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案例背景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這一節(jié)新課的教學引入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列舉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學生踴躍發(fā)言,舉了不少例子,如:人體的呼吸、木炭的燃燒、蠟燭的燃燒、高溫煅燒石灰石、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木炭還原氧化銅等。然后我和學生一起分析這些反應為什么在實驗室條件下不適合使用。在分析時,我使出渾身解數(shù)盡量放慢語速,盡可能詳盡細致地講解。但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似乎明白,有些卻似懂非懂,還有些是一臉的不理解。當分析到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由于藥品接觸面積大,反應速度快,不適合實驗室使用時,盡管我反復引導,學生仍有些茫然。一個學生實在忍不住說:“老師,你說這么多,試一下不就知道了。”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边@么簡單的道理我怎么給忘了呢!況且這些實驗用品生活中隨處可得,課本中雖然沒有安排實驗,但我們可以自行增加。教師大費口舌,學生卻不知所云,學習效果不言而喻。如果讓學生自己觀察,親身感受,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我跟學生說:“說得好,這節(jié)課老師準備不充分,下一節(jié)課一定給你們補上?!?/p>
二、 案例過程
課后,我馬上準備了學生列舉的方法中所需的實驗用品,分好實驗小組,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到實驗室親自動手實踐,親身感受。同時,我還增加了粉末狀碳酸鈣、不同大小顆粒狀石灰石、稀鹽酸、稀硫酸等藥品,指導學生對比完成粉末狀碳酸鈣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不同大小顆粒狀石灰石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學生表現(xiàn)積極、踴躍,非常興奮,連平時在課堂上不活躍的學生也積極參與。不用太多地講解,學生就很清楚地知道實驗室用顆粒狀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是最理想的選擇,并且印象深刻。受到這節(jié)課的啟發(fā),在接下來的裝置選擇上,我調(diào)整了教學計劃,讓學生自己設計裝置,然后開放實驗室,讓學生用事實檢驗自己的成果,并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和改進,最終設計出理想的裝置,最后在課堂上進行集中展示。學生的設計五花八門,其中不乏許多新穎別致、獨具匠心的設計,讓我大開眼界。
三、 案例反思
這節(jié)課,不但是我給學生上課,更重要的是,我也受到了學生的啟發(fā)。我們的教材怎么用才能更適合學生的發(fā)展呢?以往我們只是在教教材,在照本宣科地當已有知識的傳聲筒,不敢也不會對教材的知識進行拓展和遷移。現(xiàn)在看來,我們應該改變這種觀念。教材只是我們教學的依托,我們教師應依托教材展開教學,而不僅僅是在教教材。我們應該在教材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的教學手段,特別是運用實驗,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課標的教學任務,讓課堂活起來,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性。如果用教師的權(quán)威把這些知識硬塞給學生,只會使原本朝氣蓬勃的課堂變得沉悶、低效,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慢慢地消失。課后,我改變了以往怕麻煩,實驗能省則省的觀念。除了課本提供的實驗外,我還根據(jù)課堂的需要,準備了許多有趣的實驗,如二氧化碳溶解的實驗、 火災逃生原理實驗、爆炸原理實驗、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等。有時還布置一些課外家庭小實驗,如用燃燒蠟燭、木材、一般樹葉、松樹葉等不同方法收集炭黑;制作無殼雞蛋;幫助媽媽清洗水壺里的水垢;用小蘇打蒸饅頭;做一瓶自己喜歡的汽水等。并定期讓學生集中展示,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對化學課充滿了期待。這樣,課堂上不再是教師講得筋疲力盡,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而是教師教得輕松歡快,學生學得興致勃勃,使課堂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了保持。
四、 案例的啟示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的學習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最初學生對化學課的期待主要是對化學實驗課的期待。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實驗的準備工作很繁瑣,工作量大,額外增加的實驗工作量更大,需要花費教師很多的精力。另外,有的教師認為實驗比較費時,課堂容量小,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實驗部分能省則省,更不用說增加額外的實驗,或有多媒體的則用多媒體投影替代實驗。不做實驗確實能省很多事,感覺課堂的容量也比較大,一節(jié)課能講很多東西,面面俱到,幾乎所有的細節(jié)、所有可能的失誤都替學生想到了。但是,到考試時,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得并不理想,仍然錯漏百出。要想堵住這些漏洞,則需要學生大量地、反復地練習,形成了教師在拼命地教,學生在玩命地學的惡性循環(huán),這樣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而通過實驗教學,看似費時費力,課堂容量不大,一節(jié)課不能解決多少問題。但事實證明,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視覺、嗅覺、觸覺等各種感官都受到了刺激,親身體驗了知識的獲取過程,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把接受式學習變成探究式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的掌握更牢固和透徹。課后不必再通過大量的重復練習才能鞏固知識,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同時,通過跟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實驗,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他們學會了與他人協(xié)作、相處、取長補短、相互學習;通過展示自己的、小組的實驗成果,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得到了滿足,實踐成果得到了肯定,興趣也就得到了保持;通過設計實驗,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發(fā)揮,提高了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去創(chuàng)新的能力。這才是現(xiàn)代社會需要培養(yǎng)的人才。通過完成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結(jié)協(xié)作的科學作風,從而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另外,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不可預知的狀況,在分析解決這些狀況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學到了很多知識,能力得到了提高,而知識的掌握也比較深刻,在考試中較少出現(xiàn)“反復做,反復錯”的現(xiàn)象,而且學生的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把實驗教學落到實處,真正發(fā)揮實驗的功能,把學生從繁重的習題中解放出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