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對一些疑難題的講評,教師寥寥幾筆的簡筆畫卻能使學生豁然開朗、觸類旁通。因此,教師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簡筆畫簡明、高效、逼真的特點,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又能使教學語言變活,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簡筆畫的含義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為了將某一抽象知識具體化,用簡練的筆法將該知識以圖形形式展現(xiàn)出來,方便學生認知和記憶,這樣的圖形就是簡筆畫。簡筆畫可以是粉筆畫,也可以是水筆畫;既可以在黑板上畫,也可以在草稿紙上畫。
二、簡筆畫的特點
傳統(tǒng)教學中可以用掛圖展示圖形或圖像,現(xiàn)代化教學中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在屏幕上展示圖形、圖像等,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即不能隨時取用,且展示過程過于繁雜,不利于學生記憶,尤其是考試中不能用來幫助解題。而簡筆畫卻能隨手可畫、隨時可用,具有以下特點。
1.簡筆畫可使抽象內(nèi)容具體化
高中生物不同于初中生物,內(nèi)容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如物質穿膜的方式,學生往往不理解主動運輸、被動運輸?shù)膮^(qū)別,而利用簡筆畫將細胞膜上的載體和細胞內(nèi)外的物質濃度、運輸方向等表現(xiàn)出來,可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化抽象為具體。
2.簡筆畫可使復雜知識簡單化
簡筆畫以其簡單明了的特點,概括說明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易于學生抓住要點記憶。例如,講解“單倍體育種”時,學生往往記不清楚操作步驟,尤其是秋水仙素的作用及原理更是不理解。此時,如能把每個圖畫出來,并結合文字說明,就可以加深學生對染色體變異、育種過程的理解。
3.簡筆畫可使枯燥知識生動化
高中生物理論性知識較多,學生學習感到枯燥,如果教師教學中能巧用簡筆畫,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教學“內(nèi)環(huán)境的組成”時,教師可把內(nèi)環(huán)境各部分以圖形形式展示出來,再畫出各大系統(tǒng)與外界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將內(nèi)、外環(huán)境進行對比,可使學生一目了然,真正理解所學知識。
4.簡筆畫可使靜態(tài)過程動態(tài)化
教師利用簡筆畫通過邊講邊畫的形式,由局部到整體,逐層深入地展示知識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可使學生對生物的本質有更深刻的認識。例如,講解“有絲分裂”時,教師用簡筆畫將各時期圖形的特點逐步畫出來,學生就能很快掌握這一知識,并記憶深刻。
三、利用簡筆畫解題實例
【例1】 消化道中的葡萄糖要進入組織細胞參與代謝,至少要穿過多少層生物膜?
分析:
由于學生對消化道構造、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知識不太了解,對教師的講解似懂非懂,抓不住規(guī)律,遇到類似題時還是束手無策。教師若能在黑板上畫出簡筆畫(圖1),學生從圖中便能很容易看出小腸壁和血管壁至少由一層細胞構成,葡萄糖每穿過一層細胞至少要穿過兩層生物膜,這樣從消化道進入組織細胞至少要穿過七層生物膜。
圖1
類似的問題,如“葉肉細胞線粒體中產(chǎn)生的CO2分子進入相鄰細胞參與光合作用至少要穿過幾層生物膜”“外界環(huán)境中的O2分子進入細胞內(nèi)參與有氧呼吸至少要穿過多少層磷脂分子層”等,都可通過簡筆畫,使學生清楚地了解人體內(nèi)腸道、呼吸道、血管等構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2】 用15N標記細菌中的DNA分子,然后又將普通的14N來供給這種細菌,于是該細菌便利用14N來合成DNA。假設該細菌連續(xù)分裂兩次,則后代中含15N的DNA與含15N的脫氧核苷酸鏈分別占有整體的( )。
A.1/4,1/8 B.1/2,1/4
C.1,1/2 D.1,1
分析:本題內(nèi)容較抽象,憑空想象很難把握住DNA分子復制的特點和單鏈的變化。利用簡筆畫畫出DNA分子中含15N的鏈和含14N的鏈,再畫出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過程(圖2),便可很快得到答案B。
圖2
學生在遇到類似DNA復制的題目時往往感到很頭痛,關鍵在于沒有理解好DNA分子的雙鏈結構和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特點,頭腦中想象不出DNA分子復制的動態(tài)過程。教師如果能教會學生畫DNA分子復制過程的簡筆畫,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解題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