信息、各種知識為教師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只要教師們樂意學、主動學,就有學不完的知識,從而突破了傳統(tǒng)學習資料只來源于書籍傳播的瓶頸。
2.學習效率更高效。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主要靠教師的現(xiàn)場傳授、靠自己在大量書籍中尋找,但網絡提供了更為快捷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掌握了使用電腦的基本方式和學會網絡搜索技能后,只要輸入關鍵詞,相應的學習材料就能盡在眼前,學習效率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學習的時間也相對更自由。
3.培訓方式更多樣。網絡時代提供的培訓可以說豐富多彩,除了傳統(tǒng)的現(xiàn)場教學培訓之外,更多地出現(xiàn)了遠程網絡學歷培訓、遠程教學視頻等,教師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宜的培訓方式,且不影響自己正常的工作。現(xiàn)在我園就有多人申報了遠程教育大專、本科培訓,通過網上學習就能實現(xiàn)學歷的提升和知識的更新。
二、運用網絡技術,使教師的教學行為更有效
幼兒的心理與生理特點決定了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應該采用直觀的教學方式,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教學信息形象化、生動化、綜合化,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教學課件,可以將教學內容隨意組合、適時調用,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也可以將無法感受到的場景形象地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容易讓幼兒接受。比如,通過信息技術展示南極冰天雪地的風光,制作各種企鵝的形態(tài)畫面,讓幼兒從中了解企鵝的生活習性、叫聲等,從而對企鵝有一個整體認識。
多媒體課件在運用上,可以及時展示,即時停止,還可設置成反復和靜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靈活地控制,以突破重點,解決難點,促進不同層次幼兒的發(fā)展需要。
三、借助網絡技術,使園本教研方式更多樣
園本教研活動是園本培訓的一項重要手段。我們在常規(guī)教研活動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研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延伸和補充,從而使教研更加富有成效。
1.案例解剖式。我們以一個具體的教學情境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多媒體重現(xiàn)情境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借助一定的理論,依此進行分析總結教學策略。我園曾以“有效教育行為”為主題進行了兩次教育沙龍活動,全園教師參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顒舆^程:(1)用多媒體為王美菊老師的中班音樂活動“誰來了”錄像。(2)教研活動時播放上課的活動現(xiàn)場,讓全體教師在“促進幼兒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教育行為”主題活動下思考本活動的全過程。(3)王美菊老師說課。每位教師撰寫評課筆記,要求600字以上,并上傳至校園網。(4)開展教育沙龍,每位教師現(xiàn)場交流。(5)在整理綜合評析的基礎上,以“有效教育行為”為題,形成評課沙龍,在全市展示。
流程:案例錄制-案例重現(xiàn)-撰寫評析-交流互動。
特點:多媒體技術使案例過程定格并隨時為評析者反復呈現(xiàn)。
2.聽課說課式。上課、說課、聽課、評課,是一種很好的園本教研方式。為了提高公開課的研究實效,我們提出了“人人參與真實評課”的要求,即我們在園內網設置了專門欄目,由上課教師將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內容發(fā)布在相應文件夾中;同時組織者設計了統(tǒng)一的評課表,聽課者須根據評課要求,將自己的觀點完整地整理在評課表中,并按時發(fā)布于指定文件夾中。即使是未參加聽課的教師也可以根據開課人的設計,參與部分的討論。在各課題組活動中,我們就采取了這樣的方法,如“電腦游戲課題組”將研討的主題和評析表事先發(fā)表在網上,讓每位教師都有了準備,在現(xiàn)場研討中大家交流得非常充分。
流程:設計主題一教師開課一網上評課—討論提高。
特點:園內網交流實現(xiàn)了人人參與、人人展示。
3.教研沙龍式。每次舉辦“沙龍活動”前,沙龍負責人事先確定主題,在校園網上發(fā)表,請各位教師進行必要的思考和收集材料準備;然后進行現(xiàn)場沙龍研討;“沙龍活動”結束后,由組織者將活動主題和形成的主要觀點發(fā)布于校園網,全體教師可以在網上繼續(xù)進行更廣泛的深入研討。如圍繞“教育敘事研究”“自然角管理研究”等主題,教師們先各自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再圍繞中心問題展開交流和研討,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而網絡也為我們提供了專業(yè)化的理論指導。
流程:確定主題-網絡檢索-現(xiàn)場沙龍-話題繼續(xù)。
特點:網絡使教研活動過程完整呈現(xiàn),不斷深入。
4.優(yōu)課競賽式。集體教學是新綱要實施的主渠道,對集體教學的研究是園本教研的核心。為此,我們經常進行園內優(yōu)課競賽。如大班語言散文詩欣賞“秋天的雨”,我們進行了“同教材不同教育手段之比較”的研討活動,先指定內容,再由開課者自主設計、展示活動,并由其他教師組成觀摩評委組。我們規(guī)定,園內這種展示比賽活動,開課者都須將教學設計、個人反思等發(fā)到校園網,供大家先行學習、討論。觀摩者必須將自己的評價和建議,發(fā)表于網上。每次活動通過人人做、說、評、寫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
流程:確定課題-課堂競優(yōu)-網上評價-討論提高。
特點:網絡使教學研討常態(tài)化。
“網絡化教研”的開展,的確為教師參與教研活動提供了更為自由、寬松和便捷的條件,其作為園本教研的補充,可以使研教雙方隨心所欲地實現(xiàn)無障礙的交流,達到教師教研的個性化。
總之,實踐告訴我們,網絡資源已逐漸成為學校教學的必要和有效補充,網絡技術也大大地提升了園本培訓的質量和效率,成為了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有效手段。隨著時代的進步,怎樣進一步發(fā)揮網絡的優(yōu)勢,體現(xiàn)互動和以人為本的特點,促進教研更貼近不同層次教師的需要,將是一個需要持續(xù)探討的課題。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