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針對從實驗在化學教學認識過程中的作用出發(fā)而劃分的“探究性(啟發(fā)性)”、“驗證性”和“應用性”三種類型的化學實驗設計,此前已就前兩種實驗設計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問題進行了探討。本文試圖通過兩個學生設計并展示的實驗,討論“應用性”實驗設計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問題。
二、應用性實驗設計之化學教學運用舉例
1.革新實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例1】 排水量氣法的運用。
(1)提出實驗問題:在有些實驗中要求定量量取氣體的體積,通常采用排水量氣法。但當氣體會溶解于水時,此法就不適用了,學生對此作了改進。
(2)控制條件要求:①收集一定體積的氣體;②氣體不直接與水接觸。
(3)設計實驗:裝置如下圖。
(4)實驗裝置:廣口瓶、導管、三通、量筒、小氣球、彈簧夾。
(5)實驗原理:用彈簧夾夾住A處,松
開彈簧夾B,氣體進入小氣球體積膨脹,將水
壓入量筒,讀出水的體積即是氣體體積。而后
用彈簧夾夾住B處,松開彈簧夾A,小氣球中的
氣體被水壓出,實現(xiàn)定量收集。
(6)教學運用:可以在學生課后實驗或家庭小實驗中應用,也可用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性學習中的科學探究實驗專題。
2.綜合運用化學知識與實驗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例2】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氧氣極限濃度的測定。
(1)提出實驗問題:課堂教學中通過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到鐵絲在氧氣中可以用燃著的小木條點燃,但在空氣中不能。學生不難分析得出“是由于氧氣濃度不同”的結論,由此引出“測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氧氣極限濃度”的實驗問題。
(2)控制條件要求:①收集不同濃度的氧氣,并知道氧氣的具體含量;②確定鐵絲可以燃燒的最低氧氣濃度。
(3)設計實驗:①取五只集氣瓶編為1~5號,分別裝入占總容積10%、20%、30%、40%、50%的水,用玻璃片蓋上,依次倒置于水槽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氣。②分別將纏有燃著小木條的細鐵絲伸進5只集氣瓶中,觀察、計算、記錄于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