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字是由耳、眼、口、心四個部件構成的,一個成功的校長也必須認真研究這個“聰”字。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善于思考,口吐蓮花。充分調動視覺、聽覺、語言、思維各個器官的作用,全方位投入學校的管理工作,以期達到管理的至高境界。
1.耳聽八方——切忌偏聽偏信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唐朝末年,中原發(fā)生大面積的蝗災,百姓民不聊生,李姓江山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可大臣們還是向唐僖宗匯報說,蝗蟲飛到漢中后,不肯吃莊稼,自動爬在樹上餓死了。唐僖宗信以為真,以為這是莫大的祥瑞,立刻帶領文武百官焚香慶祝,而此時黃巢起義正在崛起。事實上,當年的大臣們并非有意要用“瞎話”“瞎”掉唐朝的天下,他們只是怕說了實話,龍顏一怒,自己的烏紗、榮華富貴甚至身家性命都難保。由于唐僖宗不能聽逆耳之言,結果弄得社稷飄搖,這足見領導耳朵之重要。
要創(chuàng)新學校管理,需要有不同的聲音,需要有更多的人說話。因此,校長要學會傾聽各種教師的心聲。對提出不同意見甚至反對意見的教師,要念人之功,容人之過,不抓辮子,不送小鞋。事實上,那些忠厚老實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真實性、可靠性更強。他們的呼聲中,往往蘊含著學校管理的新策略,是學校管理中出現(xiàn)的客觀真實情況的寫照。重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善于傾聽來自不同方面的聲音,無疑是校長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增強管理魅力的有效之舉。因此,在管理學校過程中,校長要廣開言路,耳聽八方,從善如流。
2.眼觀六路——切忌一孔之見
三國時蜀國皇帝劉備在生命彌留之際,諸葛亮等一些貼身大臣入宮探病。馬謖與諸葛亮等一起隨劉備入蜀,他才氣過人,好談兵,深得諸葛亮器重。在諸葛亮南征時,馬謖向他獻了“攻心為上”這一計策,使得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但是,劉備認為馬謖雖然熟讀兵書,但缺乏實戰(zhàn)經驗,戰(zhàn)爭千變萬化,不能拘泥于兵書上的片言只語。馬謖做參謀尚可,獨當一面是難以勝任的。然而諸葛亮沒有看透馬謖,讓他去守街亭,街亭失守,導致了揮淚斬馬謖的惡果。
因此,校長要具備敏銳的眼光,做到知人善任。何謂眼光?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毛澤東的“風物長宜放眼量”。這兩句詩就是對眼光最恰當?shù)慕忉?。前者講的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后者講的是只有克服了心胸狹小的障礙,才能拓展自己的眼界進而目力高遠。校長位置高于一般教師,理應看得遠一些,校長要有見微知著、見小知大的能力。要能識人用人,既要看到他人的長處,也要學會包容他人的缺點。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如果一個國君,有賢不知不用,這個國家就不可能興旺發(fā)達,學校也是如此。“不怕校長沒水平,就怕校長水不平?!毙iL在識人、用人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沒有偏見,不存私心。校長要真正把師德高尚、業(yè)務突出、協(xié)調能力強的教師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讓他們?yōu)閷W校的發(fā)展去施展自己的才華。
3.口下留情——切忌頤指氣使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睂W校是知識分子心靈棲息的家園,校長說話講究藝術是保持與教師之間良好關系的重要紐帶。激勵性的語言和寬容的語氣,就不會使教師產生絲毫逆反情緒。校長說話切忌浮夸,言而不實,甚至叱責別人。校長要有一顆包容的心,眼睛不要總盯著教師的缺點?!耙痪湓捒梢园讶苏f跳,一句話可以把人說笑?!苯處熥鳛橐粋€特殊的知識群體,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對于自己一時的錯誤,他們希望校長能夠充分顧及到其自尊心,采取和風細雨式的批評教育。看看下面這位校長的批評和贊揚,就顯示了其自身極高的內涵、素養(yǎng),你也許就會有深刻的感悟。
“這次考試,班級成績不夠理想,主要責任不在你,而是我對于你的指導還是太少了,其實一個新教師能夠摸索著教出這個成績就算不錯了,不要背上包袱,下個學期我們共同努力,相信你一定能夠有很大的進步?!薄氨緦W期不順,中間調走了一位老師,接著又病倒了一位老師,正在為學校缺少人手而感到焦急之時,你能夠主動提出放棄一個月的產假,提前來到學校上課,解了學校的燃眉之急,我真不知道該如何去感謝你,千萬記住要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啊?!?/p>
4.心靈善思——切忌固步自封
有一個好校長就有一所好學校。江蘇省洋思中學的蔡林森校長,他就是一位會思考、善思考的好校長。他在不斷的思考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理念,誕生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洋思教學模式,把一所瀕臨撤并的鄉(xiāng)村中學,打造成為全國素質教育的典范。身為校長,我們就應該做蔡林森那樣的校長。學會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辦學理念,引領學校不斷超越和發(fā)展,無愧于“一校之魂”的稱謂??纯次覀兩磉呌行┬iL辛辛苦苦干了許多年,工作就是上不去,原因不是不敬業(yè),而是工作中缺乏悟性。對于學校的管理工作不能夠進行全方位的立體思維,只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常常使工作陷入被動局面,以至于影響了學校的整體發(fā)展。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辈簧扑伎迹蝸怼安軟_稱象”的佳話?不善思考,何來“四渡赤水”的勝利?不善思考,何來新中國的誕生?善于思考的校長注重在“管然后知不足”,他會把管理的著力點放在調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上,放在服務于師生的發(fā)展上。一個校長,只有善于思考,才能不斷進步,不斷發(fā)展。有這種好習慣的校長,一定會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策略,不斷地產生新的思路和措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優(yōu)化,更加系統(tǒng),更加科學,更加有效。
校長的管理工作是一門藝術,值得探求的問題很多。一個聰明的校長在平時的管理中只要堅持做到“多聽”“細觀”“會說”“善思”,何愁學校不發(fā)展。但愿各位校長都能夠從“聰”字中得到啟迪。
(作者單位:臨沭第一初級中學,山東 臨沂,276700)